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2014/10/31 「職場上,千萬別做這三件事! (Web Only)」

《個人管理》

職場上,千萬別做這三件事! (Web Only)     

摘錄自:EMBA雜誌電子報                           2014/10/30
EMBA雜誌編輯部/文


EMBA雜誌電子報 - 20141031


公司雜誌(Inc.)報導指出,在職場上,千萬別做以下三件事!因為會摧毀自己的職場聲譽:
 
■第一件事:搶別人的功勞

工作出現成果時,謹慎分析自己在當中扮演的角色,究竟有哪些功勞真的算自己的。例如,如果工作團隊談成了一件大案子,雖然身為團隊一份子,但是其實自己只有在一開始時發揮了小作用,之後是同事們辛苦達陣,那麼只要表現出自己很開心夥伴們成功出擊就好了。
 
要避開當個討人厭的「搶功王」,最好的方法是少談自己的功勞,讓工作成果發言。

■第二件事:掩飾過錯

為了不被同事發現自己的錯誤,往往必須說謊、推責等犯下更多的錯誤。與其一錯再錯,不如早點承認,讓因此受牽連的同事有機會早點做出反應、處理善後,他們的怒氣會比較少一點。掩飾過錯有如埋下一顆定時炸彈,等別人發現的時候,就是炸毀個人聲譽的時候,事情將難以挽回。

■第三件事:工作常常沒有達到要求

因為特殊原因,一、兩次沒有做好份內工作,或許同事還會原諒,但是如果發生的次數多了,將會影響共事者的想法。萬一自己沒做好工作,下一個工作一定要加倍努力,趕快補償回來,不要成為大家眼中的慣犯。

文章來源:EMBA網站(201410月)






2014/10/31 「跟不專心說再見」


《關鍵話題》

跟不專心說再見         

摘錄自:EMBA雜誌電子報                           2014/10/30
EMBA雜誌編輯部/文

EMBA雜誌電子報 - 20141031

美國密西根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一個不到三秒長的干擾(電腦螢幕上出現新電子郵件或手機發出聲響),會讓一個人手上正在做的事,產生錯誤的風險提高至兩倍。

這是為什麼飛機在準備起飛和降落時,法規明文禁止機長在這段時間做非必要的事情,例如聊天、看報紙。

創業家雜誌(Entrepreneur)報導,現代人的注意力被偷走了,這可以稱之為「世紀之罪」。而且,小偷日益猖獗,電子郵件、手機、簡訊、APP、社交媒體等,嫌疑犯有一長串的名單。

假設有一個人,每五分鐘查看一次電子郵件,他一天工作以八小時計,將有上百次的工作中斷。奧克拉荷馬州州立大學的研究指出,對上班族而言,一天查看四次電子郵件,是工作效率最高的頻率。加州大學教授馬克(Gloria Mark)指出,上班族一天可以規劃出三段電子郵件時間,盡情地讀取與回覆,其他時間則應完全關掉不予理會。

干擾不只來自外界,也來自本身。根據馬克的研究,有高達四四%的干擾是來自自己,其中常見的一個問題是一心多用。

心理學教授麥爾(David Meyer)表示,很多人誤以為一心多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在講電話的同時也回覆電子郵件,以為自己同時完成了兩件事。

事實上,這是在兩件事之間來來回回,造成自我干擾。每一次從其他事回到原來在做的事,大腦都要花點時間思考之前停在哪裡,拉慢完成工作的時間五○%以上。

哈佛商學院教授普羅(Leslie A. Perlow)有實例佐證。有一家電腦軟體公司,工程師晚上跟週末都得加班,事情還是永遠都做不完,這家公司請來普羅為大家想想辦法。

她觀察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工程師在工作時太常被打斷,根本沒有機會好好思考,難怪事情總是做不完。尤其當大家都無法準時完成手頭工作時,常覺得自己的事很緊急,所以更有理由隨時打斷同事,情況雪上加霜,不斷惡性循環。

普羅因而在公司推行「安靜時間」。規定每天上午十一點之前與下午三點之後,除非必要,請不要打擾同事。結果,六二%的工程師表示,四個小時的「安靜時間」,讓他們的生產力提高。因為腦筋變清楚了,甚至有四一%的工程師表示,連其他四小時的上班時間,他們的生產力也跟著提高了。


文章來源:EMBA雜誌第338期(201410月出版)


2014/10/31 「一點思考」…… (42)


