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一起這樣做!生命要好玩,工作才出色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3/11/14
2004-04
Cheers雜誌43期
作者:盧智芳
請你一起這樣做!生命要好玩,工作才出色
過去是失敗為成功之母,有痛苦才有收穫;現在是好玩為成功之本,生命要好玩,工作才出色。
你每天都在工作,但你不一定知道,工作的內涵已經開始轉變。過去是「痛苦才有收穫」,現在是「好玩才會出色。」
位在北投的華碩電腦,向來是科技界以「操」聞名的企業。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忙到經常忘記吃飯,昏倒在辦公室的故事,到現在還經常被拿來解釋何謂華碩精神。
但是一年多前,在華碩研發部最精銳的部隊之一——「機構與工業設計部」,卻成立了一個高喊「玩樂有理」的「天天玩樂俱樂部」(weekday leisure club)。周一打靶、周二室外籃球、周三壁球與高爾夫、周四室內籃球、周五釣蝦,每天晚上節目都不一樣。
不只如此,華碩工業設計課主任李政宜吆喝一聲,設計師們就紛紛展出自己的玩具——辦公室裡一下子塞滿了滑板車、風浪板、電玩賽車方向盤(插上個人電腦就可以玩),生存遊戲所需的各種槍枝、防彈衣。樓上還有一個大家合力搭出的靶場。
在這裡,玩很重要。雖然主管在旁邊,65年次的工業設計師孫崇實還是老實地說,他常常「因為趕著玩,先放下工作。」
而且,「玩就是玩」,李政宜笑著表示,這叫「全方位的玩樂主義」,不要有任何學習色彩或目的性。因為對這群掌控華碩產品視覺印象的設計師來說,豐富的感官刺激與生活體驗,本身就具有意義。
李政宜自己也是個生活玩家。他喜歡開車享受速度的快感,品味窗外折射的陽光、手工皮製方向盤的觸感與氣味。在行進間感受每秒鐘環境的變化,激發創意。
「苦幹實幹的時代早就過了,」李政宜認為。過去是「No pain, no gain」(痛苦才有收穫);現在用他的話說:「活著是為了玩樂(live
to play)」。而且重點是,「設計師玩得愈高興,表現愈好。」
玩耍與工作結合
從前,玩樂被視為侵蝕工作的象徵,生活不被工作淹沒,就代表不夠努力、不夠拼戰,但這樣的觀念正受到嚴厲挑戰。未來的趨勢是:好玩才有收穫。(No fun, no gain)
35歲的陳千浩,是台灣少數的葡萄酒專家,又是其中少數曾經遠赴法國,從種葡萄開始學起的人。
他從東南工專機械科畢業後,因為對機械沒興趣,跑去瑞士讀旅館管理學校,卻在那裡意外見識葡萄酒之美。「第一天上課,老師就說,喝葡萄酒不能加冰,因為它來自大自然,」習慣看台灣人喝玫瑰紅加蘋果西打的陳千浩,驚艷於歐洲人的詮釋,從此掉進葡萄酒的世界。
念完旅館學校,陳千浩轉進法國勃根地大學,開始學習葡萄酒釀造。「了解一件事最好的途徑就是做它,」陳千浩相信。於是他跟著法國人實際到田裡種葡萄,也跟他們一樣,只穿著內褲,跳到酒槽裡踩葡萄。
他在那裡取得葡萄酒釀造技師資格,後來又到巴黎第十大學攻讀釀造業管理碩士,一路念到博士候選人。許多人問他:「你要回台灣種葡萄嗎?」深深為葡萄酒著迷的陳千浩卻執著地認為:「別人覺得你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喜歡你做的事。」
現在陳千浩在高雄餐飲管理學院擔任講師,他不僅出了一本「葡萄酒」教科書,最近還為學校爭取到酒商的贊助,成立全台第一個專業品酒教室。陳千浩也經常擔任各類酒展的裁判,儼然是這個領域的權威。
如果沒學酒,陳千浩今天可能只是個平凡的餐廳經理,不會有談到葡萄酒時,眼中迸出的熊熊火花。「成功就是在你喜歡的領域中盡情發揮,」他笑著說:「我喜歡告訴學生這一點,更甚於要他們在餐飲界打下江山。」
創意新貴崛起
你心目中的工作是什麼?工作對你來說,只是比誰加班的時數多;生活,就是上班賺錢?下班花錢?
