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2013/12/14 「別人眼中的你,不等於未來的你!相信自己擁有無限可能」

別人眼中的你,不等於未來的你!相信自己擁有無限可能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3/12/12
2013-12
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嶋田有孝

Cheers雜誌電子報 - 20131214


20歲的你現在身處於何種環境呢?無論身處什麼環境,絕對不能以現在的你來斷定自己的未來。你,擁有無限的可能!

愛因斯坦小的時候發展非常遲緩。據說他到了五歲還幾乎不會講話。

學校的老師對他父母說:「很遺憾,我想您的孩子無法從事與智能有關的工作。為了將來著想,建議您現在開始培養他的手工技能吧。」

他後來雖然進了高中,但因成績太差而退學。接著,他參加了瑞士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分校的入學考,這裡不需要高中學歷便可入學。第一年他沒考上,第二年總算考上了。

到了找工作的時候,他原本希望能夠留在學校當助手,卻不順利。暫時過了一段以打工維生的生活。後來他進了瑞士專利局擔任審查官,卻因為處理申請文件手法不俐落,完全無法獲得周圍的好評。

為什麼這樣的愛因斯坦會成為世界知名的偉人呢?這是因為他無論身處在何種環境,都一直相信自己的能力。

人類是被上帝遴選出來的,每一個人都被賦予重要的職責而生。你總有一天會成為了不起的人。

愛因斯坦在成長過程中,父親總是如此告訴他。因此他無論怎麼失敗,也不曾失去自信,不斷努力。

一九○五年,他發表了關於《狹義相對論》的論文。起初,這位沒沒無名的專利局職員寫的論文並未受到好評。但長年累月下來,他的論文漸漸備受矚目,之後他成為了獲得諾貝爾獎的大學者。

無論做什麼都不順利。就算遭遇挫折,也不能失去相信自己的心。

愛因斯坦從前的發展非常遲緩。但他卻相信自己的未來有著無限可能,因此總是能夠積極向前。

一般來說,人們是依照自我意象來行動的。因此現今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其實和行動沒有關聯。人們是被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思維所影響。

世界上有人以負面的角度看待自我意象,並且深信我就是差勁的人。這樣的人,就算遇上了好不容易到來的機會也沒有用。

例如,就算受到邀約也會心想我是不受歡迎的而拒絕了邀約。

就算面對目標,也會心想反正一定會失敗的,因此無法拚了命去做。

若有機會在人前發言,心中卻想著反正我就是不擅言詞而逃避,這麼一來,無論如何都不會進步。

就算受到讚美,也無法坦率地接受,而心想真是不舒服哪。

如果心中想著自己是差勁的人,那麼面對事物時就會消極,並且無法脫離這種狀態。

「我擁有自己特有的、了不起的才能。」

「美好的將來正在等著我。」

「我絕對能夠成功。」

這些想法都是不需要任何根據的。請一定要如此堅信。若能夠擁有正面的自我意象,想法及行動都會因此更為積極。相信自己的心是帶來能量的泉源,並能夠喚來成功。

想像成功情景

某位加拿大青年,從小就夢想能成為明星。他十三歲時,父親事業失敗,因此失去了家庭,被迫過著貧困的生活。接著,他從高中休學。十五歲時他出道成為喜劇演員,不過卻沒能竄紅。十九歲時,他搬到洛杉磯。念頭一轉,下定決心進軍好萊塢。但他卻不得願,總是只能擔任配角。

一九九○年,當時他二十八歲,抱著祈願的心情,開了一張一千萬美金的支票給自己。支票的付款日是五年後的感恩節(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當然他自己親手做的支票,只不過是假的,但他總抱著夢想,認為「這一定能實現」、「我一定能夠賺到一千萬美金」,並且將支票放入錢包,帶在身邊。而且他定期會將支票拿出來瞧,在腦中想像自己成為明星的模樣。

之後他接受訓練課程,磨練自己的演技,總是提醒著自己,一定要將所有被賦予的角色演到最好。

一九九四年,迎接他的是改變他命運的電影作品。這就是電影《摩登大聖(The Mask)》。他飾演主角,電影非常熱賣。

自此之後,他受到人們喜愛並且不斷演出許多暢銷作品。他總算在期限之內,得到了超過一千萬美金的酬勞。

想來各位應該已經知道了,這名青年就是金凱瑞(Jim Carrey)。

他總是說:「只要經常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事情總會漸漸變好的。我是如此堅信的。」

金凱瑞總是想像著自己成為明星的模樣,即使長年以來不順利,也抱著很高的抱負,不斷磨練演技。

像這樣想像著自己成功的情景,並且在腦繪出景象,稱為「設想(visualization)」。

為了成功,形象化是很重要的。一般說來,就算立定了目標,也不可能馬上達成。

在過程中,膽怯之心會對自己呢喃:

「一定做不到的。」

「原本就太過勉強了吧。」

這麼一來,熱情也會漸漸消失。

為了無論何時都不氣餒、持續努力下去,必須不斷鼓勵自己。此時,「設想」是非常有效的。例如,肚子餓的時候,若想像著咖哩飯,腦部就會受到刺激而引起食慾。同樣的,若想像著成功的場景,我們也會受到刺激,引起熱情。

能夠將目標及現實作連結的,是「想要實現目標」的這股熱情。

為了保持這股熱情,請運用想像力。讓想像力活起來,想像著達成目標時的場景。若能讓腦海中先做了這樣的夢,那麼便能提高熱情。

請在睡前,躺臥下來之後,閉上眼睛,鮮明地想像自己實現目標時的場景。

這樣做,一定會幫你開啟通往成功的那扇門扉。

時常想起給自己的獎勵

美國的心理學者做了一項有趣的實驗。

他將某個公司的營業部門人員分做兩個群組。並且給A組一個為期半年的目標,還嚴格規定A組有義務絕對要達成目標。

B組也被賦予了同樣的目標,而且被告知:「如果大家能達成目標,那麼就招待大家去佛羅里達州的海灘。」

半年後,A組只達成了目標的百分之六十,而B組卻達成了百分之百。

在同個職場執行同一份工作,結果卻大不相同。究竟原因為何呢?

