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2013/11/15 「醫療糾紛何時了?」

醫療糾紛何時了?

摘錄自:健康e世界 電子報                              2013/11/14
/陳榮基

醫學的進步是靠醫師(及醫學研究人員)不斷的努力鑽研,加上很多病人的配合與容忍。近代神經外科始祖哈維.庫辛(Harvey Cushing)開始進行神經外科手術的早年,哈佛大學的病理科就有這樣的故事:病理科醫師一大早上班會互相傳說:「哈維‧庫辛已進入手術室了,我們準備作病理解剖吧。」因為接受手術的病人大多死於手術台。庫辛的學生福阿.哈達(Fuad Haddad)是中東神經外科的開創者,他學成回到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醫院的第一年,在年終過年晚會中,總住院醫師報告時,銀幕上出現了哈達醫師的照片,接下去的幻燈片是墳場的一堆十字架,底下一行字:「哈達醫師的晨間迴診!」臺大醫院也有類似的傳說:「早年神經外科手術的死亡率幾乎是120%,因為進開刀房的病人死了,而鄰床等候開刀的病人也可能被嚇死了。」在那麼險峻的醫療環境中,沒有人會告醫師誤診或疏失,醫師才能勇敢的繼續精進,終於有今天良性腦瘤的手術,成功率幾乎是百分百。

20126月報載:鐵面法官大動作狀告臺大名醫誤診,只憑超音波診斷膽囊息肉,沒用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進一步檢查。術前說好的息肉,卻在術後的病理報告中消失了(變成結石),害他白白割了膽囊!要告臺大醫院多年為他追蹤做超音波檢查及最後為他成功切除膽囊的醫師們。臺大醫院201267日新聞稿聲明:「李先生多年在本院接受健康檢查,腹部超音波均發現膽囊內壁有突出物,在超音波診斷下,膽囊內壁有突出物,不論其成分為何,皆稱為膽囊息肉。此種病變有可能為息肉、內膜縐褶或其他病變,例如附著於膽囊壁之膽結石,其術後診斷也證實為膽結石,且其膽囊在術後之病理檢查也發現確實為慢性膽囊炎,且有細砂型之膽囊結石,因此,李先生之膽囊確實有切除之必要,絕非如其所言健康之膽囊。」

20124月報載:臺中市民7年前發生車禍頭部受重創,經醫師手術後全身癱瘓、雙眼全盲,家屬請求損害賠償,二審判決醫院及3名醫師賠償32百多萬元。開車撞死人的肇事者沒賠錢,搶救病人沒有成功的醫師卻判賠3千多萬!今年軍中禁閉室將即將退伍的下士兵操到半死的“共犯們”還沒有起訴,就先責難醫師及醫院有沒有延誤疏失!

在這樣醫病之間互相懷疑,互不信任,不斷以訴訟判賠或判刑對付醫師,結果不但將阻礙醫學的進步,甚至將更增加「防衛性醫療」的出現,醫師將傾向只治療輕症,重症則努力轉診,病人可能死在轉診過程中;或者醫師不敢傾全力“搶救”,錯失可能救回的一命。君不見高風險的婦產科及外科醫師逐漸減少?現在甚至內外婦兒及急診醫師五大皆空!嗚呼,醫療糾紛何時了?

(選錄自《健康世界》455期,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