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路業 統一台灣?
摘錄自:天下雜誌電子報 2013/11/5
2013-10-30天下雜誌 534期 作者:陳一姍
圖片來源:劉國泰 |
台灣網商反攻大陸所需的服貿協議,還卡在立法院,中國最大網商支付寶,已宣布明年中來台。營業額在台無聲破百億的淘寶、大手筆打廣告的騰訊微信……,網路會不會是大陸「統一」台灣的第一個產業?
「支付寶明年中登台!」十月十七日,阿里巴巴英文官網首度以肯定語氣,發布將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來台的計劃。
「凜冬將至!(Winter is coming),」網路部落客Titan引用當紅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裡的台詞,揣想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的心情。
支付寶不是阿里巴巴集團第一個打算進軍台灣的大陸網路服務。零售業界預估,該集團旗下的淘寶商城,在台灣早已活躍,年營業額應該已破百億台幣,直追台灣最大網路商城PChome。
今年開始,騰訊微信(WeChat)大手筆請明星楊丞琳、羅志祥代言的廣告,令人無法忽視。「二○一三是大陸網路產業的跨境元年。港、澳、台是大陸網商國際化的第一站,因為跟國際比較接軌,」潮網科技中國區總經理張景翔透露,最近以防毒軟體竄起的「奇虎360」也來台探路。
網路創新 台灣落後大陸
根據Alexa流量排名,淘寶、新浪、騰訊的QQ,在台灣已分別排行三十二、三十八與三十九名。「中國購物平台因為價格,對台灣消費者會有絕對的吸引力,」網路媒體Inside創辦人陶韻智說,「但支付是主權的問題,我不相信金管會會批准支付寶來台。」
但,如果金管會准了呢?台灣人相信馬雲?還是相信詹宏志?
「感覺很奇怪,」台灣女婿、前台新金控營運長,現任中國平安集團「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說,「從前大陸都是跟台灣學,但在互聯網領域,台灣要跟大陸學了。」
從某些角度看,毫不諱言自己是由模仿起家,靠大陸政府經營權與網路審查保護,躲掉外商競爭的中國網路產業,創造出一個獨特的中國故事:一個全然由民間企業家拚搏的產業,競爭何其激烈,創新何其無底線。
隨著大陸網商來台,無底線的競爭也可能衝擊台灣產業,影響台灣的消費者。
「這是個人電腦時代的王者,爭相移往移動網路的時代,」一位騰訊集團高階經理人說明,中國網商最重要的趨勢。
他指出,個人電腦時代的王者,就是要有自主流量。在大陸,社交網路之王是騰訊QQ、人人網、新浪與騰訊微博;門戶網站之王是新浪、騰訊與搜狐;搜尋引擎之王是百度;電商之王是擁有淘寶、天貓的阿里巴巴、賣電器起家的京東商城、賣書起家的當當網。除了電商之間廝殺激烈,大家各安其位好一陣子。
但一個跨界競爭、廝殺的戰國時代已經來臨。行動網路的生態完全改變,網站得變成app(應用程式)。網商決戰手機,王者必須變成用戶一拿起手機,就會打開使用的app。
二○一一年底,騰訊推出微信,成功將QQ用戶導向手機微信。比Line、WhatsApp更快,微信的公眾號(店家或開發者的官方帳號)連上金流,開創社交商務新模式。
「在大陸,智慧型手機有三到四成會打開微信,」這位經理人透露。截至六月底,二.三五億活躍帳戶的先佔優勢,讓騰訊成為中國第一家市值突破一千億美元的網路公司,直追臉書、亞馬遜。
支付寶錢包 對打微信
為什麼能首創社交app的賺錢方法?「可能是中國比其他國家的人都更想賺錢吧!」一位大陸網商總經理分析。
微信帶動中國網路產業的解構。必須快速移往手機的百度,推出免費地圖服務,並高價併購app平台——91無線、影音app愛奇藝與PPS,納入各種無線網路服務。
阿里巴巴則入股新浪微博、地圖廠商高德。九月底在阿里大學開設微營銷三天的共創營,希望摸索做社交商務的方法。阿里巴巴旗下有無數個社交app,但被手機族使用最多的,卻是手機支付市佔率七五%的支付寶錢包。
「錢包未來也是流量入口,」阿里小微國內事業群總裁樊治銘說。
十月十七日,支付寶所屬的阿里小微金融集團,發布錢包7.6版。匯款人可以加入表情、打上心情小語或錄一段話,叫做「情感轉帳」,已經出現了「類社交」的功能。
另一個重大變革,就是支付寶錢包開放平台化,從電影票、醫院掛號、銀行app等,增加大家使用錢包的頻率。新開發出的聲波支付,讓錢包沒有上網時也能使用。
做搜尋的、做網商的,都得防著做社交的。電子錢包與社交軟體可能對打。無數的網商一下竄起,九九%又快速試錯殞落。
為什麼變化這麼快?
「那是大陸人的民族性,加上美國資本的遊戲規則造成的,」潮網張景翔分析。
網路是大陸改革開放二十年後的產業,從百度到搜狐,許多開創者是在國外念書的海歸派,一開始就吸引美國創投業的巨額資金,移植美國網路創投的玩法。
美國資本要求三年達標,快速試錯。每家公司先圈地,投廣告,求海外上市,不行就卡,快速整併,締造了生氣勃發的網路產業。「大陸有真的很懂網路產業的創投,」台灣最大設計師網購平台Pinkoi創辦人顏君庭說。
中國第一家海外上市的網商「當當網」副總裁王曦分析,中國前一百大網商,八成資本來自國外,但不影響這一百大網商成為本土企業,關鍵是為誰服務。「在中國市場,還是得用中國人才,」他說。
這群中國第三代科技企業家,不僅自己廝殺激烈,更可怕的是,他們正在解構中國經濟的方方面面。網商加速傳統百貨公司、量販店、3C賣場轉型,甚至連最保守、最穩定的金融業也受到影響。
馬雲的「一億之賭」
去年底,中國首富、蓋購物中心和旅館的萬達集團總裁王健林,與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打了一個賭:二○二○年,如果電商營業額佔中國整體零售市場超過五○%,王健林要給馬雲一億人民幣。反之,馬雲要付一億。
過去兩年是中國零售業的寒冬。傳統實體通路都面臨萎縮壓力,只有網商一枝獨秀。網路目前佔總體零售產業已超過六%。華威國際產業研究院院長桑琳觀察,在一級城市,傳統通路快速被電商取代。傳統零售商如百貨業,只好往二、三線城市走,出現渠道下沉的情況。
就像許多大陸人都經歷過,家裡沒裝過市內電話,就直接用手機的蛙跳式發展。大陸積極發展的網路金融業,也可能跳過傳統歐美金融業發展的腳步,另立遊戲規則。
以支付寶與銀聯卡為例,阿里小微金融研究院預估,今年,支付寶處理一一○億筆交易,將超越銀聯卡一百億信用卡交易數。
「依照傳統金融業思惟來發展金融業,中國註定無法迎頭趕上。中國極可能是從戰略上願意讓網路業出來攪和,才可能重新定義全球的金融格局,」一位曾經駐大陸多年的金控副總經理認為。
今年六月開始,阿里巴巴陸續在美國進行併購。明年將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團,預計一五年將是全球最大網商,世界第一的企圖心宏大。
從支付寶來台談起,面對中國第三代民企的競爭,台灣不能不深思如何應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