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2013/11/23 「你一定要知道的8大原則,職場路才會順遂」

一定要知道的8大原則,職場路才會順遂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3/11/22
2012-01
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岩瀨大輔

Cheers雜誌電子報 - 20131123


工作態度改變,所處的環境也會跟著改變。從今天起改變職場新鮮人與資深老鳥,一生受用不盡的五十項方針!

職場要順遂,有些原則一定要注意,「入社第1年的50堂課」提出50項方針。從今天開始,不管是職場新鮮人與資深工作者,一生都受用無窮。

1. 遲到是大忌

颳颱風、下大雪、車輛故障、人為事故、有人闖進鐵軌。踏入社會過著每天通勤的日子時,總會遇到上述的理由導致班車延誤。於是,車廂內和月台上,便出現大批人們一隻手拿著手機,緊急連絡公司自己將會遲到。

姑且不論大規模的意外災害,為避免碰上班次誤點的情形,身為新人的你,既然是搭這條路線通勤,是否該考慮比平常時間更早出門呢?這樣一來,不就會給上司和前輩留下好印象嗎?「今年的新人當中,這傢伙還真是守時啊!」

職場的第一年裡,不論發生任何事,絕對不可以遲到。也請務必留心,儘量不要請假缺席。不過,再怎麼提早出發,還是有可能遇上班車誤點或是家人發生意外的狀況吧?除了不得已的情況之外,請提早出門,便能有充裕時間應付各種突發狀況。

萬不得已遲到時,請務必打電話報備。若是只用手機傳簡訊通知,對社會新鮮人來說,不是十分恰當的連絡方式。

睡過頭更是荒謬可笑。即使前晚接受上司邀約去喝酒,隔天藉口宿醉爬不起來,這實在令人嗤之以鼻。要是上司依舊若無其事地上班,情何以堪?

面對剛從學校畢業的新鮮人以及剛轉業第一年的職員,公司一開始所考量的,並不是他們究竟有多優秀。而是:「他到底能不能做好社會人的本分?」

請提高警覺,隨時都有人在評估自己,好的開始是最重要的。由於新人時代的印象會左右往後的資歷,因此請三思而後行。

不要做些不好的、特立獨行的事,讓人以為你是不能做好分內事的人。例如常常遲到的新人、老是請假的新人。一旦被貼上了這些負面的標籤,往後也很難抹掉它,或是用正面形象加以扭轉。

不論你多麼優秀、能力再強,如果得不到機會發揮長才,也就無法獲得應有的評價。在上司及前輩面前顯示你的工作能力之前,如果先在他們心中留下了散漫的印象,便很難贏得周遭人們的信賴。

上司不會把工作交給一個散漫的新人,而是轉交給其他人來做。有時會因為一次遲到而錯失良機,甚至剝奪你一展長才的機會。

受到上司或公司同事的邀約,喝得比平常還要醉醺醺的時候,次日一大早,更要好好沖個熱水澡,比往常更精神抖擻地前去上班。

當前輩頂著一頭亂髮、穿著皺巴巴的衣服來上班時,儀容整潔的你,肯定會獲得極高評價吧〈儘管到了下午某個時段會有些精神不濟〉。

2. 要在24小時以內回覆電子郵件

遲遲不回覆郵件的人,往往會聽到他們掛在嘴邊的慣用藉口:「我有點忙,現在馬上回覆!」我能理解他們的心情。有時候當工作堆積如山,我也會想要說這句話。

不過,請好好想一想,寫一封回函,究竟要花幾分鐘?不妨換個想法,愈快回覆郵件,別人對你的評價也會提高兩成。請站在收信者的立場想一想,愈快收到對方的回覆,你對他的印象是不是也會加分?

工作到中途時,可以先向上級報告:「我會在明天之前回覆。」「我還沒回覆。」或是「等一下回覆。」自行設下期限並且按部就班前進,工作效率才會提升。基於這一點,我認為儘早回覆郵件是最理想的方式。

關於郵件的另一個重點,在於內容是否簡潔有條理。

最近常常有陌生人要求與我會面,還有各類團體的活動邀約。儘管我也收到了相關的郵件,但是很遺憾地,其中大多數的郵件,我讀到一半,仍不曉得對方到底要求我做什麼。

繼續看下去,總算在郵件最後的最後,看到了「關於這個部分,盼能得到您的同意,敬請在附件上簽名」,當下讓我覺得:「幹嘛不早說啊!」

我很怕看冗長的郵件,更不用說要看到最後一段才知道結論是什麼。各位讀者的上司們都是公務繁忙,應該和我有同樣的想法。如果郵件可能會寫得很長,請務必在開頭簡單扼要地說明重要事項,以及希望對方怎麼做。

在請求他人時,總會有所顧忌而難以啟齒。也因此,往往拖到最後才會出現結論,這點我也不是不了解。關於這個問題,以下的寫法是不是會比較好?

