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工作大揭密:光鮮亮麗、語言都通?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5/1/15
2015-01
Web only
作者:陳雅琦
談到去新加坡工作,你心動嗎?相較於其他東南亞國家,新加坡不但華人聚集,而且中、英文都通,同時擁有令人嚮往的高度國際化環境。然而,到新加坡從事服務業的挑戰,其實遠遠超乎你的想像……
富有「獅城之國」美譽的新加坡,常被公認為亞洲最適合生活的國家,加上華人多,中、英語都通,成為不少人心目中海外工作的好選擇。
不過,「實際來到新加坡,所經歷的一切都很衝突、震撼!」王品集團旗下品牌舒果副總經理李叔翰笑道。
一般人很容易認為,到新加坡工作應該是東協國家之中難度相對較低的。然而,談起到當地展店而外派半年的日子,舒果主廚林元章半開玩笑說道:「一直到回台灣那一刻,我才終於不處在低潮了!」
生活不一樣:別以為會中、英文就能走遍當地!
2014年,王品集團喊出「國際化元年」,主打素食餐飲的舒果,將新加坡作為東南亞市場的敲門磚,和當地獲利最高的餐飲集團莆田合資展店。舒果從國內17家店中選出店長、主廚和主任共5位外派幹部,至新加坡3~7個月,負責任務從挑選食材開始,涵蓋到協助當地營運、培訓並領導當地員工。
《Cheers》雜誌記者深度訪談舒果的外派團隊,帶你看見:到新加坡工作,和你想的其實很不一樣!
第一個不一樣,是多元種族和語言挑戰,帶來不少生活衝擊。即使新加坡高度國際化、多數人說英語;然而,要聽懂新加坡式英文(Singlish),並不容易。
以舒果為例,外派新加坡的語言檢定門檻是多益550分。到新加坡展店前,舒果開出2個外派店長名額,台灣17家店中有9位店長來爭取,「實際和新加坡員工用英文溝通後,有7位馬上被淘汰了,」李叔翰說。
接下來,到達當地之後,文化衝擊才真正開始。在新加坡,人口有75%都是華人,其他則包括了馬來西亞、印度、菲律賓人,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等等。
36歲、外派到新加坡的舒果店長黃韻琁說,自己曾在美國留學、也在當地餐廳打工,來到新加坡,看到各式各樣的人種,感覺很特別;而她也花了一段時間,適應當地人說英語的口音和語法。
李叔翰回憶,有一回他坐計程車,打開車門,車上播的是江蕙唱的台語歌,標示的是簡體中文,司機大哥一開口講的卻是新加坡式英文,「跟他說中文可是不通的,」他笑說:「瞬間讓人有點錯亂。」
工作不一樣:別以為「國際化城市」的價值觀和你一致!
第二個不一樣,是文化和價值觀的高度差異,讓外派生活並不如想像的光鮮亮麗。李叔翰說,在台灣,大家排隊吃美食、搶名牌,「我在新加坡看到大排長龍的人群,仔細一看,竟然是在排計程車!」後來他才發現,服務業在當地仍被視為「下品」,願意彎下腰來當服務生或司機的人少之又少。
正因如此,舒果在當地展店,「可以說是打了一場『辛酸』的苦戰!」李叔翰笑說。因應當地法規,舒果必須招募一定比例的當地服務生,卻苦苦徵不到人;好不容易補滿人手,要培訓人才卻又是另一個難關。「有人兩週只願意排一天班;請他多上幾天班,他就不想做了,」李叔翰說,不少當地人偏好同時兼好幾份工作,而服務業不是他們的工作首選,在工作中的配合意願顯得很低。
黃韻琁對此也感同深受。她回憶,由於新加坡對於餐飲服務的細緻度不夠高,要讓當地員工了解在台灣理所當然的規矩,像是最基本的對客人微笑,讓她費了一番心力。「我曾要求一位當地服務生要綁包頭、剪指甲,她就說要離職;一談起原因,她就掉眼淚了。」
有一回,黃韻琁看到當地服務生直接把乾淨的餐具放在收過垃圾的餐盤上,打算端給客人,急忙阻止對方,卻被反問「為什麼不可以?」面對這樣的觀念差異,她只好不斷耐心地以情境假設和換位思考反問:「如果東西掉在地上了,你會拿來吃嗎?」才終於慢慢取得共識。
同樣的難關在廚房也同樣上演。林元章回憶,當地許多廚師都年過50,比自己大了十幾歲,然而對廚藝的經驗反而相對不足,加上國情不同,學習意願也較低。負責領導、培訓當地廚師的他,一次次輕聲指導他們,都是考驗。
曾有一位中國籍的廚師被林元章糾正,就摔了手上的菜刀嚷著:「老子不幹了!」種種工作壓力,加上不適應當地飲食,讓林元章在半年內暴瘦了10公斤。
機會不一樣:「服務軟實力」,讓台灣人才炙手可熱
不過,回頭看這段經歷,多數人都不約而同指出,如果不是外派,人生很難有這樣的經驗,更為職涯帶來新的轉折點。
「對從事餐飲工作來說,擁有國際視野是很重要的,」舒果副理周梁雄說,外派期間,他在當地逛超市、拜訪醬料工廠,研究上百種當地食材,最後菜色受到當地人喜愛,是很難忘的成長。
換個角度看,這些面向也凸顯台灣人才的強項。「台灣人才的『服務』是很珍貴的優勢;連高度國際化的新加坡,都對這樣的軟實力自嘆不如!」李叔翰笑說:「對當地人來說,餐廳服務生能把餐點正確送到客人面前,就已經很好了。」正因如此,當地高階主管多次表示希望多延攬台灣的服務人才。
目前,新加坡的經濟成長和國際化速度,都比台灣來得高,加上外食族比例高,儼然成為餐飲業的國際化新天地;然而當地餐飲業的細緻度與服務軟實力,卻遠不及台灣,「新加坡正是台灣服務業人才前進海外舞台的跳板!」李叔翰如此歸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