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

2015/3/22 「廖元豪:「外籍新娘進口論」是逆流,還是回流?」

廖元豪:「外籍新娘進口論」是逆流,還是回流?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5/3/12
2015/03/11
作者: 廖元豪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50322
photo credit: flickr@可人 , CC BY-ND 2.0 
柯文哲市長「台灣不是很多外籍新娘嗎?已經進口30萬了。」的話語,讓人回想起10多年前,那個漫天蓋地鄙視新移民,對歧視絲毫不以為意的時代。也憶起「那些年」,三不五時要為官員或媒體的「失言」上街頭或投書抗議的歲月。我們曾經以為,社會已漸漸覺醒,政策已改變,這個社會對移民的態度大有進步。但這句話加上千千萬萬為柯市長撐腰的網路留言,讓人不敢樂觀。

2003年底,為了因應政府所提出的「入出國及移民法修正草案」,許多新移民與台灣的支持團體,成立了「移民/住人權修法聯盟」(移盟)。當時的草案以及相關法規,對於來自東南亞與中國大陸的婚姻移民,充滿了敵意與鄙夷。在「本土化」「台灣主體性」高唱入雲的時代,台灣人對於「不同」的外來群體,充滿了驕傲。政策上也都在設法「篩選」,「教育」,以求保障「人口素質」。公眾人物經常出現類似柯文哲的話語。於是,移盟在忙著推動修法之餘,還要為了各種歧視事件抗議、投書。這些例子罄竹難書。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教育部次長周燦德在會議中說「外籍新娘少生點」。移盟與許多團體至教育部門口抗議,要求道歉。周次長原本還自辯是「善意」關切外籍新娘家庭的環境。而立委廖本煙說越南新娘可能存有「越戰遺毒」;內政部長蘇嘉全對於大陸女子在靖廬收容期間只能洗冷水的質詢,回答說「不能對他們太好!」,也都是著名的例子。最近為了幫柯市長撐腰,有網友找出「當年」政府機關電子報文章的「進口論」,其實正是2004年的舊資料。顯示當時政府對移民的態度。

另一件讓我記憶深刻的事是:移盟立法院與內政部許多官員協商討論條文後,當時的境管局長吳振吉,當著許多移民姊妹與民間團體,很「誠懇」地說:「感謝各位爭取移民人權,但也請顧及我們台灣的人口素質。」這番話惹惱了在場的移盟成員,我們當場抗議。我從吳局長無辜而堅定的表情上看出,他真心相信,這些來自「落後地區」的新移民,將會污染我們台灣人高貴的品質。

不只是政府官員。許多大眾傳播媒體(當時還沒有臉書、推特)也流露出濃濃的鄙視。「外籍新娘」、「大陸新娘」是當時的標準稱呼。許多「外籍新娘騙錢」,或「假結婚真賣淫」的報導甚或臆測,非常普遍。甚至所謂的質報《中時晚報》,曾有一篇記者評論「新移民天堂」,認為台灣對新移民實在太好,給他們過多的資源。文章中指出,大陸新娘再來多一點,台灣就要被「淹沒」了。還批評「新移民家庭得以無條件接受各項社會救濟與服務…負責埋單的納稅人負擔」,卻完全不知各種社會給付在當時都無法適用在新移民身上,他們都辛苦地自食其力。

更糟的是法令政策,以及官員執法的態度。當年外籍配偶只要離婚,就必須告別親愛的子女離台。即使是受到家暴而離婚,也不例外。於是許多外配在婚姻中必須默默忍受暴力。外籍配偶想要歸化,必須提出超過40萬元的存款證明或每月收入在最低工資兩倍以上的財力證明。更離譜的是,主管機關還偷偷在表格或子法中,增加法律所無之限制,讓已經拿了身分證的大陸配偶也無法帶著自己的子女來台。甚至職司人權保障的大法官,每次碰到外人、大陸人民的權益案件,都斬釘截鐵地站在政府這一方,讓各種嚴苛管制輕騎過關。更讓新移民(即使是已經歸化設籍,拿了身分證的中華民國國民)覺得自己是不受保護的次等公民。

移盟與各地的新移民姊妹,推動修法爭取平等。來自越南、泰國、柬埔寨、中國大陸等地姊妹,一次次與充滿敵意的政府官員協商,上街頭陳情抗議,製作影片,投書並出版。更重要的,是他們用自己的「存在」與「貢獻」,證明自己是台灣這塊土地的一份子。「他們」與「我們」共處共榮。日久他鄉是故鄉,他們其實早已成為「我們」。

2007年的11月,立法院通過新修正的「入出國及移民法」。移盟提出的許多條文都被納入。新移民姊妹藉由參與民主程序,主動地把自己的意見、想法、觀點放在法律中。這樣的行動,有著重要的培力與示範意義。新移民展現了能力與自信,告訴自己也告訴台灣人:

我們不是弱者,我們不是被照顧的可憐蟲,我們是一群離鄉背井開拓人生的勇敢夢想家!我們就跟「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台灣人祖先一樣,在這個地方築起自己新的家!