摘錄自:EMBA雜誌電子報                           2014/10/30

領導人最重要的一項能力是,能夠在不同境況下,重新架構思考,以更正確解讀所處境況,做出更好的決策。

-摘自EMBA338 「創造下一個成長引擎」




2014/10/31「從小事上開始在乎 ,面對職場上的孕婦你可以做的事」


管理在線

從小事上開始在乎 ,面對職場上的孕婦你可以做的事

摘錄自:經理人月刊 電子報                        2014/10/30
作者 / Jill Chang(本文出自CAREhER

經理人月刊 電子報 - 20141031 - 1



已經兩個禮拜,我每天嚴重耳鳴、暈眩、嘔吐,起床就像有 747 在旁邊發動一樣,人家講的話我聽不清楚、連坐著都會暈到得趴下來。護理師同事判斷「這是梅尼爾氏症,趕快掛耳鼻喉科」;創業家朋友說「我以前在科技業也是這樣,內耳中風」;還有家醫科、神經內科…吃過一輪藥,做過許多測試,找不到病因。

症狀毫無改善,我趴在辦公桌上的時間每天長達 2-3 小時,直到被送急診。幾關檢查後,我在走廊的病床上吊點滴;躺著、等著,邊跟送我來的同事討論接下來的工作。這時,兩個醫師一左一右出現在床邊,神情凝重、講話甚至有點遲疑「小姐,檢查結果出來了。妳可能是…」我深吸一口氣…

「…妳應該是懷孕了。」
經理人月刊 電子報 - 20141031 - 2
via Johannes Jander
 Be strong

「蝦毀啊!?」從這三個字開始,我進入這個大家說恭喜、自己卻很難適應的人生階段。我對外界敏感到常需要把自己裹在被子裡深呼吸、講話到一半會衝去吐、最後連通勤都有困難。我奮力反抗,試過在家上班、學過 Sheryl Sandberg 在廁所裡邊吐邊回 email,但就是無法克服生理上的限制。我很欽佩的人氣作家 Lisa(同時也是超有效率的新手媽媽)跟我說:這都是設計好的,老天爺會先保護小孩、然後才是妳(攤手)。

其實,生活、職場上又何嘗不是呢?

主控權不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時候,be ready, be strong,就是自己的事了。

工作的幸福

對主控權被老天爺緊緊抓牢、不得已留職停薪的我來說,「長假」一點都沒有字面上看起來的悠閒愉悅。成就感、價值、被需要、被尊重…這些都是工作帶來的無價之寶;而無所事事的我,發現自己不過是一個穿著睡衣、身體虛弱地望著窗外藍天的歐巴桑罷了(不要問我怎麼不多看書、不寫文章、不接 case 回來做…如果可以做這些事,我就可以上班了啊)。
經理人月刊 電子報 - 20141031 - 3
via Fabrice Clerc
 但也是因為這樣,恢復上班後,我每天開心的通勤、打卡、迫不及待地通知夥伴們「我回來了,咱們趕快來討論接下來的事情吧!」老天爺雖然讓我身體不舒服,但還好沒有變笨(非常感恩)。即使腳踵到無鞋可穿、身體也更容易累了,但可以跟同事討論、可以出門拜訪夥伴談合作、有力氣連續演講一個多小時,上班的日子是滿滿的開心。這種幸福,是沒有被關禁閉之前無法體會到的。

面對懷孕的職場女孩,你可以…

以前痛到不行請生理假的時候,有老闆總搭配質疑的眼神說「奇怪,我老婆和女兒從來沒有這種問題,怎麼妳就這樣?」

當時我覺得應該是他個人的問題,現在開始懷疑:或許人類天生就不搭載同理心這項功能。在公車和捷運上,即使戴著鮮黃的好孕胸章,近八個月來只有兩個女生讓座給我。美國的領導力教練、作家兼演說家 Tanveer Naseer 說過:「同理心可藉由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別人的言行舉止培養。」但沒經歷過真的很難體會,就像我之前都覺得懷孕應該像電影裡只會吐一次才對下一幕出現「一年後」,小孩就自己跑出來、還會爬了);直到自己吐了快五個月,才知道懷孕是真的會「不舒服」。

我相信和我一樣熱愛工作的準媽媽們,在職場上一定一些有口難言、不好意思說出口的心情和需求,在這裡就讓我替職場準媽媽們發表一些心聲,也讓大家在面對職場中懷孕的女孩們可以注意到:

