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宏碁隕落看台灣新創公司的未來
摘錄自:天下雜誌電子報 2013/11/19
作者:Victor 吳詣泓2013/11/10
最近看到台灣曾經閃耀的科技業,一個個陷入苦苦掙扎求生存的境地,感覺非常難過,我們過去幾十年來的經濟,都是仰賴這些硬體高科技業稱起來的,當年的竹科新貴,撐起了台灣經濟的半片江山,台灣的科技業怎麼了?
一個Apple iPhone的出現,顛覆掉NOKIA, Motorola, 黑莓機等過去叱吒風雲的手機巨頭。其中,NOKIA的隕落最為經典,從顛峰2007年12月市值1,151億美金,到2013年以72億美金賣給微軟,不到6年時間市值蒸發93.7%。一個iPad的出現,讓曾經的個人電腦龍頭Dell必須退市,私有化求生存,各大PC廠紛紛不支倒地。iTune在2003年4月上線後,短短3年就以iPod+iTunes 的組合為蘋果公司創收100億美金,同時,也讓非常多耳熟能詳的唱片,如索尼音樂、時代華納、百代公司倒閉或受收購。
問題是Apple造成的嗎?或許是,也或許不是!
這是個熱水煮青蛙的故事,青蛙沉浸在自己過去成功方程式中,忘了市場競爭的激烈與無情,在網路時代,所有的成功與失敗,以數十倍的速度在進行著,有Google, Facebook, Twitter的崛起,也會出現NOKIA, Motorola等公司的隕落,市場是公平的,跟自然界的法則一樣,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從宏碁的新聞,我看到台灣科技業的幾個核心重點:
1. 缺乏對市場的謙遜,以至於對變局的反應太慢:
科技行業不變得真理就是「變」,創新是唯一的出路。
沉浸在過去的成功方程式,傲慢的心態以至於沒有虛心傾聽消費者的需求,是台灣科技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過去台灣科技業以代工為主,產品發展方向都是由品牌客戶主導,公司只要滿足客戶的需求就好。到了建立自己品牌的時代,想說自己有技術、有人才,就能做品牌。
其實,最品牌的核心能力不在技術,而是態度,即「謙遜傾聽消費者需求」。
蘋果已故創辦人賈柏斯曾經說過「不在乎對手在做什麼,而是傾聽消費者要什麼」,所以產品的發展,都不是跟著市場走,而是根據消費者的潛在需求,而開發出能滿足連消費者自己都沒意識到的產品。在iPhone之前,已經有Windows mobile手機,那時的Dopod,在那樣的環境下滋長茁壯,但始終沒有撼動產業格局,因為這是漸進式創新。Apple用人性話的電容式觸摸屏,用NOKIA打勝仗的方程式「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重新定義行業,也在不知不覺中,消滅了反應慢的對手。
2. 缺乏投資核心技術與人才的勇氣:
台灣公司擅長的是成本控制,大量生產,以殺價/降低成本思路為核心,卻不是藉由差異化增加價值。在硬體時代,降低成本是對的路線,但在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為核心的網路時代,所有的資料與數據是藉由不斷利用而增值,跟硬體不斷貶值的發展截然不同,所以整個運營的模式也截然不同。加上在紅海中廝殺,台灣公司兄弟姊妹互砍,缺乏分工協做創造藍海的氣度,利潤更低,對未來就更不敢投資,以致惡性循環。
在運營成本不斷升高,利潤不斷降低的同時,企業面臨非常嚴峻的生存考驗,導致投資趨於保守,為了安全的發展,習慣用「漸進式創新」而非「破壞式創新」的方式發展,讓屏幕更亮,機殼更美的思路,超越發展顛覆性產品所需要的大量投資。造成公司只能追著時代跑,而不是跑在時代的前緣。
沒有利潤,如何能大力度投資未來?這是結構性問題!
