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談
做人‧做事‧做生意 全集
第13章 擁有良好的經商心態
摘錄自:大都會文化‧行銷管理報
~ 李嘉誠談 做人‧做事‧做生意 全集 2013/12/13
【把生意看作你的情人】
有時聽到一些生意人無可奈何地唉聲嘆氣:「好辛苦,沒有辦法啊,為了三餐。」
做生意真的是這麼沒有樂趣的單純的謀生手段嗎?認為做生意沒有樂趣,會使你過分嚴肅,謹小慎微,總害怕出錯,怕打爛飯碗,結果恰恰相反而容易出錯。
認為做生意沒有樂趣,很難使你真正喜愛你的工作,以致窒息自己的進取心和創造欲,使你的生意停滯不前,無所作為,甚至導致失敗。
你應把你的生意看作自己的情人。這樣,你與「情人」的關係就充滿了激情,充滿了樂趣。你投入的感情越真誠,得到的回報就越多,生意就更為順手。
有些人工作後回到家裡,告訴家人的僅僅是工作如何繁重、勞累之類的話,這種人的生意往往不很成功。
而一個成功的生意人往往會激動地告訴妻兒,他怎樣面臨一連串的競爭,又如何一一對付過去;或是試圖把產品賣給一個大主顧時的驚喜和擔心;又或他開發一種新產品時的興奮和訂單似雪片一樣飛來時激動得全身發抖的情形。
【求神拜佛不如求自己】
從哲學角度講,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鬥爭已經持續了幾千年,並且在漸漸走向唯物主義的勝利終點,與此同時,唯心主義的殘餘卻仍在作祟。
兩岸三地不少商人是很信神信鬼的。大凡開張慶喜,店裡免不了要請一尊財神,到廟裡燒香還願也是常事。不少人家裡有各種版本的算命預測之類的書籍,遇上重大決策,不翻一翻,捏算捏算,總也放不下心來。
最為時髦的是對數字的迷信。綜合近年來中西合璧的情況,一般兆凶的數字包括星期五、七、十三等,兆吉的數位包括六、八等。這種毫無道理的迷信,卻有相當多的人相信,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這些數字真有那麼大的神效嗎?
我們就以「八」為例吧!「八」其實是一個平平淡淡並無任何意義的死數字。相信這個數位的吉凶意義,並無科學根據。若是為了趕一下時髦,倒也沒有什麼。若是信得入神入化,弄得神魂顛倒,那還是很成問題的。因為,相信這一套的人不能掌握自我命運,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嚴重缺乏信心,才會向神靈求助,希望得到保佑。迷信的氛圍,往往是陰冷的、低調的、悲觀的。
這種氛圍對於需要在商戰中拚搏的老闆來講,是十分不利的。我們知道,現代商戰中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市場瞬息萬變,機會稍縱即逝。這要求我們目光敏銳,頭腦冷靜,任何情況下都能夠處變不驚、鎮定自若。這不僅需要經驗,更需要勇氣和自信,需要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如果我們把企業和自己的前程把握在神仙鬼怪的手裡,我們總有一天會失去一切。
【保持對生意的興趣和熱情】
從事一件工作,一定要有相當的耐力,專注工作,藉以培養自己對工作的興趣。成功的生意人懂得這個世界上沒有不辛苦的工作,他們視工作為樂趣。須知:「要怎麼收穫,需先怎麼栽培!」
從前有個農夫有一匹馬,馬的工作很多,而農夫給牠的飼料卻很少。於是,馬就乞求上帝為他另找一位主人。這個願望實現了。農夫把馬賣給了陶器匠,馬很高興。想不到陶器匠那兒的活兒更多更累,飼料給得比農夫還少,馬又抱怨自己的命不好,乞求上帝再為他另找一位好主人。這個願望也實現了。陶器匠把馬賣給了皮革匠。當馬在皮革匠的院子裡看見馬皮的時候,不禁大聲哀嘆道:「唉,我這個可憐蟲!還不如跟著原來的主人好。看樣子把我賣到這裡不是要我去幹活兒,而是要剝我的皮。」
在當今賺錢機會比比皆是的社會裡,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人大有人在,今天生意隆重開張,明天賺了一把就關門,後天再新開一家店鋪,也是經常可以見到的現象。但長此下去,每種生意都不精通,始終無法樹立起自己的商業形象,恐怕就真要遭到當乞丐的命運了。
當然,選擇從事何種生意時,必須先考慮自己的能力與個性,這個生意確實不能使你充分發揮才能,那麼要有及時轉行的勇氣。但假若因無法忍受生意的辛苦,而想另找一份輕鬆的行業,那你恐怕永遠也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意了。
