幸福講義
一頓早飯的時間
摘錄自:講義雜誌電子報 2015/4/1
文/吳柳蓓
有記憶以來,對早餐的印象總是匆匆忙忙的,那種匆忙是趕不來的,阿嬤或媽媽早起熬的米粥冒著蒸騰的白煙,不管怎麼吹涼,總是久久才能吃進一口,心裏惦記早自修的課文背誦,愈急愈燙舌,脾氣就上來了。脾氣上來,心情不佳乾脆不吃了,阿嬤追在後頭把一塊半涼的饅頭用日曆紙包好塞到我的夾克口袋,然後揮手叫我趕緊到學校,遲到就不好。
上班之後趕著進公司打卡,趕在老闆進辦公室前搶先一步,早餐顯得次要,在路上隨意買買就好,三明治、漢堡、豆漿或是奶茶,everything is fine,能填飽肚子的都OK。進到公司,打開電腦、翻記事簿、檢查E-mail,然後一口早餐,一口工作,常常食不知味,連反芻的餘力都沒有。記得從前有一個男同事每每在遲到前的最後一秒衝進辦公室,氣喘吁吁的小憩幾秒鐘,然後用一分鐘的時間把早餐解決。有一次我蓄意問他吃了什麼,他回答「漢堡」,我倒抽一口氣,他吃下肚的明明是土司夾蛋。不過當下我沒有把「事實」告訴他,只是一股淡淡的哀傷從心底冒起,童年的早餐印象迅雷不及掩耳的鑽進心頭,對「一日之計在於晨」的箴言起了輕微的厭惡感。
移美之後,好友D邀請我到她家「享用」早餐,那時剛移居,內心仍然帶著臺式早餐的負面經驗,暗忖吃早餐不就是饅頭、燒餅油條配豆漿,又不是上高級餐廳大啖美食,需要使用到「享用」如此高尚的字眼嗎?到了約會的當天早上,K上班前載著滿腹疑惑的我到D家。一進門,一股醒腦的咖啡香鑽入鼻腔,上了二樓,發現D已經將Dining Table擺盤完畢,七樣水果切丁拌勻裝在透明器皿,澆入少許柳橙汁濕潤增加氣味兒,煎得香酥柔軟French Toast淋上楓糖漿,讓我的口水幾乎要失守了。最後端上桌的是剛煮好的榛果咖啡,就定位子,看了牆上的鐘,九點整。與D的那一頓早餐,完整顛覆我的臺式經驗,才知道原來早餐之美很重要的部分在於「慢條斯理」,一切得慢慢來,才能欣賞、駐足、反芻、省視,然後感恩。
偶爾Weekday的早上出門辦事,開車的上班族已經把Plaza的停車格停滿了,Plaza周邊早餐館林立,貝果店外坐著三、四名老外一邊看報紙一邊吃早餐,不遠處的Starbucks更多人,有人外帶,有人內用,穿著打扮都是上班族的模樣,我仔細觀察他們的表情,沒有上班前的浮躁感,一逕的平靜、悠閒,甚至有點與世無爭的味道。
每當觀察到那些與我經驗迥異的現象時,內心總不自覺產生「比較」的心態,尤其當我返臺到兄弟家小住,看他們趕上班、趕早餐的忙碌節奏,總是忍不住要他們慢慢來。小弟說,怎麼慢慢來?不趕緊出門塞車遲到怎麼辦?早餐店客人很多,不趕緊出門怎麼買得到,要是遲到了怎麼辦?好像整個社會氣氛都圍繞著工作運轉,工作才是支配一切的重心,關於人的部分,始終排在工作的後面(遠目)。
每天早上我會幫K做一份簡單但是營養滿分的早餐,三到四樣削好的水果,一杯現煮拿鐵咖啡,有時菠菜蛋捲,有時全麥三明治。K洗完澡,早餐已經準備好擺在餐桌上,他一邊吃早餐,一邊看新聞,一邊與我閒話家常,二十分鐘後出門上班。我從未在他的臉上看過類似我兄弟上班之前的浮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