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2014/9/24「3種方式,驅動圓夢信念」

3種方式,驅動圓夢信念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4/9/11
2014-02
Cheers雜誌161
作者:洪懿妍


Cheers雜誌電子報 - 20140924


當你心中有個想要實現的夢想,遠處有個渴望的目標,該怎麼做,才能抵達彼岸?首先,你得相信自己做得到。你的信念有多強,決定你成功的機率有多高。你可以用以下3種方式來強化信念。

1認清高峰與低谷都是人生常態

無論你的企圖心多旺盛、目標多遠大,在起步之前,一定要有清楚的認知:高峰與低谷都是人生常態。所以,有99.9%的機率,你不可能一路順風。不過,當你遇到挫敗與困難的時候,也先別急著自我懷疑,甚至信心潰散,你反而要告訴自己:「那是正常的。」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作者史賓賽.強森(Spencer Johnson),在另一本著作《峰與谷》中說了個故事。

有位住在安逸山谷裡的年輕人,為了突破自我,有一天決定開始往山頂上爬。隨著高度攀升,視野也愈來愈遼闊。然而,慢慢的,他發現路走到了盡頭,開始不知所措。好不容易,他找到另一條路,卻也忍不住後悔起來,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走到山頂。

此時,一位智者出現了,他告訴年輕人:「人生的起伏,和自然界差不多,每個人在工作與生活上,本來就會有高峰和低谷,兩者是相連的,跟個人優不優秀沒有關係。」

事實上,這樣的觀念並不難理解,中國人自古也有「福禍相依」的說法。認清這個常態,往往可以在你最沮喪的時候,為你帶來最大的信念與能量,相信自己,也更有勇氣繼續走下去。

2辨認死胡同和懸崖懂得放棄

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放棄。在堅定信念往前走之前,你必須先懂得放棄。

暢銷書《紫牛》作者賽斯.高汀(Seth Godin),在《低谷》一書中指出,人生不是所有的困境都是低谷,有的是死胡同,甚至是懸崖。

低谷是指「開始與勝利間,那段漫長又辛苦的時期」。穿越低谷沒有捷徑,埋頭向前就對了。

然而,死胡同和懸崖不一樣。前者是無論再怎麼努力,情況也不會改變;後者則是再往前一步就會跌進深淵,難以挽回。遇到這兩種狀況,一定要懂得放棄,專注在該做的事情上。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社會心理學計劃主持人羅伊.鮑梅斯特(Roy F. Baumeister)在《增強你的意志力》一書中即指出,人的意志力供給是有限的,每個人都有極限。因此,你不可能在每件事上都投注相同的意志力與信念,那只會讓精力快速消耗怠盡,最後以失敗收尾。

至於如何分辨低谷、死胡同和懸崖?除了衡量自己的天賦與能力外,有時候也可依靠常識或直覺。

例如,你想成為網球好手,一定會知道,即使訓練令人痛苦不已,比賽陷入低潮,你唯一能做的,依然是堅持到底,而不會是改學別的運動,或是在比賽中冒險作弊。

強化信念並不是要你盲目的樂觀,而是為所當為。當你放棄不該做的事時,就有能量更聚焦、更專注,你會更有信心,走出低潮只是早晚的事。

3創造高峰經驗累積前進動力

知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在他所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 theory)中強調,每個人都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及自我實現等需求,其中「自我實現」就是個人潛力獲得充分發揮的最高理想境界。

他研究發現,能自我實現的人,通常會有較多「高峰經驗」(peak experience):即專注投入一件事,進入到忘我境界時的喜悅與充實感。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擁有過高峰經驗。例如,當你耗費精神,投注心力在一項競賽,最終獲得佳績時,那種現實與理想合而為一的喜悅與成就感,就是一種高峰經驗。

而這種經驗會轉化成一股驅力,推動你繼續追尋更高的理想,同時也會降低面對未知或困難時的恐懼感,信心愈來愈強。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創造高峰經驗的前提是「全神貫注、渾然忘我的投入」,太簡單的任務不需要太多的專注力,很難創造真正的高峰經驗。

換句話說,多為自己累積成功經驗,正是你提升高度,強化內在驅動力,往山頂邁進的終極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