為科技巨人打造產品外觀的設計核心,與法國艷陽下,揮汗耕種葡萄的留學生,他們背景相差千萬里,但都同樣說明一件事:對工作與成功,你可以有超越過去的想像。
1980年代的製造業典範是王永慶。他白手起家,靠苦幹實幹,建立台塑的石化王國。
1990年代的科技業叱吒英雄是張忠謀,他用大資本、大投入,新的營運模式,打造台積電的晶圓代工江山。
放眼未來新世紀,誰能鶴立雞群,引領風騷?
當創意取代土地、資本,成為領導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理查‧佛羅里達(Richard. Florida)把這群決定趨勢的精英,稱為「創意新貴」(Creative Class)。
在美國,有3800萬人被納進這個新領域,佔總就業人口的30%。只要以創造新想法、新技術、新的創意內容為工作核心,都屬於創意階級。
他的觀察裡,因為這個族群的出現,工作型態進入一種前所未有的演變。過去,組織時代強調人人一致,但是創意階級卻主張獨立性、自我陳述、包容差異,以及多面向的經驗。最明顯的現象,就是從前人們透過職業(農夫、工人……)來識別身分,但今天更多人喜歡用各種創意活動,像作家、美食家、設計師、顧問...來稱呼自己。
無獨有偶,德國最暢銷的企管書作者萊納德‧史布萊格爾(Reinhard K. Sprenger)與理查隔海遙相呼應。他在新作《個體的崛起》一書中提出,今天的經濟環境中,只有「獨具特色」的人,才有機會出人頭地。
什麼叫「獨具特色」?史布萊格爾的看法是:「專注於最拿手、最能展現天賦的領域」,而且這項能力能受到肯定、得到讚許。
過去台灣人的工作文化是「學歷至上、賣命換錢」,從高中聯考開始,一路過關斬將,通過每一次篩選,確認個人的社會地位。如果沒有公司招牌或個人頭銜做背書,就談不上成功。
但是在這樣的世界潮流下,成功不再只有單一的途徑。任何事都可能成為成功的舞台。
去年底,在環亞購物中心有一場攝影展記者會,竟然難得邀請到攝影大師柯錫杰與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同台坐鎮。記者會的主角,就是全台灣最貴的髮型設計師黃國鎮。
剪個頭髮能要多少錢?如果你到遠企購物中心的Eros4髮廊,指明要藝術總監黃國鎮動刀,最低價格是台幣3,500元。而且還要事先預約,因為跟你一起排隊的,可能包括明星如劉若英、琦琦;企業家如東森集團董事長王令麟、遠東百貨總經理徐荷芳。連曹興誠臨時起意過來,都不能例外,要在一旁先行等候。
光頭也需要的美髮設計師
為什麼黃國鎮能做得這麼出色?因為他「喜歡」剪頭髮。
黃國鎮出生在香港,受到上學途中每天經過的髮廊吸引,中學畢業,他就跟母親要求去念髮型設計學校。
當時母親第一個反應就是:「剃頭匠有什麼出息!?」但拗不過他的堅持,還是掏出3萬多港幣的積蓄,讓黃國鎮接受當時香港最好的髮型設計教育。
不過,紮實的技巧只是基礎。黃國鎮之所以能跟一般設計師不同,在於他把剪髮當成一門藝術。
他大量吸收流行資訊,剪頭髮的時候就像在創作。身型瘦長的黃國鎮操著一口廣東腔國語,平時很健談,工作時卻神情專注、目光定著、從頭到尾保持沉默。他曾經為了剪劉若英的頭髮花了3小時,只為了一撮一撮慢慢剪。
即使16年前來到台灣,發現台灣對髮型設計師的定位不高,到美容院學洗頭,只是很多國中輟學女生不得不的選擇,也並不影響黃國鎮的信心。他始終認為:「我一定可以開闢一條路,讓台灣人知道髮型設計師的價值。」
抱持這樣的想法,反而很快使黃國鎮脫穎而出。如今,來找黃國鎮剪頭髮的,除了明星、企業家,也有戴著呼吸器的病人,甚至還有人拿假髮來請他操刀,讓他意外:「原來光頭也需要我?」
在黃國鎮身上,看見透過創意賦予價值,再平凡的工作,都能有不平凡的表現。
台灣新崛起最年輕的製片家
