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2013/11/13 「醫生、市場囝仔聯手 偵破混油大案」

醫生、市場囝仔聯手 偵破混油大案

摘錄自:天下雜誌電子報                        2013/11/12
2013-11-11 Web only  作者:謝明玲
天下雜誌電子報 - 20131113 - 1
圖片來源:劉國泰

如果不是他們,我們不知道台灣的食品生態系如此脆弱。
 

不過七、八坪大小的辦公室裡,門口擺滿了瓶瓶罐罐各種油品,九個人的辦公桌規則排列,卻擺著大大小小的資料夾和報紙複印,讓不大的辦公室看來分外忙碌。時近中午,討論聲、電話鈴聲仍此起彼落。

這裡,就是油品風暴第一線偵察作戰的總指揮中心,彰化縣衛生局食品衛生科。由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如上圖左一)帶領食品科的九人團隊,從接到檢舉電話開始,幾次查廠檢驗,結合檢調,終於戳破混油騙局,台灣的食安總體檢,也在此揭開序幕。

五十歲、彰化出身的葉彥伯,是陽明醫學院公費生畢業。原來要當醫生的他,卻對公共衛生有使命和熱情。畢業後,他公費下鄉在彰化芳苑衛生所當主任四年,之後就一路栽進公共衛生領域。先是在彰化縣當科長,在台中縣副局長,又調任彰化擔任局長。

他到彰化擔任科長時,剛好遇到腸病毒大流行。參與指揮調度的他,感受到以公共衛生處理疾病的範圍和性質,和在門診看病完全不同。「善用資源和法令賦予的力量,是可以有一些作為的,」他說。

他在這幾年經歷過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事件後,帶領團隊,已經淬練出一套更有效的管理方式。例如,毒澱粉事件發生時,他們著手調查到源頭的六到七家毒澱粉供應商,要他們回收。掌握源頭,不僅讓他們在人力有限時可以有效管理,也讓他們培養起專業知識。

葉彥伯說,如果只是產品送驗,驗出來就要求廠商下架,而不是自己到源頭供應商查驗,不會知道毒澱粉和一般的澱粉有什麼不同。「適度的抽查市售產品是要,但(我們)的核心技能不能只有在這裡,這樣程度會很差,」他直言。

因此,葉彥伯所帶領的食品衛生科團隊,不論是擁有十四年經歷,原本是醫院放射師的科長林毓芬,或進來一、兩年的年輕新員工,都能從一次次事件中快速成長、學習稽查技巧。更重要的是,他們和彰化地檢署的檢調團隊們,已經建立起一套互信的合作機制,才能屢破大案。

彰化地檢署起訴大統
天下雜誌電子報 - 20131113 - 2
●彰化地檢署與衛生局合作,偵破混油案,圖為檢察官鄭智文〈中〉 葉建成〈右一〉

三年前,彰化地檢署成立民生犯罪小組,任務編組了十九位檢察官,主動拜訪行政機關,看檢調有什麼可以切入、合作的地方。事實上,檢調的介入,很多時候能對問題產生決定的進展。例如,沒有警察權的衛生稽查員在遇到稽查阻礙時,檢調的介入,力度就可能不同。

另外,檢調介入問題,就可能由一個點擴張到線、面,甚至找到問題的源頭,正本清源。兩年多來,檢調與彰化衛生局已經一同偵察過假干貝、塑化劑等案件,又在這次共同偵破大統混油案。

今年八月,衛生局與彰化地檢聯絡,提到大統案件。在這之前,衛生局已經四次稽查過大統,雖懷疑有混油,但不論抽檢產品、或是現場看管線生產,或是比對製造與進口表,都無法掌握確定性證據。

地檢署接到案子後,就著手思考突破。大統的案件,共有六個檢察官與事務官團隊共同負責。搜索前,檢察官鄭智文和警察喬裝成遊客,到大統的觀光工廠訪查,照相,並和做油的朋友請教,瞭解冷壓、熱壓、油的色澤等各種相關知識;另一名檢察官葉建成則去調閱經銷資料,發現大統橄欖油進口量與分裝量差了三倍,再加上之前衛生局檢驗報告,提出搜索。

鄭智文是團隊中,很特別的一位檢察官。北港高中畢業,高三開始就和父母在菜市場工作。但他夢想成為司法人員,努力考上書記官,再考上司法官,至今,他是高中畢業、循這個路徑當上檢察官的唯一一人。

十月十六日,六名檢察官和衛生局人員共同搜索大統,查到配方表、銅葉綠素,也突破員工心防,問出關鍵混油的方法。之後案子快速偵結。檢調與衛生局聯手偵辦塑化劑案時,只花了二十五天就偵結終了起訴,這次大統案也快速的在十天內偵結,富味鄉更只花了八天。

衛生局與檢調聯手,終讓食安不法無所遁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