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找機會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4/8/28
2008-12
Cheers雜誌99期
作者:李筑音
圖片來源:杜志剛 |
掌握12鐵律,你就是老闆最想留住的人才!
白領上班族,今天你的名字,是恐龍,還是小強(蟑螂)?
曾經是地球上最強壯、盛極一時的物種,恐龍卻因為無法適應環境劇烈變化,在6千5百萬年前全數滅絕。
反過來說,小強,一種不起眼卻生命力極其頑強的生物,早在3億5千萬年前就已經出現,歷經各種生存考驗卻從未被淘汰。美國蟑螂光喝水可以活1個月,牠們甚至能閉氣達45分鐘,用減慢心跳、降低新陳代謝來延長壽命。
今天的白領上班族,正面對如恐龍般的生存危機。從前令人欣羨的金飯碗,一夕間失色。「沒什麼生意上門,每天能做的就是忙著安撫客人,還有熟客一進門就調侃我們是『合法的詐騙集團』,」台灣企銀理財專員陳俊源苦笑說。才不過就在幾年前,「理財專員」還是金融界最炙手可熱的職務,光鮮亮麗的工作姿態,不知道吸引了多少英雄好漢投入。
就算是向來引領風騷、獨霸鰲頭的科技產業,照樣無法倖免於這波風暴。「走進廠區,有一半的廠房都是關閉的,工程師被要求強迫休假,已經有很多人2個星期沒來上班,連國立大學畢業生都跑去應徵生產線的工作,」一名科技公司的主管描述他看到的景象,感慨無限。
這不是台灣第一次碰上景氣寒冬,卻絕對是白領階級受創最深的一次;對正要躍升為企業中堅幹部的六、七年級生來說,也絕對是職場生涯中前所未有、最嚴苛的一次。
為什麼影響最劇的不是藍領,也不是中高齡勞工,而是這群不管是年齡、學歷,本都該是最有競爭力的一群?
25~35歲白領最受衝擊
104人力銀行總經理阮劍安分析,從時間的縱軸來看,前幾次台灣就業市場出現的劇烈變動,多少都牽涉到產業轉型,不管是製造業西進或出走,釋放出的人力都集中在藍領勞工,白領衝擊相對小。
但是當留在台灣的產業已高度集中在服務業,企業進行組織瘦身、精簡的對象又多是中階主管、基層員工時,首當其衝的當然就變成白領。「特別是25~35歲、專科以上學歷,」阮劍安觀察這個族群的共通點指出。
對知識導向的白領工作者來說,工作不只是工作,還象徵著文化認同、自我實現等諸多意義,但如今這樣的關係陷入空前不穩定狀態,背後還有一些其他的時代背景。
首先,全球化走到極致,科學家愛德華‧諾頓‧羅倫茲(Edward Norton Lorenz)提出的「蝴蝶效應」完全可以應用在今天的職場。「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美國德州產生一場龍捲風。」同樣的,「一家在華爾街營運不善的公司,可以造成台北數百人失業。」
10月底,富邦金控以195億元買下ING安泰人壽,其實ING安泰在台灣業務成長,連年獲利,但在荷蘭母公司集團前三季發生虧損,希望出脫的情況下,旗下超過8千名業務員仍然就這樣被公司「出售」。
儘管富邦金控保證「交易完成後半年內,所有員工都受到保障,之後將依富邦金策略調整」,但很顯然的,光靠個人「努力工作好績效」,已經不足以保障生涯不會出現突如其來的變數。
其次,產業起落的速度之快,早超越所有人過去的認知。
3個月前,美國僅剩的兩家投資銀行──高盛與摩根史坦利決定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正式宣告叱吒一時的投資銀行業走入歷史。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林……,這些金字招牌曾代表最菁英的符號,只有最優秀的金融數理人才才能加入,誰能預料,他們竟然成為最難找到新工作的一群?
而幾年前還站在浪頭上的產業,一轉眼就岌岌可危。國內4大DRAM公司──力晶、南科、華亞科、茂德,今年前三季累積虧損近千億,已經面臨生死存亡關頭,而相關上下游員工數量加總高達數萬人,當時投入的也都是一時之選。
當環境變動已經激烈到無以復加時,鮮少人意識到,白領的發展,卻與此背道而馳。
專業多工時代來臨!