而另一方面,新世代對成功的定義也不再只限於職位、權限,發揮影響力,做到一件本來做不到的事,反而更有吸引力。
對27歲的葉育萍與32歲的李耀華來說,決定拍攝電影《十七歲的天空》,成為台灣新崛起最年輕的院線電影製片,就是如此。
葉育萍的家中經營紡織業,李耀華則出身法律世家,本身還念完法律研究所。然而,她們都不願意踏上上一輩眼中穩扎穩打的道路,寧願打出自己的天下。
兩個人本來是春暉影業的同事,去年眼見國片愈加蕭條,決心不再紙上談兵。於是兩人辭去工作,跟朋友籌了300萬,合資成立「三和娛樂國際」,又找了23歲的導演陳映蓉,3個人的團隊於焉成立。
《十七歲的天空》是一部同志喜劇片,葉育萍與李耀華的企圖,也是拍一部商業電影。然而,環繞在太多電影界陣亡的故事中,為什麼這兩個女生有把握成功?
她們把在春暉的歷練拿來實作。雖然是小本製作,她們卻提早半年擬定發行與行銷策略,規劃各種增加曝光度的可能性。包括與「Aveda」等跨國品牌異業結盟,甚至與手機廠商合作,提供鈴聲下載。
過程中,很多人不看好這兩個女生的狂想。但是隨著片子殺青,排上華納威秀院線,甚至成為台北電影節的開幕電影,電影圈資深的「前輩」們開始對她們改觀,也帶給兩個人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要製作台灣獨立製片人的專題報導,還特地前來採訪。
「很好玩,真的很好玩,」回頭看這段過程,葉育萍連用了兩個「好玩」形容。如果不是經過這段考驗,兩個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這麼大的潛能。
像黃國鎮、葉育萍這樣的創意階級能夠興起,因為他們正站在時代的大浪上。美國密西根大學政治學教授羅納得‧英格哈特研究20多年,發現世界正由經濟成長的價值,轉為生活價值,亦即從「生存」價值轉向「自我表達」的價值。
也就是說,不管生活中再普通的活動,只要加上創意——都能引起注意,都有成功的機會。
再加上多元的生活體驗、冒險,是培養創意的根源,這也使得工作第一次跟「好玩」畫上等號。換言之,工作再也不是與玩樂全然互斥的概念,而是一種與玩耍之間的奇妙結合。
為什麼?因為「創意不是一種可被教授的技巧,而是一種無法言傳的生活態度,」自由文案與創意工作者李欣頻指出。
生命要好玩,作品才出色
李欣頻自己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她本來在建設公司寫文案,賣房子;後來意外接觸誠品,開始當起誠品的特約文案。她的文字對比強烈、明快簡約又充滿奇想,勾勒出誠品鮮明的形象,她自己也隨著結集出版《誠品副作用》一書,建立在廣告界的知名度。
對李欣頻來說,她自己是自己的品牌。「通常客戶來找我,是因為我的特質,而不是我的文案,」她指出。
為了開發自己不同的層次,李欣頻把旅行計劃看得跟工作計劃一樣重要,每年規劃6次以上。去年她到北歐,最遠足跡跨到格陵蘭半島,坐在愛斯基摩人開的汽船,航行在大片浮冰中。今年李欣頻的目標,是到加拿大住在全冰打造的冰晶旅館。
對她而言,如果自己生命不好玩,根本無法寫出好玩的作品。因此她每年用來檢視工作的項目不是實際收益,而是「今年又比去年多發現世界哪些好玩的地方?又多出哪些快樂的層次?」
無領工作處所的興起
不僅個人如是,對力求建立品味、訴諸感性打動消費者的企業,更必須在工作中加入好玩的要素,達到激發員工另類思考的目標。
史布萊格爾在接受《Cheers雜誌》專訪時指出,他所諮詢過的大多數企業,都還是採取控制導向、不信任員工的做法,甚至設計出令員工窒息的工作環境。但這只會扼殺員工的創意,白白浪費員工的天賦。
你不在辦公室,就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嗎?
