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2014/8/16 「誰能賺到中國轉型財?」

誰能賺到中國轉型財?

摘錄自:天下雜誌 經濟學人電子報                        2014/8/15
2014-08-06 天下雜誌 553   作者:經濟學人

天下雜誌 經濟學人電子報 - 20140816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提供
 中國經濟成長放緩,有的國家因此苦哈哈,有的國家笑呵呵。紐西蘭乳製品價可比金,馬來西亞保險套銷售量大幅成長。就連台灣,出口訂單也逆勢成長一五%。
 
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的叢林小島,過去五年,因中國對煤礦的龐大需求,轉眼成為大型挖土機和卡車絡繹不絕的露天礦山。

然而,一旦中國需求降溫、煤炭價格下跌,卡車不再進進出出,礦山的工人們,能領的工資也愈來愈少。「沒辦法,我們只能忍耐,」三十八歲的煤礦工人迪馬克說。

「忍耐」一詞,頗適合形容愈來愈依靠出口到中國的亞洲經濟。

近兩年,中國經濟成長明顯放緩,已在亞洲形成不小的衝擊。二○一二年以來,台灣的工具機對中國出口已下降超過兩成;澳洲出口中國的鐵礦砂價格,跌到近二十一個月來的新低點;香港的珠寶銷售量,今年更受中國打貪等原因影響,暴跌了四成。

但不是所有和中國做生意的國家都在「忍耐」。例如,紐西蘭的鮮奶和乳製品,正因中國的需求大增,而被分析師形容為「價可比金」;中國遊客到斯里蘭卡的觀光人數,短短半年成長了一倍;中國三十多歲的女性,更蜂擁至韓國零售商樂天的網站上,大肆採購化妝品。

中國內需 拉了台灣一把

這些截然不同的遭遇,原因正來自中國經濟結構的逐步轉型。根據官方統計,中國民間消費佔GDP比重,去年成長至三六.二%,首度小幅超越政府和民間投資,成為推動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

中國經濟的轉型再平衡,雖然腳步緩慢,去年僅次於美國,但高達一.九五兆美元的進口總額,影響已遍及各國。

受中國市場影響最大的台灣,去年對中國出口仍維持佔GDP約六%的規模,但出口的內容已明顯從投資導向、轉為內需導向。這使得台灣今年對中國出口表現仍舊亮眼,今年六月,對中國出口的訂單就成長了一五%。

以出口原物料和機具設備為主的國家,就沒那麼幸運了。

受創最大的是澳洲,今年經濟成長率將可能減少○.八個百分點,失業率六%更是近十年新高。

內需興起,投資放緩,也造就了兩頭受益的廠商,如馬來西亞最大的保險套製造商,五年內對中國銷售量成長了三倍。

從牛奶、保險套到汽車,中國市場的轉變正影響亞洲和全世界的出口版圖,誰抓住中國消費者的改變,也就抓住了商機。(張翔一譯)

©The Economist Newspaper Limited 20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