「因有事與您面談,故冒昧來信洽詢。如有冒犯敬請見諒。如有餘暇,懇請詳閱下述內容,倍感萬幸。」

和上司商量工作上的煩惱時也是如此。要是在郵件裡又臭又長的列了一大堆項目,上司根本連看都不想看。

「目前困擾的事項有三點,盼能徵求您寶貴的建議,如果有時間,以下內容請您過目。若能與您面談三十分鐘左右,實屬萬幸。還請多多指教。岩瀨敬上」

如上所述,一開始即說明來意,之後再寫下具體內容,就是一封簡潔易懂的郵件了。寫一封一目瞭然的郵件,其實也是體貼對方的方式。

3. 了解「為了什麼而做」,視野隨即改變

「能不能做一份人壽保險業界市場規模變遷的簡單報告?範圍定在這二十年來就好。」當上司交代你做這樣的工作時,有件事必須在一開始就問清楚。

「請問什麼時候要呢?」

在建立工作的優先順序之前,最重要的就是截止日期。要是耽誤了截止日期,就算成果再好,也無濟於事。

如果客戶三十分鐘後就要來訪,在準備資料時,就應該把焦點放在重要事項上製作一份報告給他看。上級若是希望下週之前送交資料,你也可以附加一些相關報導上去。根據截止期限的長短,工作方式也有所不同。

除此之外,還有一項必須掌握的要素。

「請問是要做什麼用的?」

對於你的提問,上司會回覆更詳細的要求。「要在研討會上發表的。我想了解在日本整體經濟景氣惡化的情況下,大眾對人壽保險的需求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有了明確目標之後,就可以把同一時期的GDP〈國民生產毛額〉變遷,以及跟其他業界市場規模的比較分析一起提出來。

「是想讓外國客戶看一下日本壽險市場的變遷。」在這情況下,如果可以附上美國或英國等地的市場規模變遷,將會是更貼心的做法。

即使受託去影印資料,也不可以輕蔑地認為那是枯燥乏味的工作。請想一想,這是上司自己要用來備份保存的嗎?是要發給客戶的嗎?還是公司要建檔做資料庫的?因應各種目的,影印方式也不一樣。更進一步說,有時因目的不同,工作的優先順序也跟著改變。

上司要求的事項,就是從整個企劃中擷取出的一部分。一般來說,上司並不會提出瑣碎的要求,不過,再怎麼單調乏味的工作,背後一定有它的理由,都是循著遠大目標而運作的。

這樣一來,了解到每一項工作的目標在那之後,無聊乏味的工作立刻變得有意義了。也會提升不少工作的動機吧?

對上司來說,他會樂見職員做超出指定範圍以外的事。設想周到地辦好上司沒有交代到的事項的部屬,就是上司眼中處事伶俐的人才。假使附加情報的內容並不如預期,只要你的工作態度獲得肯定,上司一定會再派工作給你。

如果你是上司,在要求部屬影印資料時,你覺得那一種說法,會讓職員願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呢?

「把這個印五份!」

「這是要在董事會上跟獨立董事說明的企劃案內容,請幫我影印五份。」

要給獨立董事看的,再加一些其他資料吧。大多數是上年紀的人,影印時字體放大一些吧。不要用再生紙,用品質好一點的紙張吧。之所以會衍生這麼多想法,顯而易見的,因為後者的要求事項有說明背後的理由。

一般而言,在說明事情的時候,先確定對象是朋友?父母?奶奶?或是小孩。即使內容一樣,因對象不同,使用的文字或資料也各異。是公司外部的人?還是公司內部的人?如果是公司內部的,又是什麼職務的人?有什麼樣的前提條件?對方是有專業知識的人嗎?若是能多了解一些,才能增添適當的附加價值。

有一點必須要注意,不要突然問上司:「是要做什麼用的?」先回答:「我知道了。」之後再來詢問:「請問這是要做什麼用的?」視個人情況不同,也許有人會因此誤會你的工作態度是「消極的」。