在「專業分工」的走向下,每個人都變成企業機器中的「零件」,只能看到某個視角,一旦從熟悉的環境中抽離,馬上就變成無用武之地,更遑論要彈性應變。
一位獵人頭公司總經理就說,他現在手上最難「賣」出去的履歷表,就是只會一種職能的專業經理人。凡是沒帶過人、沒有跨部門歷練、不想改變角色的經理人,不管出自多有名的大企業,「都很難賣。」
「『專業多工』的時代已經來臨,」阮劍安指出。這意味著未來的人才,必須更重視追求多職務的歷練。只有成為「跨領域人才」,訓練自己具備整合的能力,才能因應挑戰,為自己創造其他可能。
台灣麥當勞總裁李明元也提出「工型人」的概念,未來將是多工白領的戰場。「工」字若拆開來看,上面短的一橫,代表最初進入職場的基本專業能力;而中間直的一豎,則是指專業的深度;最底下長的一橫,代表有了專業,還要追求專業的廣度,拓展自己在不同職務上的歷練。
舉例來說,即使做行銷,也應該培養自己逐步拓展業務或看懂財務數字的能力,否則若有一天失業想創業,要如何跨出第一步?
如同達爾文在《進化論》所闡述的:「不是最強的物種可以生存,而是適應力最好的物種才能生存。」白領工作者同樣得不斷進化,而且不是危機出現才臨時抱佛腳,平常就要做好準備。
事實上,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失去工作,東山再起的例子固然所在多有,但不如想像中容易。
東山再起不容易
2001年,《Cheers》雜誌曾經以「我要活下去」為封面專題,深度報導那一波不景氣帶來的職場地震。當年度由於網路泡沫破滅,台灣經濟出現負成長。
7年後,《Cheers》試圖再次尋找走過風暴的經理人,卻發現:許多人後來不是載浮載沉、失去方向,就是銷聲匿跡,不再有大作為。
銀行員工會全國聯合會祕書長韓仕賢觀察,2003年金融合併風波後,許多優秀的銀行員由於難以放下身段,工作一換再換,反而愈跳愈到規模愈小的銀行。
同樣是7年前閃電宣布停刊的網路原生報《明日報》,曾經網羅300多名優秀媒體人,停刊後,有100多人轉戰八卦周刊,但曾是《明日報》創始員工的CNEX台北市場與行銷主任李永忻十分感觸地說:「當年同組轉戰八卦周刊的同事,現在有一半都不在了。」
既然存活下來如此不易,有哪些不可不知的職場生存法則,可以幫助自己勇渡這段暫時還看不到終點的「白領冰河期」?
12鐵律勇渡冰河期
1. 培養下地獄的本錢
麥格理資本證券台灣分公司高級副總裁潘家涓認為:「危機不知何時會發生,平時就得培養下地獄的本錢。」
她在勤業眾信工作12年,不到30歲就取得國內第一張「美國評價學會執照」,擁有財務顧問評估企業資產價值的國際通行證。但潘家涓不想一輩子待在安穩的事務所,2年前,她決定投入風險高出許多的資本證券公司,在別人眼中是「跳火坑」的行為,她卻認為可以學到私募基金和投資銀行如何運作,擺脫安逸的心態。
沒有人不喜歡待在舒適圈,沒有人喜歡下地獄,但是你必須做好一切準備,萬一這一天真的來臨,一樣能打贏這一局。
2. 找工作不如養工作
不要等到工作失去才去找,太平盛世就要培養任何潛在可能的機會。例如面對客戶時,盡量讓對方對你個人,而非只對你所屬的公司留下鮮明的印象,建立個人品牌,讓人主動找上你。
潘家涓分享,自己平時除了廣結善緣,替客戶做投資服務時,她也不只是當做“One time job”(一次服務)。案子結束後,她會主動與客戶維持關係,加深客戶對她的印象。
因此,當其他人都在擔心失業時,反而有獵人頭公司主動找上她。同樣的,即使沒有挖角成功,她也會和獵人頭公司變成好朋友,讓他們下次再有機會,就會立刻想到她。
3. 白領的腦袋+藍領的體能
整天坐在冷氣房辦公室,你是不是變成多走幾步就覺得累,小小風吹雨淋就要傷風的「弱雞族」?
