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週年 台灣哪裡改變了?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5/3/20
2015-03-19 Web only 作者:鄧凱元、程晏鈴
圖片來源:劉國泰攝 |
318一周年了。昨晚近40個學生與公民團體,號召上千位民眾,重返立法院。在學運屆滿一周年的日子,各界都想要還原真相,但是該如何為這場台灣近年來最大規模的公民運動下定義,這場運動又如何改變了台灣?《天下雜誌》在318滿周年的這天,重回立院的現場,從不同參與者的角度,還原這場運動的原貌:
●【這一年.勇敢地說】
(圖片來源:劉國泰攝) |
八年級陶貞穎(學生)我大四,去年連續十幾天到場。以前是網路萬人連署,一人到場,現在是相反。退場那天他們說,「今天退場不代表結束,而是開始。」有很多民間團體陸續出來。大家敢說出自己的心聲,為了爭一口氣。政府倒是沒有改變。318以後我變得很關心現在的社會,很多活動我都會親自到場參與,現在是新的世代,更知道自己的方向。
●【這一年.我找到堅持的目標】
(圖片來源:劉國泰攝) |
林祖儀 (割闌尾計劃志工) 318過後最重要的是更多人投入公民活動了,去年的割闌尾行動,總共有三、四千位的志工參與。這也是台灣首次有三位立委進入被罷免的第二階段,以及第二次舉行的罷免投票。這些志工過去很少參與公民運動,但是在三一八期間,大部分都曾到場外聲援。過去我們很重視選舉權,但很少人關心罷免權。我認為選賢與能,後面應該要有「罷不賢與無能」。
●【這一年,公民力量百發齊放】
賴中強(318運動發起者之一,現為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 我有幸參與了野百合學運與318運動,我覺得運動的成就與意義,不
(圖片來源:劉國泰攝) |
是在離開廣場或者立法院那一刻,就能完全決定,90年代的三月學運,很多訴求也是逐步實現,如果把時間拉長,更能看清楚運動的累積與侷限。我認為318最重要的就是改變了政府的經貿政策議程,第二個是公民力量的崛起,人民清楚的知道不可以做一個選民而是要做積極的公民,318之後民間力量百發齊放,這對台灣是正面的。
●【這一年.我監督立委】
王希(318後勤組織者、補習班老師) 在318期間,我幾乎都待在立法院,但這樣監督立委的方式其實很累。過去這一年,我們以另外一種方式監督。我們集結了一百多位志工,蒐集立委的言行,這些資料都會放上「立委言行資料庫」。我們希望透過眾人的力量,每天用空閒的五分鐘,看看立委在立院內外的表現,再把這些資料,彙整進資料庫,做為立委的履歷表。
●【這一年.我們是318世代】
彭筱婷(新聞所學生、新聞e論壇記者) 我報導過318運動,我是318世代。每一個台灣人都無法自外於這場運動。這場運動不斷地提醒著我們社會最基本的價值:公開透明、誠實、關心公共議題、勇於表達自己立場並且願意溝通。
318那天晚上自發報導後,我找到可以努力的目標:確保事實得以報導。「台大新聞E論壇」(後為新聞e論壇)在318運動期間和運動後,開展了一個媒體計劃,我們募資、出書、跑講座,更持續報導新聞。
李嘉軒(新聞所學生、前新聞e論壇記者) 318運動是我第一次參與到的社會運動,台灣人民的公民意識很值得研究,這種團結一致的公民力量在安逸的北美社會很少看到。318運動開啟了我對社會運動的眼界,他的影響就是公民當家。新世代為運動付出的各種技術與能力都值得政府更加關注。(編按:318當天第一時間將立院現場影片上傳CNN,引起國外媒體注意)
●【這一年.散不去的憤怒】
(圖片來源:劉國泰攝) |