有時候即使慎重詢問了,有些上司仍只回答:「反正照做就對了。」像這種情形,你應該試著反駁看看。

「我會照做,可是我覺得問清楚一點,工作的成果會更好,可以的話,請告訴我這是要做什麼用的。」

如果這樣還是不肯告訴你,也不必再緊緊追問。不過,請各位先要有個觀念,自己是有詢問的權利。單調乏味的工作,更要弄清楚它的意義在那裡,只要明白了它背後的遠大目標,就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4. 單調的工作更需要「有程序」、「像遊戲」

如前所述,要是能了解「為了什麼而做」的目標在那裡,單調的工作也能變得有趣。方法並不僅止於此,「程序化」也是其中之一。

「把這資料輸入Excel!」上司指著厚厚一大疊資料說道。於是你擷取出需要的資料,輸入Excel的計算表裡。過程中必須要仔細確認資料的內容,再把所需的數字挑出來,正確無誤地輸入。

如果只把它當做打字工作而埋頭苦幹,那只會是一項痛苦又麻煩的苦差事。像這種情形,要不要試著想像一下資料輸入完成後的使用途徑呢?

首先仔細瞧瞧資料內容。慢慢觀察它,究竟要輸入那些資料?是要做成圓形圖?直條圖?還是折線圖?是不是也會和其他業界或競爭對手進行數據的比較分析?一邊思索一邊輸入,單調乏味的打字工作也能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此外,順著數字一筆一筆輸入時,數字會因時序而產生什麼樣的變化?規則的還是不規則的?將每個欄位裡的數字並列觀察,有時候也會掌握到某種趨向或整體形勢。

如果覺得這是一項工程浩大又單調無聊的工作,請想出一套更有效率的作業模式,讓下一個人更容易接手。輸入之前,請先用麥克筆把數字標記起來。再準備好預先輸入單位、品目等資料欄位的版型。諸如此類,應該多少會有一些點子。

在投入工作之餘,若是能想辦法改善枯燥、乏味的工作,單純的工作也會顯現出不一樣的感覺。有沒有其他方法呢?真的有必要做這項作業嗎?改善這項工作並將它程序化之後,或許也該想想這項工作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對新進職員來說,旁人會一再指派他們進行單調乏味的工作。遇到這種情形,不妨把工作「遊戲化」。

一開始花一個鐘頭輸入的資料,可以試著想辦法提高效率,讓輸入時間縮短五分鐘。之後繼續思考該如何改善,才能加快速度,再把時間縮短五分鐘。

其實我並不排斥這種單調的工作,反而還樂在其中。以輸入參議院選舉時各都道府縣的投票率為例。反正都要輸入,所以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把工作做得乾淨俐落。

單純輸入投票率的數字實在很沒意思,因此在專心輸入資料時,可以試著依照年代順序來比較。要是這樣還是很無趣,也可以按照投票率高低順序,製作能綜觀高齡化與投票率之間相互關係的資料。

不管是什麼樣的工作,負責處理的人一定都能找到屬於他的附加價值。交件的時候如果能附帶上司並沒有交代的相關資料,這樣的工作態度肯定會與其他人有極大差異。指派工作給你的上司,對你的觀感也會因此改變。

「怎麼做才能更加一目瞭然?」

「怎麼做才會更有效率?」

總是自動自發地動腦筋、提案、實行,並且持續交出與其他人不一樣的成果,下一項指派給你的工作,就不再是單調乏味的了。

5.「跟班」是機會的寶庫

客戶要在你公司的會客室裡洽談公事,而你並不是這位客戶的接待專員,只是負責一般的事務工作。這時,上司下達了一道命令給你。「端茶去會客室給客人!」當你聽到這指令,心中做何感想?「這又不是我的工作..。」

如果你覺得非常不滿,請換個角度想想。端茶這個小動作,正是接觸洽商環境的好機會。順利的話,也許可以聽到上司或前輩跟客戶之間洽談交涉的內容。

與客戶的洽談進展緩慢時,如果能在中途進會客室替換茶水,或許能夠聽到談話漸入佳境的內容。端茶給客戶時,不僅可以學習到進退得宜的一般禮儀常識,即使只聽到一小部分談話,也能從中學到業務往來的談判技巧。

除此之外,我覺得「跟班」也是如此。一提到「跟班」,年輕的商務人士總會浮現出不好的印象,因此大多敬而遠之吧。不過,跟班並不是那麼惹人厭的事。

像部門經理、部門總經理、董事等等,都會前去拜訪客戶的高級主管。這時不妨毛遂自薦。

「若是方便的話,請帶我一起去!」

對上司來說,即使有拜訪客戶的機會,也不會特地邀部屬前往。當然,視面會性質不同,有時候上司會回答:「不太方便。下次有機會再說吧?」大致上,我想上司都會答應:「沒關係,一起去吧!」