在《星巴克救了我一命》(How
Starbucks Saved My Life)這本暢銷書中,原本擔任廣告公司高階主管的麥可.蓋茲.基爾(MichaelGatesGill),一夕之間失去工作、婚姻和家庭。
63的歲他從穿著名牌西裝、到星巴克喝咖啡的白領上班族,變成穿著綠色圍裙端咖啡的星巴克店員。一開始,他從低階的勞力工作,像是洗廁所、倒垃圾做起,連收銀台後站一整天,對他而言都是莫大的恐懼和挑戰。
然而撐過這一關後,他開始發揮自己的強項:把握適當時機,運用他在廣告公司時最擅長的專業簡報技巧,立刻贏得門市主管的刮目相看。
創業一直是台灣人的最愛,但很多上班族一旦改行自己當老闆,卻發現自己只會紙上作業,沒辦法處理各種開門大小事。所以,除了保持白領最擅長的企劃與思考力外,別忘記還要搭配藍領的戰鬥力,才能事半功倍。
4. 找到組織中的保護傘
加入一個強有力的工會,此刻也許會讓你覺得心理比較踏實。
1977年次的永豐銀行營運整合部專業副理王啟榮笑說,加入工會每年都要固定繳交「保護費」,但是一旦遇到時機歹歹,就會格外感受到「有工會真好」。
入行8年,一開始是在台北商業銀行服務,後來北商銀被建華銀行合併,自己理當屬於「被消滅的一方」,所幸工會夠強勢,加上99%的員工都是工會成員,才能與新東家談判,維持北商銀時代既有的13%調薪比例。
也許「工會」這個項目從來不在你找工作的條件中,但是現在不妨納入考量,畢竟緊要關頭,透過團體的力量絕對可以更有保障。
5. 清點手上所有籌碼
如果得花上半年才能重新找到工作,這段期間,你是否能確保自己衣食無虞?
不要等到那一天才開始想這問題,現在就清點你手上所有的籌碼:你有多少存款、負債、資產,可以忍耐多久沒有收入?
懂得善用政府資源也很重要。有長期協調勞資糾紛經驗的國巨律師事務所合夥律師朱瑞陽表示,失業後,通常可以領取6個月的救助金,因此不如把這半年當作沉澱的「謀職假」,去進修學習,重新評估自己的能力。
總之,先列出一張資源清單,可以提早彌補不足,降低自己驚慌失措的程度。
6. 投資20%的時間,研究新興市場或機會
哪些工作是現在的熱門職缺?哪些國家、產業未來會需要大量人才?
最後一刻才病急亂投醫,四處張望哪裡還有機會,絕非明智之舉。現在就該強迫自己至少花20%的時間,掌握本行之外的其他重要產業動態,甚至研究用什麼方式,可以跟這些有興趣的領域建立關係。
多去看展覽、聽演講、加入社團都是好方法,但是要持續才能有累積,建議你準備幾個資料夾,把同樣主題的資料收集在一起,長期耕耘一段時間後,這些對外界資訊的掌握一定會派上用場。
7. 人際關係比人緣更重要
一方面要未雨綢繆,另一方面,應該同步鞏固自己現有的工作。這部份的關鍵在於凸顯自己的「不可取代性」。
除了專業上要不可取代,影響力也要不可取代。所以,遠流國際顧問公司執行長彭康雄認為,「人際關係」比「人緣」更重要。不是平時經常花錢請客、逗大家開心,表面上人緣很好就夠了,而是要想辦法變成組織中有價值的人,同事遇到什麼困難,第一個都會想到來找你請教、問你的意見。
8. 當老闆的資產,而非耗材
將心比心,你的老闆壓力也很大,優秀的員工在此刻會多幫老闆分憂解勞,而不是增加老闆的負擔,成為他眼中的「麻煩製造者」。
當企業為了降低成本、縮減預算時,先不要急著和老闆爭論不休,試著從他的立場出發,想想他這麼做合不合理?幫他跟其他人溝通。在最困難的時刻扮演他的左右手,一旦度過難關,你就是老闆心目中的頭號戰將。
9. 徹底向「小強精神」看齊
不管是職務調動還是任務改變,說服自己用最大的彈性擁抱它,無論再大的挑戰,都抱持「打死不退」的精神面對。
有時候好與壞不過是想法的一念之隔。陳俊源表示,有些銀行為了變相逼退員工,會調他們去做「理專」,如果員工不願意,可能被資遣;也有很多人做不下去,最後不得不自己選擇離開。
理專不好做,可是現在哪裡又有「好做」的工作?陳俊源反而會換個角度想:選在一個市場低盪的時機點做理專,至少不用背負之前的高標準壓力,這不也是一種轉機?
10. 再忙都要找時間運動
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可以幫助正面思考,脫離沮喪。多親近大自然,也可以改善情緒上的困擾。
11. 維持穩定、和諧的家庭關係
家人永遠是最大的依靠,千萬不要因為工作碰上瓶頸就忽視他們,甚至把家人當作發脾氣的對象。有穩定的家庭關係當後盾,才能讓你心無旁鶩、勇往直前。
12. 不回頭,向前看
相信很少有人能在此刻自外於這股對工作的不安全感,但無論是留在崗位上繼續奮鬥,或是走到十字路口面臨抉擇,都不要讓曾有過的輝煌絆住腳步,請堅守這最後一項原則:不回頭,向前看。
如果你正陷入一股彷徨不安的焦慮,謹記這12條鐵律,相信你會擁有不一樣的明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