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日 星期日

2015/3/1 「臉書好友愈多,人脈愈廣?人脈才不是這樣經營的!」

臉書好友愈多,人脈愈廣?人脈才不是這樣經營的!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5/1/15
2015-01
Web only
作者:許文貞

Cheers雜誌電子報 - 20150301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franciscovargas/4691808829
不要再迷信社群網站上聯絡人的數量!聯絡人不是愈多愈好,把握值得用心經營的人,才能活絡有利的人脈網。

以為臉書好友或LinkedIn聯絡人愈多,就代表人脈愈廣嗎?錯了。

自從智慧型手機、社群網站和通訊軟體進入人類社會,在工作場合中,建立新關係就不再只是簡單的交換名片,往往還會附帶「加個臉書」或「加個Line」。但如果厚厚的一疊名片只是轉變成社群網站和通訊軟體中長長的一列名單,卻沒有利用新科技的優勢經營關係,「聯絡人數」便失去了實質意義。

社群名單斷捨離,找出實質人脈

真正有利的人脈,應該在需要時派上用場,不只給予建議,也能伸出實質援手。但有利的人脈需要隨時經營維持。美國《公司》雜誌(Inc.)網站整理出檢驗社群網站聯絡人名單的方法,將名單轉變成有意義的人脈!

1.分辨哪些人對你來說是重要的

在你的聯絡人名單中,挑出20位最重要的人,然後再從剩下名單中挑出50100位與你有實際來往、曾經幫助過你、或你曾幫助的人。這份名單就是你值得多花時間好好經營把握的人脈。

2.將聯絡人名單分類

每隔13個月,檢查一次聯絡人名單,用群組方式區分不同領域的聯絡人。觀察自己的人際圈是否太偏向某些特定領域,或者需要往哪些其他領域調整。

3.定期檢驗人脈和聯絡人名單

觀察自己實際上跟名單上多少人有互動,也可以試著在社群頁上公開表示需要幫忙,如果很少人回應,就代表需要好好活絡人脈網路了。

4.建立一套與人「保持聯絡」的習慣

無論是在臉書、LinkedIn上按讚留言或推薦背書,或者定期約出來吃飯喝咖啡,也可以多參與活動,實際跟人脈相處。

5.主動出擊

不要等其他人來找你才願意回應,主動向他人聯繫,或是當其他人提出問題,希望有人幫助時,不要吝於給予幫忙。

6.不要只想著對方的頭銜

人脈通常是從早期開始建立最穩固。不要只在意對方是不是大人物,頭銜夠不夠顯赫。頭銜只是一時的,應該努力和人建立長久的關係。

7.建立「個人」的關係

在建立工作或專業上的連結之外,人脈的深化,也少不了經營和對方「個人」的關係。建立在「個人」上的累積,才是讓彼此互相信賴的最好方法。


同場加映》3種你一定要建立的人脈類型

人際關係錯綜複雜,有效劃分自己的人脈是建立人脈網絡的必要條件之一。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組織行為學教授荷米妮亞‧艾芭拉(Herminia Ibarra)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看法,將人脈分成3類型。想創造圓滿的工作與人生,必須以底下3種人脈作為後盾,多元、均衡地發展。

工作型人脈:為了工作需要,必須與相關人士保持良好的工作關係。

來源:多在組織內部

意義:有助提高效率,順利完成工作

維繫關鍵:強調深度,建立密切工作關係

個人型人脈:建立在個人專業領域之外的人脈。

來源:多半在組織外,例如社團、校友會或透過他人介紹等

意義:擁有個人情誼,常會出現導師或貴人

維繫關鍵:強調廣度,向外擴展觸角,透過這些人脈再結識其他對象

策略兼虛擬型人脈:多與現有生活圈不重疊,有些透過網路或非面對面形式產生連結。

來源:多半在組織外,如不同產業的人士、網友等等

意義:提高生命豐富度及廣度

維繫關鍵:強調槓桿作用,保持友善關係,在關鍵時刻可發揮效果

上述3種人脈的特質、來源各不同,但是也可能互相滲透、取代。個人型人脈有機會變成工作夥伴,而策略型人脈也可能化身成貴人。

「負人脈」Out!向沒信用、常消失的洩氣者說再見

一方面固然要「立」,但另方面,有些人脈也需要「破」。某些人脈非但不是資產,反而會造成負擔。

研究顯示,約90%的工作焦慮,是由人脈網絡中5%的人所造成。與這些人互動所耗費的精力,遠大過於正向型人物。因此,要有遠離他們的智慧。

哪些人脈需要毅然決然地「斷捨離」?以下這3種人最好敬而遠之,不用太費心與之交往,當然也別讓自己成為其中一員:

不講信用又沒有責任感

常消失不見且聯繫不上

只批評、對別人毫不關心的「洩氣者」

無論是營造良好的溝通管道、強調重質不重量的維繫友誼方式,還是有系統的針對3種人脈建立網絡,回歸到最後,都脫不了持續提升自己,培養實力與令人想親近的特質,這才是人脈能穩固附著的基礎。

建立人脈前,你該問自己4個問題

Q1:你希望透過人脈做些什麼? 

Q2:你確實知道為了實現該目的,需要什麼樣的人脈嗎?

Q3:你知道在自己的人脈裡,哪些是「不足的」、哪些是「多餘的」嗎?

Q4:你是組織或團體裡的關鍵人物嗎?別人能否透過你拓展連結,並維持彼此間長久的聯繫?Cheers雜誌第147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