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2015/10/18 「謹記說話SOP,別再讓「緊張」壞了表現」

個人成長

謹記說話SOP,別再讓「緊張」壞了表現

摘錄自:經理人 每日學管理 電子報                        2015/10/13
2015-09-30 17:10  整理‧撰文 張良姿 

經理人 每日學管理 電子報 - 20151018


你覺得自己在眾人面前說話總是表現的很有自信嗎?對於上台簡報、在社交場合發表意見、在客戶面前提案都能表現地從容不迫?而且總有把握抓住所有聽眾的目光,並且眼神散發光芒?

還是,每次一想到要在眾人面前說話,你就渾身不對勁,腦袋空白,不知該從何開始說起、甚至想離開現場?

《容易緊張的人,如何說話?》指出,「認為」自己不擅長說話的人,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我不習慣在大眾面前講話。」
•「我從小到大,都很不會說話。」
•「我太在意台下聽眾的反應。」
•「我擔心聽眾不懂我說的話。」

抱持這種想法的人,多半誤解了說話的本質,其實,「自己」才是主導說話成敗的關鍵。如果不了解並導正這些錯誤觀念,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提升說話技巧。

常見三大錯誤觀念

錯誤1:很少主動開口,發言時能躲就躲

說話能力差,或許也意味著說話的經驗不足。

也許有人會反駁「我以前又沒有這樣的機會。」其實,不是我們沒有機會開口,而是我們刻意迴避機會。實際上,在大眾面前說話的機會永遠不嫌少。像是在學生時代,有辯論大會的舞台、班級的各項發表會、期末報告等,試想,你是否在這種場合便容易退縮,不敢主動上台發言呢?

出社會後也整天逃避,只願站在幕後默不吭聲,這樣要如何累積實戰經驗?正因為不擅長說話,才更需要把握每次的說話機會,累積實力。

錯誤2:認為說話很簡單,不需要練習

很多人認為,說話不需要練習。然而,任何事情都要練習才會進步。就連美國總統的任職演說,也要反覆進行事前排練,更何況是我們這些不擅長說話的平凡人?

除了演說或報告外,在商場上的溝通或交涉也需要訓練。報名說話課程、在會議上主動發言等,都是不錯的訓練。我們務必有意識的「增加」自己說話的時間,反覆練習。

錯誤3:一廂情願地認為「別人一定能聽懂」

有些人常用天真的想法安慰自己,認為就算口才不好,別人也能聽懂自己在說什麼。抱持這種想法的人,永遠無法克服說話時的「緊張」。當一個人自暴自棄,認為自己口調差也無所謂時,也很難增進說話的技巧。

這種人遇到台下聽眾睡著,或對演說內容感到疑惑時,會認為是「對方」的問題。他們完全不願反求諸己,檢討演說內容是否艱澀或無趣。

要解決上述問題,首先必須矯正自己的觀念,擁有獨力完成演說的覺悟,才能斷絕依賴他人的心理。

超簡單、超基本的說話5步驟

大部分的言行舉止都有公式可循,只要按照以下5步驟,輕鬆掌握說話技巧,即使原本不擅長說話的人,在短時間內也能完整、清楚地表達。

1.問候(依時間打招呼,並告知姓名)
•「大家午安。」「大家早安。」
•「您好,我是剛才主持人介紹的王小明。」
•「大家好,我是達仁行銷公司的賈聰明。」

這裡只有一種制式形式,在演說時不需特別準備,套用即可。因為「開場白」存在的意義,只為了讓演說更完整,每次都使用相同的句子也無妨。

2.主題(說出主題)
•「今天,我想跟大家討論員工旅遊的相關問題。」

通常在內容決定後,主題自然就會呈現,因此先思考「內容」比較重要。

3.內容(以三大點歸納)
•「關於員工旅遊,需要討論的內容包括:地點、費用及天數。」

準備說話前,思考內容是最重要的環節。

4.主題(再次重申主題)
•「今天討論了員工旅遊的相關問題。」

「重申主題」有強調的功效,讓聽眾留下深刻印象。

5.結尾問候(表達謝意,感謝對方的聆聽)
•「非常感謝大家的配合及聆聽。」

結尾問候如同「開場白」存在的意義,在演說時不需特別準備,套用即可。

一旦使用上述說話5步驟,能使演說聽起來相當流利,不僅可清楚傳達內容,也會讓聽眾感覺你準備充足或口條極佳。


本文取材自《容易緊張的人,如何說話?》,核果文化出版
圖片來源 / PROStatsministerens kontor via flickr, CC licens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