1. 懷孕會很累、行動不便,但不是得絕症

懷孕時一累起來,意志力、蠻牛、超涼口香糖一概不管用,當下就是立馬需要休息。我很幸運有一群很有同理心的同事,看到我昏倒在辦公桌上就自動幫我接電話、接客人,非必要都不會把我叫起來。但懷孕也不是絕症,孕婦還是可以活動、需要運動(需要安胎的例外),可以禮貌性的問「這段路要走 5~10 分鐘,我們要不要坐車?」「連續站 30 分鐘會不會太累?我旁邊幫妳擺張椅子,累了自己休息喔。」

2. 簡短有力、分段進行最好

懷孕不能久坐、久站,不然腳會腫得跟麵龜一樣,連走路都痛;前期可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就會頭痛噁心、到後期也必須頻繁的使用洗手間。會議或討論如果可以控制在 30~60 分鐘內,孕婦會很感激。

3. 溫馨關懷 & 溫柔提醒

前幾天到 101 演講時,在高速電梯裡面我體驗前所未有的氣壓改變。是的,懷孕時身體產生的變化,有時連自己都會被嚇到。記性變差、情緒敏感都是常聽到的情況,其實更多時候懷孕的人自己都沒察覺。身為同事或夥伴,多多擔待之外,有時來點溫柔的關心與提醒例如:明天的 meeting agenda 準備好了嗎,要不要先討論一下?)不僅可以幫助她、也幫助自己。

4. 外表上多包容

職場上合適的服裝,對懷孕的人來說,都不能算是舒適的穿著。少了鞋跟就沒了氣勢,何況每天腳腫到只能穿夾腳拖或涼鞋!?因為荷爾蒙改變、皮膚敏感,醫生會建議盡量不要化妝。每個人狀況不一樣,請不要拿侯佩岑或小 S 懷孕時的照片來要求同事,有點殘忍。

5. 尊重媽媽

亞洲文化很重視寶寶,孕婦被禁止做很多事情,理由通常是「對寶寶不好」。看了許多文獻後,發現除了吸毒抽煙喝酒以外,對寶寶最不好的就是媽媽心情不好。我們可以表示關心(例如:這邊是斜坡,妳穿高跟鞋要小心一點喔),但不要指責(妳懷孕還敢穿高跟鞋/吃冰/擦指甲油/拿拆信刀,小心以後小孩生出來…)。媽媽是獨立個體,懷孕也不表示生活就得照其他人的想法走,就像美國醫生說可以多吃冰淇淋補充鈣,這話聽在台灣婆婆耳裡簡直是胡鬧,尊重每個人的做法就好。

6. 適度的關心

逢年過節親戚齊聚一堂,最喜歡問的就是「有沒有對象?什麼時候結婚?要生小孩嗎?」其實即使已經懷孕也是一樣,FAQ 包括「幾個月了;什麼時候生;男生女生;要自然產還剖腹產」。大部分的媽媽都會開心的回答,但問到太細節、甚至牽涉到不同價值觀,恐怕就會讓關心大打折扣。譬如:「為什麼只想生一胎,這樣小孩沒有伴不就很可憐?」、「小孩要給保母帶喔?那妳薪水都給保母賺走了啊,而且會跟小孩不親喔!」。每個人、每個家庭狀況不一樣,帶有質疑意味的討論或關心,對懷孕的媽媽都可能是壓力。

享受當下吧,反正明天有可能更慘

一位女性朋友問「一位女性朋友問「為什麼我別的朋友懷孕都是滿嘴媽媽經,妳卻沒有?」我回「我比較會分享懷孕的痛苦,妳要聽嗎?」

的確,有段時間我很難釋懷:我也是個努力生存在世界上的個體呀,好不容易練出來的馬甲線、最愛的熱拿鐵和抹茶蛋糕,憑什麼就都得犧牲!?經過長輩和過來人提醒(或是安慰)「害喜越嚴重表示寶寶越健康」、「寧可現在辛苦一點,總比以後寶寶有甚麼狀況好」,我想開了,就當是倒吃甘蔗吧。所以我會開心地自己去坐博愛座、演講的時候還可以幽自己一默「感謝招待喔,講過這麼多餐會,肚子沒有飽成這樣過」。

懷孕對很多女生來說是一段開心的過程,雖然比起許多人我可能過於淡定,但真正開心的是可以跟肚子裡的小女孩分享對生活和上班的喜悅:

「現在是超舒服的秋天喔,阿算了妳現在沒感覺,等妳出來自己體會囉」;
 「今天要去___開會談事情喔,我也好期待呢!」

就這樣,希望這個小女生未來也能開心享受生活和職場的幸福。

careher logo 2014 (1)

