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
甩開失落再出發,台灣重拾捲袖子精神創業
摘錄自:數位時代電子報 2014/10/20
採訪.撰文/詹子嫻
中國
深圳
2013年IT產品產值達1.2兆人民幣 2013年深圳智慧手機出貨量超過2億支,占全球40%
中國電子資訊百強企業名單,深圳占了15家
第一名由華為奪下,其他還有中興通訊、比亞迪、創維、康佳集團、華強集團、歐菲光等網路巨擘騰訊也是深圳重量級企業
台灣
台北
2013年台灣半導體產值超過1.9兆元,2014年將破2.2兆元
2014年全球筆電超過8成來自台灣
台積電市值破3兆台幣、鴻海市值破1兆台幣 還有聯發科、華碩、和碩、廣達等各領域巨頭過去台灣電子業叱吒風雲,卻未能及時抓住典範轉移的脈絡,面對韓國、中國的快速崛起,我們失落了。
這一回,當美國、中國重新關注硬體創新,台灣並未置身事外。
「做手機做了好幾年,一直都是幫人代工,很想要自己做主,趨勢正轉進物聯網時代,是比速度、比創意,為小而美的公司開創了很大的生存空間,現在真的是一個創業的好時機!」從鴻海出來創業的Rooti共同創辦人張銘雄有信心地說。相信這一席話也道出台灣創業者的心聲。
過去台灣中小企業闖天下,鴻海、和碩、廣達、宏碁從中小企業變成巨頭,當大企業以優秀福利吸引人才,台灣的創業或創客精神也漸漸淡去。但近來產業進入典範轉移階段,越來越多台灣科技人不願只做打工仔或代工仔,重拾「捲袖子精神」,把握軟硬整合的創業機會。
在網路社群、App創業潮鋪天蓋地而來時,其實不少台灣創業孵化器就在思考台灣的下一個機會是什麼?TMI HWTrek事業開發總監許雨婕認為,台灣做軟體創業比較吃虧,易受限在本地市場,成長速度也偏慢,但是台灣有強大的硬體設計、製造優勢,也不乏軟體開發人才,具備物聯網、社群交流等功能的硬體創業,是台灣的新機會。其中智慧家庭整合、垂直領域的大數據挖掘,最受看好。
拓墣產業研究所資深經理謝雨珊也認為,在物聯網中,智慧家居是台灣很有機會的發展。
整個智慧家居有幾個條件:一、人工智慧跟軟體平台;二、內容服務;三、周邊的設備連結,這些都是台廠的商機。
新創團隊興起,有助台灣製造
這一波硬體創業風潮,除了讓台灣有機會出現下一個明星企業之外,還有一層更正面的意義──同步帶動台灣「本地」製造業回暖。
政府拚命鼓勵台商把製造遷回台灣,但可行性其實很低,鴻海、廣達、仁寶的規模太大,台灣缺工、缺地問題無解,硬要大企業回台並不實際,也無法支撐大型代工廠的營運。不過這一波新硬體創業,有製造需求的客戶不是大品牌,而是創業者或小型開發者,剛好給留在台灣的中小型代工廠新的商機。
台灣新創團隊的產品幾乎都是MIT,從設計、零組件、開模到組裝都是仰賴台灣資源,只要新創團隊的產品賣得好,供應鏈、中小型工廠跟著活起來,就可能重現中小企業撐起台灣的榮景。台灣製造業可透過策略性資源合作與早期參與的方式,支持新創團隊,未來獲得長期回報的機率將會更大。
海外單位來台找人才
台灣科技業實力看在其他國家眼中,是相當重要的資產,不僅日本、新加坡都來台向人才招手,海外的硬體團隊也來台灣找供應鏈資源,像是德國柏林、愛沙尼亞。
日本專門培育「硬體」新創團隊的孵化平台Glocalink,8月曾來台灣尋找與團隊、供應鏈的合作。Glocalink隸屬日本推動科學教育的民間單位Leave a Nest底下,提供技術、資金輔導,協助與供應鏈、大企業對接。Glocalink還會幫忙團隊做出原型機(Prototype),「因為展示產品、驗證可行性,說服大企業投資的機率就比較高。」Glocalink負責人長谷川和宏表示,選擇做「硬體」孵化器,是考量軟體創業的資源已經很多,而且與擁有製造實力的日本較有連結度。今年首度拓展到台灣,就是看中台灣電子業發展與日本相似,製造業興盛,有很多技術良好的中小企業,而且「台灣的創業活力很強」。
號稱「亞洲最容易創業的地方」的新加坡,其標新局(SPRING Singapore)也到台灣接觸新創團隊,強調一天就能搞定公司設立事務,並以「把新加坡當成東南亞市場的跳板」做為號召,吸引台灣團隊南移。
以近一年美國、中國獲得投資的硬體新創公司來看,以穿戴裝置、智慧家庭為主。此外,中國網路影音服務蓬勃,加上路由器、盒子類產品被視為是「流量」的主設備,也受到中國投資界的青睞。
而台灣近期獲得投資的新創公司均是軟體技術領先,像是獲得鴻海投資的AirSig,或是台灣第一家得到矽谷創投紅杉資本投資的沛星,以及獲得H&Q漢鼎亞太集團、兆豐金等近1億台幣投資的創意點子。
Google收購Nest、中國有Picooc獲得2,100萬美元B輪投資,創下目前中國智慧硬體最高募資金額,硬體創業的故事開始被外界關注。在台灣,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4年10月號《數位時代》「爭霸!全球硬體創新軍火庫」,全國7-11、誠品等各大書店熱賣中。資料來源:《數位時代》第245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