在修法通過的記者會上,來自泰國的姊妹雅青,很激動地拿著麥克風說:

「偶爾有人說我們是『進口』來的…現在我們可以說,我們不是被『賣』來的了。」

她的眼神充滿信心與歡喜。

事實上,在此之後,台灣社會與政府的態度,的確也在姊妹們的努力下,一步步改進。尤其在政權輪替後,政府主動簡化外配歸化的財力證明,縮短大陸配偶設籍的等待年限。相關機關對新移民與支援團體的態度,在政權輪替之後,頗有改善。雖然抗議陳情仍時而有之,但內政部、陸委會、移民署的官員都願意坐下來談如何解決問題,也的確在行政上修改了許多措施。監察院做出好幾個友善移民的調查報告與糾正案。大法官也終於從2013年起,回應了人權團體與法界多年的建議,在數個解釋中,將現行法律中過於侵害移民權利的措施宣告違憲。基本上,政府論述的主軸,從過去的擔心人口素質,防範假結婚,逐漸轉向成多元文化,並肯定新住民對台灣的貢獻。新移民姊妹的社會形象,也愈來愈正面。電影《拔一條河》,電視節目《WTO姊妹會》,都頗受好評。

在政治人物方面,對新移民示好,或至少在言語上肯定新住民,也已經成為正常現象。畢竟50萬婚姻移民加上親友,是個重要的政治力量。即使是當年極為排斥新移民的民進黨,雖然對大陸配偶依然敵視,但有多位立委至少努力地為外籍配偶推動友善立法。

這就是為什麼柯市長的「進口論」,與柯粉不分青紅皂白的亂挺一氣,會讓我(與許多移盟夥伴)瞠目結舌的原因:這不是一下打回10年前了嗎?這些年的進步到哪兒去了?雅青當年很欣喜地說,不再會有人說我們是「進口」的。怎麼這種當年都快要絕跡的話,如今卻出現在號稱進步的柯市長口中呢?難道政黨、藍綠之分,真的會導致對新移民不同的態度嗎?

許多柯粉說,柯市長講的是「事實」。他只是揭開國王的新衣而已。

我真不曉得持這種論調的朋友,到底對新移民的現況、政策、環境有多少了解?憑什麼說這是「事實」?

首先,無論是外籍或大陸配偶,很大比例仍然是透過所謂「自由戀愛」而非仲介。柯市長知道嗎?而且,婚姻媒合在移盟推動的修法中,已經不能從事營利,故改為非營利法人來辦理。柯市長恐怕也不知道吧。

就算有媒合機構或各種「相親」,再加上「聘金」,難道就可以說人家是買賣、進口婚姻?台灣本地也有婚姻介紹所,相親與聘金也很普遍。我們會說這些婚姻都是買賣交易嗎?如果不是,那為什麼單說外籍新娘是「進口」呢?特別針對外籍新娘,用這麼難聽的詞彙,這難道不是同時歧視了新移民以及他的台籍伴侶嗎?

也有人說,這只是失言或坦率。在我看來,這種失言其實也反映了柯市長對過去10多年台灣社會的變化,毫無所悉。對台灣的移民、多元文化到底是什麼一回事,也沒有概念。如果柯市長誠摯道歉反省,發揮學習力與影響力,請市府延續或更發揚近年來對新移民友善的態度,來執行各種政策,那這次的失言反而是個契機。許多人也樂觀其成。

可怕的是,許多的柯粉似乎不讓他反省。甚至為了挺他,寧願將錯就錯,把一句錯誤的失言說成正確偉大的神諭,同時兇狠地攻訐其他批評者。10年前,冒出這種話語的人,還可能在抗議下,有點兒不好意思。但如今的網路留言,有許多人似乎絲毫不以為意,也不認為這是歧視。愛之足以害之,這恐怕反而讓柯市長失去了進步、反省的機會。更讓他「沒有性別意識」或「大男人主義」的形象更加被強化。

「外籍新娘進口論」,到底是台灣排外主義的回流,讓台灣被打回10年前的歧視原貌;或者它只是一時的小小逆流、亂流?其實柯市長掌握關鍵。如果您願意放下身段,好好了解移民議題與政策,關切居住在台北市與台灣各地的新移民。相信以柯P的魅力與粉絲的忠誠,必能發揮「風行草偃」的效果,讓更多台灣人認識多元文化。事實上,台北市政府很早就成立了特別關切新移民的委員會,也在許多政策上提供重要協助。市長一念之間,就可以讓台灣「更進步」,闔興乎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