本文獲「CAREhER」授權轉載,原文在此。
 CAREhER粉絲團)

【作者簡介】Jill Chang
學位從俄文到社會,最後以美國的運動管理作收。曾是職業棒球經紀人、美國州政府亞洲辦事處經理,目前在從非營利組織走向社會企業的路上。喜歡週末的brunch、喜歡閱讀和搖滾樂、喜歡棒球、喜歡和平。

圖片來源 / adam.declercq via Flickr, CC Licensed





2014/10/31「魏德聖:集合眾人成就一件美好的事,就是最棒的工作!」

KANO

魏德聖:集合眾人成就一件美好的事,就是最棒的工作!

摘錄自:經理人月刊 電子報                        2014/10/30
魏德聖
採訪 / 韋惟珊、馬安奇 撰文 / 馬安奇 編輯 / 陳清稱 攝影 / 賀大新

魏德聖說,《KANO》不僅是嘉農隊的成功故事,更是劇組的成長故事。來自四面八方的劇組成員,但由於理念相同,集合起來發揮整體戰力,就是第一名的團隊。

電影《KANO》最後一幕,是大船載著嘉義農林棒球隊(以下簡稱為嘉農隊)從日本返回台灣,投手吳明捷問教練近藤兵太郎:「迎接我們的會是歡呼還是失望呢?」近藤教練回答,「我們會看見風吹動一望無際的金黃色稻田。」 「我想告訴所有觀眾,無論最後勝負為何,嘉農隊已經豐收了!」寫下這句台詞的編劇魏德聖,在現實世界裡,就像嘉農隊不放棄「任何一顆球」那樣,對於夢想,永遠全力以赴。

不能妥協的團隊紀律:瞄準球,再揮棒

對於夢想的追求浪漫歸浪漫,但是魏德聖管理起多達300人的劇組團隊時,卻極其理性。執導電影《賽德克.巴萊》時,劇組規模盛況空前,魏德聖也因此面臨了團隊溝通不良的問題。

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沒看過劇本就來到拍攝現場問他,「你想要什麼感覺,我直接弄給你就好。」魏德聖不接受,要求對方把劇本至少看過3遍,因為「如果團隊裡每一個人都要我下指示,那電影怎麼拍得下去?」。

有人不解,為什麼導演要堅持這麼瑣碎的小事?魏德聖只是認為,回到故事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他舉例,負責調整畫面的攝影師如果沒有消化劇情,可能會為了光線好,把拍攝移到戶外,但是那場戲設定在室內,是為了傳達隱密的感覺。「如果不了解劇情,怎麼可能掌握每一個場景的重點?又怎麼能明白每一個角色代表的意義?」

在電影《KANO》裡,近藤教練也總是叮嚀球員,「瞄準球、再揮棒。」

KANO》故事主軸是一位深具遠見的教練,集結了不同專長、背景的成員,創下台灣棒球隊在日本甲子園比賽的最佳成績,「這不是跟一個領導者帶領團隊邁向成功的故事很像嗎?」

團隊理念一致,就有爆衝的力量

或許,故事令魏德聖著迷的原因之一,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曾經,他不被任何人看好,希望籌資兩億拍攝《賽德克.巴萊》,結果只募到了15萬。KANO》片中,當近藤教練為了籌錢放下自尊,卻受盡奚落的時候,魏德聖彷彿也跟他一起跌坐泥濘裡,看不清楚前方的道路。可是,近藤教練不但挺了過來,還帶球隊打了一場場漂亮的仗。魏德聖也是,從《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再到《KANO》,他和團隊一起努力刻劃超越族群歧見的人性光明。

他笑說,自己不是第一名的導演,團隊成員到別的劇組也不見得是最強的,不過由於理念相同,當他們集合起來發揮整體戰力,就是第一名的團隊,「唯有方向一致,才能爆衝。」

透過《KANO》,魏德聖讓所有人知道,「團隊合作最棒的價值,就是相互成就彼此。」第一次拍電影的導演馬志翔,還有那群素人演員們,好幾次都想過要放棄,卻還是彼此不斷鼓舞對方,要像嘉農隊一樣堅持到底,才完成這部作品。

即使到今天,還是有人質疑魏德聖:拍這些電影根本沒賺錢,這麼辛苦,究竟能換來什麼? 「你沒有一起經歷,所以根本不知道,創造出讓許多人獲得撫慰與激勵的電影,有多麼地滿足。多少人賺了一輩子的錢,卻沒有成就過任何一件美好的事。」

魏德聖
1969年生。從擔任片場助理開始,實踐電影夢。1999年執導第一部電影《七月天》,獲得加拿大影展特別獎;2008年執導《海角七號》,創下53000萬票房,獲得金馬獎年度台灣傑出電影;2011年完成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2014年擔任電影《KANO》監製、編劇。




2014/10/31「培養觀察力的15個日常練習:打開生活的天線,增強你的發想力!」

2014/10/31「培養觀察力的15個日常練習:打開生活的天線,增強你的發想力!」

思考

培養觀察力的15個日常練習:打開生活的天線,增強你的發想力!

