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在大陸的真相1912-1937(上)
一本書讓世人知道長征
摘錄自:大都會文化‧時事歷史報 電子報
- 中華民國在大陸的真相1912-1937(上)2014/8/27
★★一本書讓世人知道長征★★
美國記者斯諾走進陝北,第一手資料寫就人間劇——《紅星照耀中國》。
◆斯諾與他的《紅星照耀中國》◆
斯諾是美國新聞記者,人們記住他的名字,是因為那本《紅星照耀中國》(《西行漫記》)。
1936年6月,在宋慶齡的聯繫與幫助下,斯諾與在上海行醫的馬海德醫生,冒著生命危險,前往陝北蘇區訪問。
在貧瘠的黃土高原上,在昏暗陰冷的窯洞裡,他和毛澤東進行長談,採訪了其他共產黨人,搜集了關於長征的第一手資料,然後又長途跋涉,
到邊區各地採訪。次年,《紅星照耀中國》(中譯本為《西行漫記》)一書出版,首次向全世界報導了紅軍長征這齣人間戲碼。
作為西方記者,斯諾是去「紅區」採訪的第一人,《紅星照耀中國》是有關中國共產黨最早最詳盡的報導,它向世人宣傳講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鬥爭情況,讓世界瞭解了中國和中國革命及抗日戰爭的前景。
讀者從中可以窺知,使中國共產黨人不可征服的那種精神,那種力量,那種欲望,那種熱情,從何而來!——凡此種種,斷不是一個作家所能創
造出來的,它是人類歷史本身的豐富而顯現出的精華。當年那些艱難行進的紅軍戰士們,決然沒有料到,他們的舉動從一開始就為世界所矚目。許多外國人最初或許是抱著好奇甚至懷疑的態度看待這個事件,最後經過嚴肅的考證和思索,他們成為了長征的崇拜者。在他們眼裡,如果不瞭解長征,你就不會理解中國共產黨,就不會理解此後共黨政權的勝出與新中國的建立。
翻開《紅星照耀中國》,從書中,我們讀出了沉重。歷史的鏡頭推向縱深,我們的目光,也隨之而去。思緒似乎在飛,耳際仿佛也響起隆隆的
槍炮聲,眼前浮現的,是一幅幅幾近褪色的老照片……
◆無奈的選擇◆
1934年的10月10日,這一晚的夜,特別的黑。中共中央、紅軍總部開始從瑞金出發,被迫開始西征,實行戰略大轉移。
急促的口令聲,壓抑的軍號聲,零亂的馬蹄聲,沉重的腳步聲……構成了向西、再向西的序曲。
沒有太多雄壯,卻是幾許悲涼,還有一些倉皇。夜色的凝重,更增添了一種莫名的淒苦。此行,漂流遷移何方?天涯何處是「家」?一連串的
問號,在人們心頭縈繞。後來被稱之為「長征」的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就從這一天開始。
長征之初,由於「左」傾路線,使紅軍受到重大損失。面對危局,必須繼續尋找生存之地,中共中央的決策者常常處在一種深度的焦慮之中。
陷入重圍之兵,必須在「奇」字上下工夫,從絕境中殺出一條血路,置之死地而後生。四渡赤水,無疑是戰爭史上的傑作,是毛澤東留下的「得意之筆」,紅軍一舉擺脫了被動挨打的不利局面。
蔣介石當然不會善罷甘休,他移師貴陽親自督戰,投入重兵。蔣介石十分自信,這一次毛澤東跑不了。然而他錯了,胸有成竹的毛澤東,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不等蔣介石把網完全結好,一舉突破烏江。
甩掉「追剿」的大軍,紅軍得以暫時轉危為安。接下來,毛澤東要用一系列戰術與蔣介石周旋,直至最後擺脫困境。
黑夜,給了毛澤東思緒以自由馳騁的天地,催生了他的智慧勃發。這之後,紅軍便長驅直入進逼昆明,繼而勇渡金沙江。這步棋,更是藝高人膽大,7天7夜,6條渡船,2萬多中央紅軍,順利過江到達四川境內。
朱、毛紅軍穿過兇險莫測的大涼山,繼續向大渡河進發。歷史的悲劇,沒有重演,一曲「大渡橋橫鐵索寒」,沒能阻擋住紅軍的步伐。
然而,後面的路還很長,冰封的崎嶇雪山在等待,無際的茫茫沼澤在等待。無言的積雪,將累累白骨不留痕跡地掩蓋;無情的澤國,將整個身軀毫不留情地湮沒。
這是一個隱伏著死亡的廣袤大地,隨時都有人倒下,不再起來。活著走出這片天空,是每個人心存的願望。然而事實如此殘酷,生死之門不允隨意跨越。許多人走著走著,就告別美好的記憶;許多人還沒來得及細想,就與塵世揮手訣別。死,變得極其簡單,然而,無論是生者和故去的都異常平靜,這是飽經風雨之後的成熟,是氣吞山河的無畏。
中央紅軍踏破夾金山,穿越沼澤地,終於與前來接應的紅四方面軍勝利回師。然而,張國燾分裂中共中央,紅軍的命運,再一次受到嚴峻的考驗。只有北上,才有出路,毛澤東堅信不移。
這是一片兇險莫測,方向難辨的草地,外表美麗卻潛伏死亡。它是北上的唯一通道,紅軍必須從這裡跨過才能走向新生。紅軍向死亡走去,是為了擺脫死亡。面對泥濘滯水、杳無人煙的荒漠,毛澤東和紅軍再一次向死亡挑戰。
疲憊不堪的紅軍終於走出草地,莽原也吞噬了無數將士,他們永遠留在了那片神秘的土地上,沒有中彈血染的輝煌,有的,只是悄然無息的淒美。
毛澤東,是低吟著詩篇走進陝北吳起鎮的。這裡,將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落腳點。反擊,應從這裡開始。
◆長征的傳說◆
中共中央和紅軍終於從萬水千山中突圍,從圍追堵截中衝出,也走出了自身的錯誤和迷茫,走向成熟和壯大。
1936年10月10日,長征劃上了一個句號。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中革軍委致電朱德、張國燾、彭德懷、賀龍、任弼時、徐向前、陳昌浩轉全軍指戰員,熱烈祝賀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合。
長征的勝利,如今已是歷史的結果。然而,在當時實屬不易,其間經歷多少曲折,共產黨人又為此付出多少慘痛的代價?經過二萬五千里征程,1936年三大主力會師以後,紅軍已由1934年的30萬人銳減為3萬餘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