傳統對工作的概念,很大部分來自工作場所的劃分。於是必須待在生產線上的勞工,叫做「藍領」;活動侷限在辦公室中的,叫做「白領」。
然而這種因為地點建立起的階級劃分,也將隨著工作與生活的結合模糊。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理查就稱,這是一種「無領工作處所」的興起。
在最依賴創新的企業身上,已經率先看見這種變化。來自設計之都義大利米蘭,3M創意設計中心總監莫洛‧普契尼(Mauro
Porcini)就認為:「一個設計師要是整天待在辦公室,他就死了。」
很少待在辦公室的設計師
28歲的普契尼,前年才加入3M,負責統籌3M全球各地的設計師,是3M內部眾所矚目的明日之星。對他而言,「產品就是一種與人溝通的方式。」
只有透過豐富的觀察與經驗,他才能知道人們喜歡什麼、享受什麼。所以普契尼待在辦公室的時間很少,大部分時候,他都在外面走走、看看,隨時隨地都在工作,但也可以說,隨時隨地都不在工作。
有時候,他甚至會在游泳池中做事。「只要頸部以上露出水面,可以接電話就行了,」普契尼笑著說。
他尤其喜歡嘗試刺激的活動。普契尼愛踢足球,他也試過高空彈跳,最近一次,則是跟在巴哈馬群島附近海域潛水,驚險地與鯊魚共泳。
「如果你只是停在安全的地方,你也不會往上爬,」一邊解釋自己喜歡冒險犯難的個性,普契尼一邊一語雙關地笑說。
普契尼來自有著悠久創意發想歷史的國度,但華碩工業設計部刻意建立的玩樂文化,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
「動物本來就是在玩樂中學會生存本能的,不是透過學習的制約,」華碩工業設計部主任李政宜說。許多台灣公司喜歡在員工下班時間,安排進修,做為另外一種提高競爭力的管道,但李政宜一開始就不抱持這種想法。
他反而希望透過純粹的玩樂,平衡設計師的左右腦,中和理性與感性思維,看到平時所忽略的視野死角。
華碩副董事長童子賢也很支持這樣的理念。像華碩工業設計部連續兩年奪下國家設計獎,童子賢還自掏腰包,加碼獎金,讓這群設計師去「玩樂」。他們也很「in」地去見識了台北最流行的lounge bar。
你仍然覺得工作乏味無趣嗎?
李欣頻建議「試著先從眼前的事中,找出好玩的點」。有時候,她也會面對一些不好玩的工作,「像是賣圖書禮券給企業,」她舉例。這時候李欣頻會試著換換想法,或是一邊想,一邊放首埃及舞曲,轉移「不好玩」的感覺。
當初接觸誠品,是她在本業外的另一項嘗試。她也認為,「在工作之餘就要開發自己的天賦」,如果有一天,業餘項目受到的肯定更大於本業,那就是全心衝刺的時機到了。
不管是企業或個人,許多人都在用自己的故事說明,這是個「成功好好玩、工作大不同」的年代。
當你可以,你又要為成功做下什麼屬於自己的註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