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2013/11/17 「想念諾夫哥羅德」

想念諾夫哥羅德

摘錄自:講義雜誌電子報                      2013/11/11
/李翊菱

 
講義雜誌電子報 - 20131117
這個城市仍保留了許多俄羅斯的美麗傳統:
麵包與鹽的心意(攝影
/李翊菱)


「國際友誼團」是隸屬聯合國非政府組織的團體。負責民間國際事務的總裁喬治‧布朗先生,今年春天從美國來到臺灣訪視。他深悉我過去為臺灣做了不少民間國民外交的接待與出訪,因此他這次臺灣行的目的,是希望我能為自己的國家發展更寬廣的視野,讓更多的家鄉朋友,實踐「友誼的世界,就是和平的世界」之理念,達成世界和平的理想。今年夏天我完成了眾人的願望,成立了純粹介紹臺灣深層文化,非營利且無任何商業行為的社團,把臺灣推向世界各國城市。

為了讓參與者能稱職地扮演「文化親善大使」的角色,在聯誼會裏,我分享了接待與出訪的經驗。把過去珍貴的照片,藉著食衣住行的範疇,說明國際交流時應注意的事項。當我重溫舊照片所隱藏的情感,頓時有一種感動,因此特別以俄羅斯古老的民間諺語:「聖彼得堡是俄國的頭部,莫斯科是心臟;諾夫哥羅德則是俄國的口袋。」做開場白,敘述國際友誼團的文化交流,帶給我生命啟發的故事。

尼日‧諾夫哥羅德,一個存在於十一世紀純樸而古老的城市。十三世紀蒙古人入侵俄羅斯,此城倖免於戰,躲過一劫。隨著政治中心的遷移,曾是俄國史上最重要的商業中心,也是保存俄羅斯的教堂文化、宗教繪畫最完整的地方。我的接待家庭,一見面就展現熱情。女主人米娜帶我走過一段公園小徑,穿梭在恬美幽靜的路上,伏爾加河就在公園旁安靜地流著。全長三千六百九十公里的伏爾加河,是俄國重要河流之一,也是全歐洲最長的河流。

此地多森林,綠意甚濃。對於朝夕與都市叢林為伍的臺灣訪客來說,見景無不大感興奮。一路上當米娜介紹「這是我們的公園」時,我驚奇地回答:「公園?對我來說簡直是森林。」或她指著河,我說:「這是大海。」最後米娜打趣地說:「好吧,俄國什麼都大,人也大。」我順勢答道:「對,臺灣什麼都小,人也小。」於是兩人笑成一團,打破剛認識的陌生藩籬。

這個城市仍保留了許多俄羅斯的傳統。當地市政官員為了迎接臺灣來的文化親善大使,在歡迎會中安排一位美麗的小姐,身著傳統服裝,手捧一個大麵包與一小杯鹽,送到客人面前。這時我們必須撕下一塊麵包,沾鹽送入口中,接受對方的好意。原來在古老的俄國,麵包和鹽是王公貴族享用的珍品。延續至今的意義是,把最珍貴的東西,與最好的朋友分享。多美的傳統,多美的待客之道。

因為這個典故,俄國有許多餐廳也以「Bread and Salt」為名。二十一世紀的俄羅斯,麵包和鹽已經普及化,然而代代相傳的美德,仍在民間提倡。相對於臺灣百姓常不珍惜物資的行為,我們是否應有所警惕?當某個時候,鹽和麵包在日常生活中,也成為王公貴族才能享有的時刻,我們該怎麼辦?重溫舊照片時,朱子治家格言走入心際「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年輕時覺得古者之言,不切實際的老生常談,甚覺落伍。走過半百才知,年少果然輕狂。現在的我可要謹記著「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這句話。不要臨老才失去基本的生活的條件,那才是人生的災難啊。

諾夫哥羅德的居民,沒有優渥的經濟條件,高物質生活對他們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每個家庭總是不忘記,把自己的家布置一番。特別是窗口,每一扇窗口都裝飾著薄紗或蕾絲窗簾,再擱一盆花,就像一幅畫似的,令人賞心悅目。覺得這兒的人,是在渺茫的生活中尋找生命的契機。認真對待自己,從未放棄。反觀臺灣人民在不缺的物質條件下,反而忽略了生活的品質。我的臺大老師傅佩榮教授曾說:「人若為慾望所困,生活品質必然無法提昇。要想活得快樂,是在真實人生中思考,什麼是『值得』做的事。」

朋友,你可曾想過,一生當中什麼是你值得做的事?俄羅斯之旅,讓我有這樣的深思。我想念諾夫哥羅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