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2013/11/11「《道德課》精采書摘」

編輯室報告        

《道德課》



天下文化‧財經趨勢報 電子報 - 20131111


一件好事,為什麼到最後大家都不快樂?

想理清一團亂的職場人生,就從道德智商的五件事開始!

我們隨時隨地都在工作與生活中遇上道德難題,譬如開除人(分手)該怎麼把傷害降到最低?譬如想對路上超你車還回頭咒罵你的人還以顏色;譬如到底可不可以談辦公室戀情……

「做?還是不做?」我們內心充滿掙扎與矛盾。

本書作者溫斯坦明確指出,事業與人生若要順利美好,不僅情緒智商要好,道德智商也很重要。高情緒智商者的特質之一,是能夠留意自己及他人的感受;高道德智商的人則懂得正確處理這種感受。不僅能明辨是非,也有勇氣去做對的事。可以說是最實用、最有價值的一種做人處事智慧。

道德智商攸關一個人的事業是否成功、人際關係和諧與否,乃至自我肯定的程度。然而,做出正確選擇並不容易,甚至連搞清楚什麼才是正確的事,也很不簡單。儘管每個人的行事作風跟理由都不盡相同,但我們行動時都可從五個方面來思考:
•這樣做會造成傷害嗎?
•這樣做能把事情變得更好嗎?
•這樣做尊重人嗎?
•這樣做公道嗎?
•這樣做是有愛心的嗎?

只要能善用這五個原則衡量該做的事、並且放手去做,不管事情多麼複雜,我們都能找出最好(有道德)的方式過生活。

【道德智商…那又怎麼樣?】

道德智商不等於鄉愿,它是理性的五原則,思考別人的判斷,以及所有支持這些判斷的依據,幫助我們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做出明智決定。

工作上,它讓我們避開尷尬人際關係、與難纏傢伙平靜共處、批評與裁撤人員時阻止負面餘波,還能聰明回應上司的不合理要求與行為。

生活中,它教會我們把時間分給親近的人、區別吝嗇與節儉的界限、善待自己的身體,並且化解不公道帶來的憤怒情緒。

它讓企業與客戶懂得彼此尊重與給予,減少消費糾紛。

無論是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Dr. Sanjiv Chopra、心靈導師Dan Millman、健身專家Denise Austin、電視主持人Deborah Norvelle,皆身體力行本書智慧。無論你在什麼職位、做什麼事,也能和他們一樣,鍛鍊道德智商,讓日子過得更美好。

精彩書摘  

《道德課》精采書摘

摘錄自:天下文化‧財經趨勢報 電子報 ~道德課    2013/11/8

「貨物出門概不退換」有道德智慧嗎?

我十歲時買了一件小玩意,竟然是個爛東西。

「貨物出門,概不退換!」我給母親看那個爛玩具時,她這樣告訴我。那是我花了得之不易的零用錢買的。

「那是什麼意思?」我問。

她說:「當有人想要賣給你某樣東西時,你可不能相信他們所說的一切。」我知道自己不是唯一因為聽信不實廣告而白白浪費錢的人。類似的案例多不勝數。對消費者來說,購買東西前先做審慎評估是有道理的,即使只是買個便宜的微波爐或者吃頓晚餐。至於「貨物出門,概不退換」,正是個不良的經商理念,因為缺乏道德智慧。

利潤重於顧客?

傳統上,企業與顧客的關係和醫病之間或律師、委託人之間的關係是不同的。不同之處在於,大家認為顧客有財力去評估企業對其產品與服務的說詞。因此舉證的責任便落在消費者的身上。即使早在網路出現大量評論之前,理論上,買方也有能力決定吸塵器、家具或立體音響是否完全符合賣方所宣稱的樣子。

在醫療保健與法律方面,這種偵查工作以前是公認不可能做到的(在某個程度上,目前仍然做不到)。患者如何能合理地判斷,醫生建議的抗生素或抗抑鬱藥是否安全有效?當你需要了解一份複雜的合約時,如果你不曾在相關法律方面受過專門訓練,如何能期望自己確實了解合約?我們信任醫療保健提供者、律師和其他專業人士不僅具備我們沒有的專業知識技能,也關注我們的最大利益,而非他們自己的最大利益。只要能尊重這樣的信任,那麼專門行業比商業受到較少的管制,自然有其道理。畢竟,經商的主要目的是賺取利潤,而不是施惠大眾,對吧?