在這半年內,A組的人們腦中只記得義務,邊承受著壓力邊工作。相較之下,B組的人們則是想像著達成目標後的假期,一邊從事工作。

A組人們的心靈,被眼前辛苦的工作支配著。

B組人們則心想「佛羅里達州正在等著自己」,因此對未來抱著期待。所以能夠跨越艱辛。

在日本有個名詞叫「海螺小姐症候群」。

每到星期日傍晚,當電視上開始播放《海螺小姐(サザエさん)》這部卡通時,人們就會不禁心想:「啊,休假又要結束了。明天又得開始工作了。」因此感到壓力,甚至呈現憂鬱症狀。

像這種症狀,當然不僅發生在《海螺小姐(サザエさん)》這部卡通而已。每個人發作的時間點不同,有些人是在看《笑點》(譯註:日本電視台在星期日傍晚播出的綜藝節目)這個節目時發作,有些人則表示自己是在看午間節目時發作。

根據調查指出,有超過六成的上班族,表示自己是「海螺小姐症候群」。

因此,不必對這個症狀太過在意,不過必須尋找能讓自己發散壓力的方式。

若擁有能夠熱中的興趣,是最好的,不過有許多人,都沒有稱得上興趣的興趣。

此時我建議各位,計劃一項「給自己的獎勵」,並把獎勵寫在筆記本上面,時常在心中想起。

所謂「獎勵」,不必想得太困難。

「吃頓豐盛的中餐」

「逛逛想去的購物中心」

「到附近的澡堂泡湯」

「和朋友去喝酒」

諸如此類的獎勵就行了,試著做計劃吧!

若近期內能夠有令自己「快樂的事情」、「開心的事情」、「興奮的事情」,那麼就能跨越壓力了。

心中若想著:「星期三要和她去吃義大利菜。就快到了呢。」抱著這種期待的心情,便能夠專注工作了。

計劃一場給自己的獎勵吧,並且將其放在心中。不僅能夠減輕壓力、還能提升對工作的專注力。

活用零碎時間

英國女性J.K.羅琳(J. K. Rowling)從小就喜歡看書,並且夢想成為作家。

大學畢業後,她從事秘書工作,二十五歲時喪母。她為了平撫傷痛,搬遷到葡萄牙,當英文老師。此時她與一名記者相戀,婚後育有一女。不過卻立刻離了婚,因此回到英國。

她當時對未來充滿悲觀,患了憂鬱症,還因為太貧窮,想過要自殺。不過她下定決心「為了孩子,要振作」。為了實現多年的夢想,她一邊接受生活救濟,一邊開始書寫小說。

但她還要育兒,沒什麼充裕的時間。她每天推著娃娃車到公園裡,等孩子入睡後,趁著這幾個小時的空檔,飛奔到咖啡廳寫小說。

經過重重困難,她完成了長篇小說,主角是會使用魔法的少年。她帶著這部作品,造訪了好幾間出版社。不過卻沒有得到任何一間出版社的允諾。在正要放棄的當頭,有間名叫「布魯姆斯伯里(Bloomsbury)」的出版社來了消息,答應出版這本小說。

這本小說就是《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掀起了一陣風潮。不僅成為暢銷書,還得到了許多獎。這部作品後來成了系列作,而且在世界上持續受許多人的喜愛。她活用了育兒的「零碎時間」,寫出小說,並且以作家身份得到了世界級的報酬。

「零碎時間」指的像是通車移動、上廁所及入浴、吃飯、休息等等的短暫片刻。

為了妥善使用零碎時間,其實有一項秘訣。那就是「事先決定要做些什麼」。

決定好「這段時間要做這件事」,並且事先做準備,到時就能夠有效利用了。例如,試著有效利用通勤時間。

若單程要花一小時,那麼一年大約就有五百個小時。使用這段時間,應該能夠做出很不得了的事。我事先決定好在坐電車、坐公車等的移動時間內要「閱讀」,因此會放好幾本書在包包或口袋裡。坐車移動時,無論是站著或坐著,在什麼環境之下,都能夠閱讀。我時常出差,光是利用這些移動時間,我一年內就可以讀兩百本以上的書。

可不要小看這些零碎時間呢。

我不是數位一族,所以只把這些時間用來閱讀。若使用智慧型手機或電腦等等的,能做的事情又更多了。

學習語言或是從事網路線上學習,都是很不錯的方法。

重要的是決定「有效活用零碎時間」,並且事先準備。

零碎時間,在一天之中看似沒有多少。累積起來,卻非常龐大。若能在事前好好準備,便能有效活用零碎時間了……

你,可以改變未來!任何人都能夠簡單嘗試的「成功教科書」,立即前往《20歲就要懂40則好感工作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