羅淑蕾(國民黨籍立委) 這一年來,年輕人開始熱衷政治與關心時事,不再事不關己。年輕人一樣賺錢不容易,房價高,對社會不滿。年輕人的怨氣並沒有散去,因為這些問題還是沒有辦法在短時間解決,社會上自我的觀念太重,讓政府施政碰到阻力。事實上只有中國會讓利給台灣,我們對中國的依賴已經超過五十%,執政者如何讓年輕人看到自己面臨的困境?一定要讓年輕人了解怎麼面對未來。
●【這一年,啟動憲改時刻】
(圖片來源:鄒保祥攝)
|
鄭麗君 (民進黨籍立委) 318的兩大訴求,是要求兩岸經貿不要逾越民主體制,同時直指了代議政治的失靈。我參與了第一次的學運,那時台灣啟動了民主化的工程。這一次的學運,反應了台灣代議政治的困境與失靈,也啟動了憲法時刻,我希望兩黨都不要有太多的政治算計,不論是執政與在野黨,都要往權責相符的體制來改革,啟動台灣第二次的民主化。
●【這一年.亂七八糟】
(圖片來源:劉國泰攝) |
匿名(立院站崗警察) 我30歲,一年過去,我自己一樣上班下班,沒有太多改變。去年每天支援12到14個小時,學運之後,我感覺就是看到一些為反對而反對,這一年好多運動都在挑戰法治的底線,而且政府執法的力道不夠強。現在很多抗議都是學生主導,不是真正的受害者發聲,這些受害者可能有其他想法卻被牽著鼻子走,
●【這一年.感謝】
(圖片來源:鄧凱元攝) |
四年級生陳阿姨(家管) 台灣社會沒有改變因為政府沒變。真正的改變就是去年的選舉。很多老輩的人都感謝年輕人,他們有創意又積極創新,跟我們這一代差很多,希望明年立委選舉可以真正改變一切。我自己改變很多,我特地從宜蘭趕過來因為受到林義雄先生感召,他絕食我哭了好幾個晚上,學運的時候我住了一個月,一直聲援,每個人的權利都要自己爭取。
●【這一年.翻轉社運】
(圖片來源:劉國泰攝) |
六年級翁麗淑(老師) 我43歲,六年級班長。20幾天的占領讓原本對政治冷漠的人開始用不同眼光去關心政治。雖然我很多朋友覺得像是逛夜市,我覺得就翻轉大家對街頭運動的害怕,確實讓有些人重新看待街頭運動。我的小孩也會跟著來,小孩也會問很多問題,我們也會解釋給他聽說立法院跟人民的關係,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回到去年占領的地方。
●【這一年.高中公民課沒教的事】
(圖片來源:劉國泰攝) |
林子峻(新店高中三年級) 318之前沒有參加任何社會運動,去年因為加入「反服貿高中職不缺席」粉絲團,更深入了解立法院的運作體制跟流程。衝行政院的時候我在現場,親眼目睹一個人摀著頭,頭上滿是血,說警察沒人性,但我覺得沒有必要這麼暴力,我們只是靜坐表達聲音。而一年過去,政府多少會聽到民眾的聲音,運動也象徵著年輕人公民意識的崛起。
黃倢恩(新店高中二年級、島國前進志工) 當初是媽媽帶我來立院靜坐,後來清明連假或是大型活動自己都會參與。318之後有反核遊行、同志大遊行又有中正紀念堂聲援香港佔中,這一年來台灣的社會運動風起雲湧,參與人數增加。柯文哲象徵年輕人不分藍綠。過去我連白衫軍運動都沒有參加,318後加入島國前進,以前課本上講到野百合或是野草莓我沒有太大感覺,重新認識社運。以前的我不可能在群眾面前大聲講話,但現在我可以上台論述,更加了解代議制度的問題。我們學會用眼睛去看這些改變,而不是透過媒體。
318屆滿周年,如果真的要說改變了什麼,這些過去參與這場運動的臉孔,用自己的方式詮釋學運帶來的改變,可以是對社運不同於以往的想像,可以是青年力量的崛起,可以是超越藍綠軸線的台灣認同,也可以是改變社會溝通的方式。每個臉孔想被記住的名字,都不同,但願愛台灣的念頭,在318滿周年的這天,還能永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