以下是我任職於瑞波伍控股公司時所發生的事。當時的執行長科林斯〈Timothy C. Collins〉,有機會和日產汽車的總裁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會面。我覺得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因此主動要求同行。執行長非常爽快的答應了,讓我驚訝不已。於戈恩先生那邊的人頂多覺得「有隨行人員一起來」而已。當我跟櫃台說「和戈恩總裁有約」時,對方反問我:「是來採訪嗎?」大概是覺得這麼年輕的訪客,唯有媒體記者吧。

這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現在公開應該無妨。那次會面的重點,是在洽詢日產汽車能否賣出旗下一間大規模的子公司。

有趣的是,我們進到會客室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始終沒有進入正題。而是在聊著:「夫人最近好嗎?」「令郎最近在做什麼?」當氣氛和樂融融時,戈恩先生說了這番話。

「我兒子上次回來跟我說:『爸爸的公司不是第一嗎?我朋友竟然跟我說,你爸爸的公司不是第一,TOYOTA才是!我真的很不甘心,爸爸,你一定要拿到第一!』真是敗給他了,哈哈哈!」

這時科林斯先生也順勢提出了敏感的話題。

「我最近見過比爾.福特〈Bill Ford〉,他很希望你能來福特。卡洛斯,你願意去一趟嗎?」

在聊了一大段生活瑣事之後,總算進入業務上的話題。

當兩位高階人士進到洽商階段,便是實際體會學習的時候了。

知名的實業家在協商的時候,原來會說這些話啊?所謂的洽談,原來是在這種情況下去架構、進行的啊!透過「跟班」,可以學到一流經營者的獨到觀點以及商務禮儀、應對進退等。

年輕的時候究竟能接觸到多少這類場合?為了加快商務人士的成長速度,我覺得這些體驗是極為重要的。

一流的實業家看到席間有年輕人,其實並不會太在意,這點是很令人出乎意料的。甚至其中大多數人會很親切地跟年輕人攀談。

「你進公司幾年啦?現在負責那一方面?關於這件事,你的看法是什麼?」諸如此類,常常會看見實業家們這樣跟年輕人交談。

這類經驗不是公司外部才有。在公司內部,如果有機會去向董事說明大型企劃案,也請務必提出同行。因為可以學習到董事以什麼樣的立場來評估一件企劃案。

如果可以的話,不妨試著提出要求,讓自己出席資深同事們才能參與的會議。由於會議中討論的是評估經營方面等敏感問題,因此可能不便參與董事會等重要會議,不過即使被拒絕也沒有任何損失。倒不如說,不必害怕被拒絕,而是要習慣被拒絕,因為你並沒有損失。如果你不積極自薦,這種機會也不會上門。所以請務必把握機會。

6.「最後五分鐘」決定工作的效率

「能不能麻煩一下?」當每天的工作持續進展,被上司叫去開會的機會也跟著增加。

有時候是與上司一對一開會,如果是企劃團隊的一員,就會和好幾位前輩圍著桌子開會吧?在公司內部開會時,上司和前輩或許會一派輕鬆的模樣前來開會。但是身為新人的你,千萬要注意,不要兩手空空地去開會。

人一定有忘性。人的記憶更是曖昧模糊的。不會因為你是新人或是資深職員就會有所不同。只仰賴記性,肯定會有謬誤和誤判。因此開會時請自備便條紙或筆記本,好好寫下來認為重要的事項。

以此為前提確實記好筆記,在開完會之後還必須做一件事。回到自己的辦公桌時,要立刻按照筆記,整理好開會時決定的各個事項。再把整理好的清單呈給上司看,徵詢他的意見。

「剛才非常謝謝您。依照您的建議,接下來我會努力做好這三件事,方法是這樣。如果有什麼地方弄錯了,請您告訴我。」

我方才說人的記憶是很曖昧的,因此向上司再次徵詢意見,並不是你的問題而已。對於在口頭上給予建議的上司來說,事後的徵詢確認,也能幫助他避免交代不清的情形發生。

「不對不對,不是那樣,我要的是這樣。」

能夠恰當理解上司的要求是最好的。不過,能在開完會之後請上司修正你的工作方向,我認為是十分接近完美的。不經確認,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過了一段時間才急急忙忙修正,即使調整過來,之前花的幾個鐘頭時間也回不來了。