3. 台灣社會普遍缺乏對年輕人的信心,遑論布局完整的接班人計畫:
我們在大陸,看到都是年輕人的天下,很多人在20多歲,已經擁有多次創業經驗,身家上億人民幣,或者30多歲已經運營多家公司,擁有大集團的管理經驗,最近我聽到一個比較令人驚訝的案例,是一家由85後(即1985年之後出生)的幾位年輕人,創立3年多的公司,員工人數超過千人,營收上億人民幣,淨利潤達3,000萬人民幣(約台幣1.5億)。這是台灣人敢做的夢嗎?應該會被媽媽罵:「你頭殼壞去了?」
在台灣拿22k的年輕人,可能覺得這是天方夜譚,但這的的確確是大陸眾多成功故事中的一個而已。大陸的社會非常願意容忍年輕人的失敗,也能給於年輕人非常大的機會與舞台,甚至在他們還沒有經驗的時候。淘寶的員工平均年齡不到30歲,已經有非常多20多歲的年輕人,擔任總監職務,負責控管上千萬人民幣的營收。
在大陸的天使投資(seed round),數百萬人民幣是非常常見的,A輪融資(也是一般俗稱的第一輪正式融資)平均會落在200萬~600萬美金之間,多的有到上千萬美金的,佔股一般落在10%~30%之間,代表完成A輪的公司,一般公司估值都會超過1,000萬美金。而這些公司,可能員工人數都不到10人,創立不到2年,但因為資本的支持,他們能更有餘裕犯錯。而台灣的創業家很可憐,一個幾百萬台幣的投資就很難找錢了,還有可能被天使或創投強姦,佔股超過50%。這在歐美或大陸資本市場,都是非常非常匪夷所思的。
因為如此,台灣的創業家精神已經被這些環境壓迫的喘不過氣來,也失去當年我們前輩那種睥睨市場的大氣魄,征戰全球!大家只是為了生存而生存,不敢做夢了。
另外,藉由這個機會,我也期許自己,以及台灣的創業公司發展方向應該朝向以下幾個目標邁進:
1. 做差異化創新,謙遜的聆聽消費者:
差異化不是為了不同而不同,而是抓緊消費者的需求,滿足市場空缺。有太多公司的產品,都在微創新,我認為這並沒有錯,但你必須做的比其他人還要好、更快,細節在心態!
2. 用「增值」取代「降低成本」:
我在IBM服務的期間,我的老闆Dennis 趙子瑩教我一輩子受用的一句話:「IBM產品不僅要賣的比別人貴,還要賣的比別人好」,這顛覆我過去在傳統行業受的訓練:「降價競爭」。所以創業之後,我們的團隊總是在想怎麼賣的比對手貴,還要賣的比對手好,因為有更好的利潤,我們才有子彈投資在更好的人才上,這樣才會造成良性的循環。所以Vpon是少數台灣新創公司敢給與大公司一樣,甚至更好條件的創業團隊。而這個前提,就是用「增值」取代「降價」,同時,我也希望Vpon未來能發展更好,能有有資源投資在人才與核心技術研發上。
3. 投資人才與技術,並尋求更多元的資本獲取渠道
台灣的創投,太過急功近利,缺乏願景,以至於台灣的創投行業是亞洲最早發展,卻隕落最快的行業,2012年創投投資是高峰時期的一半不到,這樣的融資環境怎麼會有好的創業團隊?沒有糧草,軍隊怎麼打仗?
創業團隊應該立即放棄在台灣融資的想法,到美國、大陸、新加坡、香港、日本等地方融資,尤其重點考慮中國,因為該地的創投與資本的發展,遠遠領先台灣,我估計約5~8年,在大陸可以獲得的估值,與美國不相上下,是全球資本最活絡的市場之一。但也要知道,在那裡融資的競爭也非常非常激烈,因為你要跟13億人中的菁英份子競爭,絕對不是容易的事!
而台灣的創投,也應該更相信你們的後輩,很多人是很優秀的。需要的是各位的支持!另外,政府應該要重新檢討投資政策,要知道創投是逐利而居的,沒有好的退出回報,創投如何能放手投資,結構性的問題應該要立即改變,我也要高度肯定我們的創投工會理事長蘇拾忠先生,他非常賣力的在遊說政府,讓政府做對的事,這是我們創業家需要的支持~「創投結構性改革」。
最後,回到宏碁的故事,我想起施先生說過的話:「不換腦袋就要換位置」,公司的CEO是這樣,公司也是這樣,產業也是這樣,就看換腦袋的速度夠不夠快了!
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反求諸己,宏碁的挫敗,是台灣人的重大損失,也是重大教訓,我們應該吸取經驗,避免重蹈覆轍。同時,我也想鼓勵宏碁,身為台灣的第一個硬體品牌,希望能重新站起來,重新成為台灣人的驕傲。所有台灣人對宏碁依舊有信心,但也希望宏碁能更大膽的啟用年輕人,馬雲48歲的退休感言是:「我老了,要交給年輕人」。應該給年輕人更多機會,會發現原來事情會走向正面循環,企業也會更有活力!
最後,我還要提醒我們的政府一句,當新加坡、中國大陸都在虛心檢討自己,並增加投資誘因的同時,我們的政府卻只會做報告,做數據來欺騙人民,真的讓我想起小時候看的那張圖片,一支鴕鳥把頭藏在沙子裡~以為沒看到,就沒事了!
我們要自立自強,我對台灣的未來依舊充滿信心,因為還有我們這群不怕死的創業家,前仆後繼,寧死不屈,呵呵:P
Victor 吳詣泓@Taipei 2013/11/8 凌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