這個問題的前提假設是,賺錢與助人這兩者之間本來就有衝突。而即便不是企管碩士的人也能了解,「大蕭條」歸究於一個錯誤的信念:「繁榮」不僅僅是把利潤置於顧客之上,而且是必須那樣做。例如,提供高風險的次級抵押貸款者並不在意那些貸款無法清償。他們只知道,如果將那些貸款包裝並在收盤後賣到華爾街,就能賺到龐大利潤,而後來發生的正是這樣的事。他們的短期獲利造成了大眾的長期虧損,並導致涉及這場騙局的企業都損傷慘重。賺錢卻不考慮錢是怎麼賺到的,結果就是不道德、對企業也不利。

在經濟衰退之後的世界,成功的經理人與企業家都將是那些有良心的人。他們明白,獲利能力有賴於贏得並維持公眾的信任。重新獲得這種信任的祕密在於一件尚未成為商界慣例的事:讓消費者知道真相。我們來看看最近的一個例子,就可以明白虛假、誤導或沒有事實根據的說詞如何傷害了一個重要的行業,以及為什麼以這種傲慢方式來對待真相與公眾的福祉,不再是明智的獲利方式。

真相,但不是全部的真相

二○一○年,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告誡幾家公司不得做虛假或誤導性的宣稱。有家果汁製造商在網站上表示,其產品對於高血壓、動脈阻塞,甚至是前列腺癌有奇效。這樣的宣稱如果屬實,肯定會使這款飲料成為一種奇蹟藥物,但沒有證據顯示有這樣的因果關係存在。另一家冰淇淋甜點公司則在包裝上宣稱,其產品不含反式脂肪。這個說法沒錯,但是這個甜點每份也有二十公克的飽和脂肪。沒有人會理性地認為冰淇淋是保健食品,但是這家公司只說部分真相,可能會誤導大眾以為這份冰淇淋比實際的情況有益健康。
在商業界,許多人長久以來都用這種不在乎的態度對待這些攤在陽光下的赤裸真相,而把廣告當真的人只會被當成傻子。但這也是為什麼對於企業來說,無論所屬什麼產業,不實的商業行為再也行不通的原因。尊重消費者意味著告訴消費者真相,也唯有如此,企業才有機會轉變憤世嫉俗的大眾的看法,恢復他們對商業的信心。記得電影「選舉追緝令一九九八」嗎?在政壇上,說實話是喜劇和諷刺劇的題材,但在政府或企業界,誠實可不是鬧著玩的事。

說實話就對了

為什麼企業主管、廣告專業人士和汽車銷售員在蓋洛普的年度「誠信與道德調查」中排名始終墊底?不是因為做生意原本就是卑鄙失德的行業,而是有太多的人認為持守高道德標準是不必要的,甚至是個累贅。

然而,聰明的經理人再也承受不起這樣的想法了。經濟衰退之後仍能蓬勃發展的公司,將是那些堅持對顧客據實以告的公司。這些公司認為,誠實與道德智慧不是他們必須勉強接受的負擔,而是建立且維護顧客良好關係、最終獲得豐富利潤的關鍵。正確地對待客戶,就是正確對待所屬企業及其利益關係人的最佳方式。

該是讓「貨物出門,概不退換」的做法退休的時候了。商業界的新座右銘應該是「真相征服一切」。

(摘錄自第八章 商場上的道德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