摘錄自:經理人月刊 電子報                        2014/10/30
整理‧撰文 / 文及元 編輯 / 陳清稱

經理人月刊 電子報 - 20141031


用眼睛觀察周遭世界,是人類了解外在事物的本能之一,也是所有創新與創意的重要源頭。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說,「觀察,具有改造公司與產業的力量。」觀察力敏銳的人,眼睛如同相機般伸縮自如,可以近察,也可以遠觀。

日常生活中,試著練習戴上「OO的眼鏡」,運用15個觀察訓練,從不同的觀點關心這個世界,打磨出一雙銳利的商業眼。

1.戴上人類學家(anthropologist)的眼鏡:仔細觀察顧客與使用的一舉一動。

【觀察使用者】仔細地觀看顧客如何使用你的產品或服務,觀察他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留意什麼事物使他們感到方便或困難?從以上觀察學習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自家產品或服務有沒有改進的地方。

2.戴上管理者的眼鏡:如果你有權做決定,你會怎麼改善?

【結帳觀察】
1.結帳時,店員是否熟練?
2.店員是否急著接電話而忽略為久候的顧客結帳?
3.你花費多少時間等候結帳?

3.戴上反分析的眼鏡:避免陷入凡事分析的迷思。

【找到相關性】

每天花5分鐘,試著從兩件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到共通處。例如:杯子與蒼蠅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再花3分鐘,找到兩件事物的連結點或組合成為新事物。例如:在杯底設計一個蒼蠅圖案,讓喝水的人嚇一大跳。

4.戴上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的眼鏡:不是為了破案,是因為商機就在異狀裡。

【觀察「怪咖」】

人們很容易忽略平均值以外的資料與數字,其實很多開發商品或制定策略的線索,都隱藏在其中。訓練自己不要只看平均值,而要觀察「怪咖」(異數、異類、離群值)究竟有哪裡與眾不同,才能發掘有利的線索。

5.戴上正面思考的眼鏡:無論晴雨,都是好時光。

 【雨天觀察】你討厭雨天嗎?換個角度,告別雨天裡的壞心情。
1.聽聲音:只有下雨天才聽得到的聲音,用詞彙描述雨聲:像是淅瀝淅瀝、嘩啦嘩啦。
2.留意路人的穿著:仔細觀察雨中路人的穿著、找出最近流行的雨天造型。比方說,用什麼傘?穿什麼衣服?穿什麼外套?

6.戴上類推(analog)的眼鏡:隨時想到「這件事情和我(或公司)之間的關係」。

【觀察公司】長期觀察與追蹤一家你所景仰的公司,或是推出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的新創企業。每當這家公司推出嶄新的策略戰術、營運方式、產品、活動時,就想想看以下3個問題:
1.這個新產品有沒有任何我可以修改,並且應用在我們公司或產業的點子?
2.這項策略、戰術或活動,跟我的工作、公司與生活有什麼關連?
3.其中是否有新點子或新概念,屬於我從事的這一行?

7.戴上螞蟻的眼鏡:從細微之處描寫你所看到的這個世界。

【細微觀察眼前的事物】每天撥出10分鐘「什麼都不做」的時間訓練觀察力:
1.仔細觀察眼前的某個事物並且詳細記錄下來即可。
2.接著想想看,能否從剛剛觀察到的事物產生關於產品、策略、服務與流程的嶄新發想。
3.外出觀察時,把你的發現與想法寫在筆記本上,之後回頭閱讀。
4.相機能幫助我們記錄,外出時不妨把有趣的事物隨身拍照。比方說,亞馬遜(Amazon)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曾經透露,當他看到「很糟糕的創新」時,會把它們拍下來,從中找出可以改善的空間以刺激靈感。

想了解其他8個觀察練習?請參考201410月號《經理人月刊》特別企劃:觀察學12堂課  磨利你的商機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