整理好決定事項,寫下來,再次確認。不要吝於花五分鐘時間,投資在工作的最後階段,此舉可以讓你擺脫工作方向錯誤的風險。不僅如此,還能節省好幾個鐘頭的時間,讓工作更有效率。

7. 預習、正式上場、複習是333

前輩在百忙之中問了問題:「今天的會議要討論什麼?」不知道。雖然對前輩很抱歉,但是自己也不曉得,只能含糊不清地回答自己所想到的:「呃,應該是報告目前的工作進度,還有討論未來的預定計畫吧?」

以上對話是虛構的。不過,令人意外的是,事前沒弄清楚討論議題就去開會的情形還真的不少。進到會議室才聽到討論議題的相關說明,因此對於議題也很難有進一步的想法。甚至所有出席者都處在這種狀態,所以整場會議就在曖昧不明的情況下進行討論。最後得不出結論,會議時間便截止了。

更慘的是,會議一結束,所有人各自忙於手中的業務,早就把會議內容忘得一乾二淨。由於會議上並沒有做出具體的結論和方向,換言之,這是想當然爾;因此大家也不會依據此次會議展開行動。

然後又到了下一次開會的時間。

「…今天的會議,要討論什麼?」

這樣實在很浪費時間啊。

我所認為的會議規則是「333」。也就是時間分配上,預習〈準備〉佔三、正式上場〈會議〉佔三、複習〈意見回饋〉佔三。簡單來說,每一項的重要性都是等比例的。

上述的例子中,它的比例是「190」,又或者是「0100」。

理想的會議情況,應該是在事前把大綱或資料發給所有人,讓大家了解會議的主題。開會時,要讓大家熱烈討論彼此深思過後的意見,並導出結論。如果在開會之前就得出了結論,便能在會議之中加以說明,並且定下具體的行動方案。

會議結束後,要確認清楚決定的事項。至於學到什麼?達成什麼共識?這些可以記在會議記錄裡。接著要儘快將這份記錄和所有人分享,如此一來,下次開會就可以從上次討論中達成的共識為出發點,著手下一步的行動。

雖然是以會議為例,但是我覺得這項規則適用於各種工作。為了讓工作順利進展,請趁著還年輕,好好學習如何規劃預習、正式上場、複習的時間分配。

8. 提問時要出示筆記

當你埋首於交辦的工作,有時候做到一半,發現有幾個地方不懂。而前輩的辦公桌就在隔壁,因此你可以很輕鬆隨意地問前輩。「這個地方我不懂,請告訴我好嗎?」這是司空見慣的場景。如果遇到脾氣好的前輩,或許他會不以為意,非常仔細地教你。

不過,對上司和前輩來說,這種問法是非常不好的例子。不懂的時候立刻向別人求救,即使對方再怎麼親切教導,恐怕也很難替自己的技能扎下根基。

真的為部屬著想的上司,應該會反問:「你自己查過了嗎?」

首先,自己先查查看。好好了解自己明白的部分以及不懂的部分在那裡。從頭到尾把問題大致想過一遍,試著提出自己的假設,之後再針對不懂的部分發問。請務必有個觀念,事先預習-也就是自己做過功課之後再來提問,才是正確的提問方式。

就在前幾天,我和公司以外的某位人士一起共進午餐。在我成立公司之前,他一直很照顧我。用餐時他對我說:「我想到了幾個建議。」那時我們坐在店裡的吧台,他就遞了一張紙給我,上面寫著關於LifeNet人壽保險公司發展方向的三項建議。

那是一張約A4大小三分之一的紙張,上面簡單列出了幾條事項。僅是簡單的建議事項而已,他卻特地寫在紙上給我。除了簡單明瞭之外,我也非常開心。

經過這件事,我再次體認到,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寫在紙上是最適切的。在紙上留下自己的話語,同時也會留下自己的想法。這一點,不論是寫便條紙或是收到便條紙都是一樣的。

事先預習的時候,如果也提出了自己的假設,請記得把它寫在紙上。提問的時候,請把那張紙拿給上司或前輩看。看到年輕人手裡拿著便條紙問道:「我有三個問題想問。」那麼上司和前輩對他的印象,一定認為他是有備而來的。向對方展現自己的行動,我覺得是效果十足的。

剛進公司沒多久,有時候有問題想問上司或客戶,會緊張得說不出話來吧?而寫在紙上這個小動作,理由也是為了確實向對方表達問題的內容。

我在瑞波伍控股公司時期的上司,在和最基層的我談話時,一定會事先把重點寫下來,一邊看著便條紙一邊談話。這是經驗豐富的商務人士都會做的小動作,請各位務必試試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