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2014/8/19「讀者10問劉安婷」

讀者10問劉安婷

摘錄自:講義雜誌電子報                      2014/8/19
文‧採訪/黃瀚瑩

講義雜誌電子報 - 20140819
(照片/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劉安婷2008年畢業於臺中女中,同時推甄考上臺大外文、政治系與美國十所名校,最後就讀普林斯頓大學,主修國際發展。她到迦納、海地、美國青年監獄……等地擔任志工多年,對生命產生不同看法,決定辭去高薪工作,返臺成立「Teach for Taiwan」,致力於偏鄉教育,並出版《出走,是為了回家─普林斯頓成長之路》一書,分享心路歷程

你放棄美國高薪,回到臺灣籌辦「Teach for Taiwan(為臺灣而教,簡稱TFT)」,源於什麼動力,讓你決定從世界頂端走進臺灣偏鄉?內心是否有所掙扎?

放棄美國的工作、朋友、生活圈,一切從零開始,直到坐上回臺灣的飛機,我的內心仍充滿掙扎。但我知道臺灣的孩子需要改變,我和他們有相同經歷,考過一樣的考試、面對一樣的教育制度;臺灣是我的故鄉,我對它有歸屬感,希望能替它做些什麼。

TFT是怎樣的機構?目前正在推動什麼?

若把臺灣的教育問題比喻為烏雲,烏雲早已下起酸雨,孩子都被雨淋濕了。老師的責任,就是替孩子撐起雨傘,接著思索是不是能有辦法撥開烏雲。

臺灣流浪教師眾多,偏鄉卻招聘不到老師;認真的老師不少,但也有些老師缺乏使命感。在梨山的小學,我們發現老師竟是由賓館櫃臺小姐兼任,諷刺的是,她教得竟比來來去去的老師們都好,因為她對土地、對家鄉的孩子有深厚的愛。這種被妥協的教育品質,會讓弱勢的孩子更弱勢,形成惡性循環。

TFT的短期目標,是希望有更多老師成為偏鄉孩子們的雨傘。我們今年開始招募老師,將進行長達兩年的培訓。雖然只有八個名額,卻收到一百八十七份申請書,可見臺灣仍有很多懷抱理想、熱情的老師。這也是我對TFT的另一個期待─成為這些老師的支柱,讓懷有使命感的老師不再孤軍奮鬥。

改變往往是一場冒險,無論你想改變的是自己的生活形態,抑或既有制度。你怎麼看待冒險?
第一,冒險的理由應大於「自己」。我會自問:「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我想造成的改變是什麼?」就會有勇氣踏離自己習慣的舒適圈。第二,要大於「結果」。真正的冒險,是當下即使不確定成敗,仍勇往直前。有了這樣的認知,當你經歷挫折時,才會明白不順遂的必然,而能從過程中成長。第三,應大於「條件」。很多年輕人說:「我也想做呀,但要等我有錢一點、有經驗一點……」但我認為,沒錢、沒經驗,才更有資本承受失敗,反正本來就沒什麼可失去的,何不放手一搏?

你曾前往不同國家擔任志工,有什麼難忘經驗?

難忘的事實在太多了。我曾在美國青年監獄擔任志工老師兩年半,裏面有位正職教師,第一天就跟我說:「不要有期待,別以為你能教這些人什麼東西。」他和社會上的許多人一樣,把受刑人當成廢物。

無論我多努力嘗試,學生們就是不想學,一度讓我感到挫敗。但我不服輸,我想知道他們為什麼不想學?為什麼要放棄自己?學生們以為我很快就會打退堂鼓,但我周復一周、年復一年地進到教室,我慢慢了解他們,他們也慢慢接納我。

他們的年紀與我相仿,很多人父母吸毒,身邊的親友被關了又放、放了又關……曾有學生說:「我從小就知道我會坐牢,其實,我不知道除了坐牢,我長大還能做什麼。」以前的我,認為自己的成就都是努力得來的,接觸他們,我才了解世上有太多不公平。許多監獄裏的人比我更聰明,但無論他們多努力,都注定看不到成果。他們敲醒了我,讓我知道自己有多幸運。

除了美國,你也到非洲迦納、海地……等國家擔任教學志工。過程中,你個人是否產生了什麼改變?

我把當志工形容為「反覆失去自我」的過程。初期,我的好奇遠勝於服務,還帶著一些不願承認的驕傲。我的驕傲一次次被打破,學會從別人的角度看事情,更學會聆聽。我認為聆聽是非常重要的,光是這個動作,就能讓對方感受到尊重。你是人,他也是人,其實都是一樣的。

現在世界各地,有許多志工偏鄉課輔活動,是否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帶著正向能量,先蹲下來做好功課。要以智慧判斷,不要一廂情願地「假設」對方需要什麼。唯有人與人之間先建立起關係,才能產生真正、長期的改變。

你在書中反覆提及信仰,請與讀者分享你的歷程。

信仰不是一見鍾情的童話故事,你和神必須共同經歷許多,昇華後才能建立真正的關係。過程中,我一次次地跟上帝嘔氣,一次次地離開,一次次地拉近。每一次回來,就感覺距離祂更近。

《聖經》裏有個故事:一個小兒子敗光家產後離家多年,他想回家,又很害怕。父親遠遠看到他,就衝上前擁抱他。我的心情常像這個小兒子,認為自己不配被愛。但上帝永遠給我最飽滿、最無條件的愛。

家庭對你而言的意義是什麼?

家是我最寶貴的資產,父母永遠是我最強而有力的後盾。我十七、八歲去美國,爸媽即使擔心,卻也願意放手;當我朝理想邁進,他們願意放下為人父母的掌控欲,無條件支持我。我尤其從母親身上,學會了「好媽媽」的特質,而這也同時是好老師的特質。

往夢想邁進的同時,你是否也面對可能失敗的恐懼?如何克服它?

以前我覺得承認自己的恐懼是件很丟臉的事。後來我陸續接觸了很多人,包括我景仰的對象,發現無論在什麼位置,每個人心中總有焦慮。有一句話說:「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即使害怕,仍義無反顧地去做。」

抗壓性是可以練習的。所謂「從零到一的距離,遠大於從一到一百的距離」。先從承擔小事做起,漸漸地就能承受愈來愈強的壓力。

希望看過我的新書的人,可以忘記作者是誰,卻不要忘記我跟所有人一樣,也會軟弱,也要面對真實的恐懼。我能做到,每個人也都能做到。我們的夢想,不是一小群人能獨力完成的,更希望有更多人願意加入我們的行列。

你心中最幸福的片刻是什麼?

前陣子,有位叫Jacky的先鋒老師打電話給我,突然大哭起來。原來他收到一封學生的信,信中稚嫩的字寫著:「老師,我這次國語考了八十一分。」還親手畫了老師和小兔子。原來,寫信的女孩來自單親弱勢家庭,因為過動症,常被同學排擠。Jacky特別安排她擔任體育股長,這小小的動作,讓從未受過大人肯定的她改頭換面,連母親都覺得不可思議。

Jacky說,他從小到大都是資優生,不知道拿了多少漂亮的成績單、獎狀,但這封孩子的信,最讓他感到成就。

我的幸福就是:因為TFT,不僅只有我能體驗這樣的感動,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參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