要培養自己對所從事生意的興趣。對於很多因專注而成功的人,他們的做事專注,並不是捏著鼻子喝苦酒,反而像小朋友搭積木,拆了做,做了拆,其樂無窮,樂在其中。辛勞慣了的農民,讓他閒上三五天,他便心裡發慌,反而不如在地裡幹活開心。讀書人爬格子苦不堪言,但一天到頭瞎奔走,不看書,不動動筆便覺得魂不守舍。大抵各行業專注其中的人都是這樣。所以有位哲人說人生的一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換一句話說:事業就是生命,為它受苦正是人生樂事,恰像一對情人愛得苦不堪言,一天不見,就會失魂落魄。
做一行愛一行,就有自娛的特性,樂在其中便是自然的事了。因為有樂趣,因為可自娛,專注無須講大道理也是順理成章。試問:有什麼道理比有感情更能使人進入專注的角色呢?比如曹操之於權謀,李白之於詩酒,還有拿破崙之於戰爭與冒險,畢卡索之於繪畫。他們這些人專注於其中,既獲得自己的事業,也得到了充分的娛樂。若無自娛的樂趣,或讓他們放棄心領神會的樂趣,他們便會活得無精打采。
所以,對生意人的成功而言,專注既需要明理,更須有感情引導。只有對一樁生意有了感情的投入,理性自覺會更徹底,行為也才更為自然。
★★李嘉誠金言:我的一生充滿了挑戰與競爭,時刻需要智慧、遠見、創新,確實使人身心勞累。但綜觀一切,我還是很高興地說,我始終是個快樂人。
【永遠不能自我滿足】
有一位美國作家,曾經這樣總結過這些企業巨人所共有的特性:
「他們獨具慧眼,能在別人沒有察覺的情況下看到挑戰的機會。有些企業家反應迅速,能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發現機會;有些企業家則乾脆自己去主動創造機會。無論是誰,他們都能不顧一切地堅持新的想法,然後不屈不撓地克服困難,用盡自己的儲蓄,有時甘冒生命危險去追求生產新的產品提供新的服務。他們冒著風險,可是他們常常可以找到創造性的方法來化險為夷。」
在創業的道路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李嘉誠,正是這些國際著名企業家群體中的佼佼者。從創業開始,他就充分發揮聰明睿智,不間斷地發現機會和創造機會,並且無論環境如何惡劣,他從不懈怠;無論取得多麼巨大的成就,他也永不滿足,他總是那麼腳踏實地去實現他的理想。
由於李嘉誠語言溫和,不輕易發脾氣,一生之中總在自覺不自覺地穩定自我,調節自己的情緒,並且非常善於集中精力去處理他應該處理的事情,而力圖不讓周圍的煩惱和挫折影響自己的思考,所以李嘉誠周圍的人都對他懷有深切的好感,別人總認為他對事物持有精闢的分析和獨到的見解。
李嘉誠非常善於識才,也非常善於用人。他啟用人才的標準,總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專業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人才的應得利益。這使得他身邊的人才往往都是具有創意、誠實、勤懇,有著遠大理想和抱負,對事業全身心投入的人。
李嘉誠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也用自己謙虛做人的態度和高尚的品德,薰陶和教育他的兒子和一切出任他身邊重要職位的有才之人。李嘉誠常說:「做人要盡可能地保持低調,以免樹大招風。如果你始終注意不過分顯示自己,就不會招惹別人的敵意,別人也就無法捕捉你的虛實。」
李嘉誠精湛地用人的策略和寬厚待人的作風,也使他的事業如虎添翼。在今日的李氏王國,李嘉誠擁有一個配合得十分默契,對每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有能力迅速作出決定,並為長實、和黃系列業務發展制定策略的令人羡慕的「內閣」。正如馬世民所描述的那樣:「例如我覺得電訊非常有潛力,李先生認為適合,便立即著手進行。李先生喜歡能源,大家同意,便開始尋找投資機會。在長實、和黃這樣一個大集團,能這樣迅速作出決定的靈活性十分重要,我們這個內閣可以做到這一點。」
一如香港經濟評論家所總結的,「長實的李嘉誠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和先知先覺、不墨守成規、不故步自封,經常保持著不斷進取、創新的精神,以適應新的情況。」
李嘉誠還綜合中國傳統經商方式,以及歐美經商方式的優點,針對每一個收購的目標,他會像歐美的商人一樣,事先召集手下,搜集各種情況,進行全面分析,然後,握一次手就確定了巨額的交易,而且從不後悔。其得力助手馬世民說:「在我們進行交易時,我們不喜歡律師群集,沒有律師在那裡會有更多的樂趣。」
★★李嘉誠金言:財富能令一個人內心擁有安全感,但超過某個程度,安全感的需要就不那麼強烈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