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2015/9/7 「爭取第一 保持第一」

名人專欄

爭取第一 保持第一

摘錄自:講義雜誌電子報                      2014/8/26
/賴東明


講義雜誌電子報 - 20150907
臺中一中100周年校慶,爭取第一,保持第一(/賴東明)

不管是州立,或省立,或國立,臺中一中是我母校。生逢在省立時代就學六年,是天之賜與。百年期間母校中一中曾處於兩個民族的統治時代。

今年五月一日是母校創立百年生日,與朋友相約一齊前往。本以為可在百周年慶賀會場遇到難得見的往昔六十八年前同期或同班同學。雖知夢想未能成真,然空歡喜一場也算人生一課。思舊方有新潮。

先進康樂館,由在校生引領下擠進去,只見一片人海,在校生在東張西望下總算找到離講臺甚遠的空位子。心感幸運有位子可坐。

定神一看,此景此狀似曾相識。舞臺上的白門場景,天上吊垂著的懸掛物均是百周年慶的宣示品,然透過這些裝飾品,夢回了七、八年前的景象─也是在滿滿的畢業生與在校生的眾目注視下,鼓掌聲響徹下,畢業五十年後第一次回到母校,上臺接受了當時蔡炳坤校長親手交給我的「中一中傑出校友獎狀」。當時尚未退出廣告舞臺,但已退居在舞臺後方,是個不事生產的廣告老翁。僅以經驗奉獻後進。
領受獎狀後坐回原位,眼前浮出六十年前就讀於省立中一中時,穿著米色制服的自己。本身修身養性尚未到達圓滿境界,卻時光過隙瞬逝,現近人生末期。雖當今所懷抱要如夕陽般無限美好地緩緩西沈,卻感歎自身努力尚不足而覺體力日衰。

環顧左右未見熟人,更感孤單。真是群眾裏的孤獨者。鼓勵自己要勇敢持續坐下去,熟人定會出現。身旁的朋友也在奇怪,怎麼尚未見到當屆同學呢?

等待是苦的,但其結果卻是甜的。雖是因老而眼力不良,卻望見大哥從前方步步為難地走過來。
大哥也是中一中畢業生,高我二年級。現今他住臺中,兄弟難得見面,如今相遇於百年校慶典禮上,互相握手稱慶。他問弟媳健康狀況如何?此問使我心充滿溫暖。

心感溫暖,則不會在意時光易逝。「典禮開始」的聲音引起了眾人的注意將眼睛轉向舞臺上,只見一位穿西裝的中年人右手捧槍,從舞臺後方步伐有力的走向前來。將槍交給已站在定位上的仗儀隊長。「主席就位」聲畢,就見這位交槍的領帶紳士筆挺地站在舞臺前方中央。哎呀,這位就是母校百年慶典的主席─中一中校長陳木柱。第一次看到如此出場的校長。

剛才的一幕極具創意,博人莞爾一笑,極具戲劇效果,破舊態而創新樣。除此啟動儀式一幕外,出現的是舞臺後方並無席位,只見校長擎天一柱如巨木聳立外,並未有高官貴人魚貫而入座。第一次見此狀,深感有異於常態。

心想不會是高官貴人棄中一中百歲校慶於不顧?或感中一中要藉百年校慶意欲樹立教育的、社會的、政治的新風氣,以破舊例創新法。

何況母校中一中的畢業生濟濟多士,百年來傑出校友年年輩出,在官、財、經、社等各界活躍,如副總統吳敦義、行政院長毛治國、國策顧問施顏祥、前立委謝聰敏、日臺扶輪親善會現任會長賴崇賢、臺中紅十字會副會長林士珍、門諾醫院執行長黃勝雄、臺中文化局長王志誠、中廣董事長趙少康……等,均是此次中一中百周年慶傑出校友名冊三十四人中較為社會所熟知者。而前曾獲選者已有六十六位,如公職服務類的房金炎、陳孟鈴、吳澧培、施啟揚、林尊賢、許世楷、趙守博;學術成就類的羅銅壁、廖一久、陳維昭、許雲基、楊維哲、楊泮池;藝文體育類的陳慧坤、呂泉生、林懷民、施翠峰、林惺嶽、莊靈;企業經營類的許雲霞、鄭崇華、黃茂雄、詹宏志;社會貢獻類的林伯榕、田再庭、賴東明、吳德朗;捐獻贈與類的張啟仲、許秋滄、王紹宗、林敏舜等等不勝枚舉,真怕掛一漏萬。有之則憾甚敬禮。

這些校友之所以傑出除了其本身努力外,該是受了創校精神之薰陶。中一中創校於一九一五年,而創校紀念碑則遲至一九三二年始建立。

滿清帝國割讓臺灣給日本帝國是在一八九五年,在滿清敗給日本後。日本統治臺灣後積極經營臺灣,從公共建設的基礎行政開始,也在臺北、臺南等設立中等學校,供日本統治者子弟求學,均稱第一中學,而臺中則落在其後。

是時臺灣精英有鑑於年輕臺灣人人思上達,有不避險阻,渡重洋而留學於日本者,有識之士深以為憂。一旦遠離鄉井,棲身於萬里外,籌措學資不易,亦復疑慮叢生,因此知創立中學之不可緩。是以林烈堂、林獻堂、辜顯榮、林熊徵、蔡蓮舫等五位乃發起建校之議。彼等在破日本制度,創臺人新勢。

此時日本人就讀的中學在臺北為第一中學,在臺南亦為第一中學。幸在臺中則因臺灣人申請設校,故稱臺中第一中學,故創校紀念碑上開宗明義就寫「吾臺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明白宣示臺中一中是臺灣人在五位地方士紳領導下,向日本統治當局爭取而設立的第一所培養臺灣人才的搖籃。

臺中一中的畢業生及在校生實應感謝當年的五位發起人及響應者之力爭。破現狀創新意。

除了創校紀念碑外又有一碑,使臺中一中有臺灣意識外又有奮鬥追求之進取心。那是一九四八年當時教育部長朱家驊來校視察,評列臺中一中為全國三十九所優良示範學校之一。當時的校長為首任的金樹榮先生,於是他創出一句口號,迄今仍在人人耳朵裏響亮著。該句口號促進臺中一中師生凡事「爭取第一,保持第一」。爭取第一與保持第一均是將來式,均是實踐目標,均是挑戰目標。人人的目光要展向將來。則今日之現狀不可辜負,今日之成就不可不背負。「毋負今日」可謂腳踏實地展望未來,或可說感謝有今日的過去,才會有今日的將來。「毋負今日碑」是鼓舞號角。

先賢們從日本當局爭取到臺灣人就讀的「第一」所中學,先進們被中央政府評列全國優良示範之學校。事實證明其精神已深印在後進中一中同學心中及行為。校歌裏有詞云:「景前賢而思齊,合群力、集群智、光吾校而輝煌。」

百年來代代相傳,不管其級稱(省立、國立)更改,不管其校舍(紅磚、白泥)改色,中一中精神(臺灣意識,積極奮鬥,創新更生,爭取第一,保持第一)該不會時過境遷而淡弱或消失,反而會日新又新,自強而不息吧。

做為中一中三十四期畢業的學生,進入社會從事工作逾六十年以來,無時無刻不以中一中為念,何況先父、大哥、四弟及侄子等均是中一中畢業生,世世代代口不離中一中,而在做人行事上莫不以求良心第一,道德第一,品質求第一,公益求第一。雖言已是逾八十二老翁,然十四歲時所學中一中之教導依舊為當今日日之座右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