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2013/11/18「《思考的脈絡》書摘」

本期簡介 

《思考的脈絡》

《讓脈絡思考創新》全新增訂版!

天下文化‧行銷管理報 電子報 ~《思考的脈絡》- 20131118


為何美國迪士尼樂園到了日本大獲成功,到了巴黎和香港卻遭遇經營困境?
為何獨步全球的德國飛機維修系統,到了中國的企業卻無法發揮效能?
為何台灣的7-ELEVEN不僅成功引進日本超商模式,還創造了獨特的在地消費文化?
其中的關鍵就在你是否掌握了思考的脈絡!
因為任何暢銷的創新,都是來自對在地脈絡的掌握與了解!

凡事,皆有脈絡可循。思考的脈絡,就是學習全局思考,掌握問題的全貌,循著問題脈絡,看見使用者的痛點,看懂組織的作為,看破機構的制約。看見了問題的全貌之後,便可以打通脈絡,讓創新活過來,創造更大的成功。

本書作者透過多年跨企業的田野調查與行為研究,帶領讀者重回問題現場,抽絲剝繭地解開盤根錯節的問題全貌。透過剖析十四個案例,本書將影響創新成敗的關鍵因素分為使用者、組織行為與機構制約。讀者即使沒有親身到訪,也能有機會看見精采的實況。本書既是企業實踐創新必讀的經典,也可以訓練個人解決問題的思考模式。

精彩書摘 

《思考的脈絡》書摘

摘錄自:天下文化‧行銷管理報 電子報 ~《思考的脈絡》   2013/11/15

凡事,必有脈絡

我有點驚訝,當我提到這本書是有關「脈絡」,多數人感到疑惑。如果發音不很準,還有人以為是「賣肉」。許多人更認為這兩個字太學術了點,尤其當我談到創新的「脈絡」時,他們眼中露出迷惘的表情。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將「脈絡」說清楚。基本上,這本書要強調的是,在設計或導入創新時,不能不知道使用者所處的脈絡。那,到底什麼是脈絡?讓我先談談一般人對脈絡的理解,再說明由學理與實務上如何了解脈絡。

一般人的理解,脈絡就是搞清楚狀況。例如,我有位朋友,他能言善道,但是每次都在不對的時機說話,因而人際關係一直不太好,那是因為他弄不懂狀況,很「白目」(也就是很冒失、很不得體)。他總是在人家傷悲之時,他戲謔;當人家歡喜的時候,他盡提些掃興的事。總之,他不了解「脈絡」。

若談到字典的定義,樹葉上的經為脈,相連為系統稱之絡。用於文章,脈絡指的是鋪陳的邏輯。如元朝劉壎在《隱居通議:文章三》所言:「凡文章必有樞紐,有脈絡,開闔起伏,抑揚布置,自有一定之法。」脈絡也可以用來描述山水的支脈流向。清朝外交官薛福成的《海關敘略》就提到:「審其地形,開其風氣,尤視大水之經緯脈絡,以定群商之輻湊與否。」他觀察商業的群聚過程,以水利的走向歸納出如何以環境來調合商業交易。在電影「赤壁」中,諸葛亮談笑之間,借東風以制敵。他之所以能料事機先,也並非神明之道,而是他理解天象的脈絡。

在中醫理論中,人體不只是有血管的系統,還有經絡系統,分別為經脈和絡脈所形成。在數千年前,《黃帝內經》便記載了經絡的概念:「經脈為裏,支而橫者為絡。」經是路徑,絡是網絡,縱橫交錯循行全身。宋代周密於《齊東野語》之針砭篇提到:「古者針砭之妙,真有起死之功。蓋脈絡之會,湯液所不及者,中其俞穴,其效如神。」人體佈滿複雜的氣血穴道,資深的中醫師以脈搏分析病徵,要看的是系統的整體關連性。頭痛,可能要醫腳;心痛,可能要醫腎。要了解人體系統,中醫師不僅要看病人表面所痛之處,更要透過經脈(運輸線)與經絡(節點)來追蹤痛因之根本。這樣的說法,用於創新也頗為貼切,因為創新之所以未竟全功,和氣血不順之理相合。若能找出創新所處的社會脈絡,就能找到病因,也許就能頭痛醫腳,找到解套的方法。

脈絡也常用來比喻事理的線索。如偵探般,調查時必須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就是指要分析脈絡。熱門影集《CSI犯罪現場》裡的探員,也是有系統地收集物證,才能抽絲剝繭,了解犯罪脈絡,找到兇嫌破案。《莊子.養生主》中庖丁解牛的故事也可以說明脈絡。庖丁是位屠夫,但他的刀卻很少損壞,拆解牛隻之效率又是其高無比。梁惠王要庖丁透露一點祕訣。他說,屠牛之時,不要看著牛身體的部位,而要看著筋肉的脈絡。順肌理脈絡下刀,刀子便會減少磨損,速度也可以加快。脈絡是整個系統,是肌理的結構。

在管理學上,安卓・佩笛谷(Andrew Pettigrew)嘗試點出脈絡該如何研究,便提到三個重點 。脈絡,就是獨特的過程、弦外之音以及環環相扣的體系。他認為,內涵、過程以及脈絡這三件要素是糾結在一起,難以分離而觀察。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脈絡的各種特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