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義人物
帶來歡笑的小丑姐姐
摘錄自:講義雜誌電子報 2015/8/12
文‧採訪/邱盈盈
我可以替這個世界做些什麼事?」擁有甜美聲音與外形,綽號「泡泡」的黃冠螢,年僅二十五歲,她在大二那年暑假,買了機票飛往義大利,接受小丑工作坊訓練,種下她扮演小丑,為病童帶來歡笑的種子。如今她和陳琬婷、楊子葳、林鈺軒三位夥伴共同成立「當代小丑工作室」,盼能激起漣漪,用愛感動更多人。
畢業於政大廣電系的黃冠螢,在接受講義採訪時說她是個幸運的人,生活、求學順遂,但總對自己的人生價值產生疑問。某天她在網路隨意瀏覽,意外看到一則小丑與病童互動的資訊,「當下我很感動,心想這就是我的答案。」因此黃冠螢利用暑假飛往義大利,接受為期七天的小丑訓練。
黃冠螢笑說,她和多數人一樣,原以為小丑訓練是騎單輪車、吞火球,學習表演技巧。事實上要當一名成功的小丑,關鍵在於敞開心胸,「讓自己內心深處感到快樂,才能帶給別人真正的快樂」。課程結束後,老師安排學員到義大利癌末病房表演驗收。當時她走在一條非常安靜的走廊上,兩旁是大片的玻璃窗,陽光靜靜地灑入。她進入其中一間病房,裏頭有一個小女孩和她的母親。
房門打開的瞬間,小女孩呆呆看著黃冠螢,黃冠螢也看著她,腦海裏閃過唯一念頭:「我要做什麼?」因為太緊張而手足無措的她,在心中告訴自己:我只希望這個下午,能讓小女孩度過快樂時光。
事後黃冠螢回想,其實早已記不得當時做了哪些事,只記得自己竭盡所能,以及小女孩臉上開心的笑容。離開前,小女孩伸出插了許多管子的手,指向桌子,媽媽拿起一張紙,紙上畫著七彩繽紛的小丑。媽媽用不是很流利的英文告訴她,女兒等待這天已經一個禮拜,她很久沒有這樣開懷大笑了。
那時的感動仍深深印在黃冠螢腦海中,她了解到,原來小丑可以做到的事情,遠比想像中的多更多。「我在心中許願,一定要用一隻手照顧自己,另一隻手『牽住』世界上需要幫助的人,」黃冠螢說。大學畢業後,黃冠螢從事活動主持人工作,並再次到義大利,學習當個更稱職的小丑。返臺後,她開始巡迴臺灣的兒童病房,用小丑身分說故事給生病的孩子聽。
黃冠螢坦承,自己並非專業表演者,但很幸運受到許多人幫助,讓她一步步走到今天。有一次,她在林口長庚醫院兒童癌症病房遊戲間,故事說到一半,突然有個孩子放聲大哭,說他身體不舒服,不想聽故事。她才發現,自己說的故事無法讓小朋友忘記不舒服。她問自己,到醫院扮演半小時的小丑、說故事,會不會只是自己一廂情願,對病童並沒有幫助?但當她再次看到孩子的笑容,她就知道這條路是正確的。「人生不用太滿,有時候一個小小星點,也可以持續發光發亮一周、一個月,」黃冠螢說,就像小丑到醫院短短半小時,卻能讓這群孩子回味、討論許久,成為回憶。清楚這點後,她比以往更珍惜每一次和小朋友及患者近距離相處的機會,也帶給自己更多力量。
「快樂是一種選擇。很多人假裝很堅強、快樂,是因為沒有正視內心的不快樂,所以必須倚靠假裝。如果打開心房,正視心中的不快樂,才有機會把快樂找回來。」黃冠螢以這樣的態度面對人生,即使有時因瑣事影響表演情緒,但只要想到,醫院的小朋友可能一個月前看到海報,就開始期望這天到來,她就能重新整理好心情。「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丑,那是關於給與、真誠與愛的自己,」她說,許多人花了人生大多時間在訓練腦袋,卻忘記身體內很重要的一顆心;有些人一輩子賺了許多錢,到最後卻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通常黃冠螢在表演開頭,會告訴底下的小朋友,如果表演過程中屁股有坐緊,結束後可以領到神祕小禮物。當結束領取禮物時,她輕輕告訴他們,這份禮物看不到也聽不到,並且張開雙手給小朋友一個擁抱,要他們接受禮物後,再把禮物傳給下一個人。某次她到花蓮門諾醫院表演,在散場時,背後傳來一聲童稚的「泡泡姐姐」呼喚聲,轉過身,一個小女孩遞給她一支醫師檢查喉嚨的壓舌棒,上頭畫了一個愛心。小女孩怯生生告訴她:「我剛剛完成你交代的任務,希望你可以把這支壓舌棒交給下一個遇見的小朋友。」
這次經驗讓黃冠螢發現,當你用心做一件事情,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會帶給別人什麼;當你很真誠對待一群人,他們也會很真誠對待你。在每一次的表演中,團體裏會有活躍的小朋友,也會有在角落害羞看著你的小朋友,這時黃冠螢的祕訣是,讓活躍的小朋友幫忙做點事,帶動角落裏的小朋友融入。「在巡迴過程中,除了看見力量,也看見力量的不足。沒有人可以拯救全世界,但可以影響更多人為這世界做出改變。而這股正面能量已在臺灣聚集,並各地開花。」
黃冠螢與小丑夥伴們持續在各地散播歡笑,不限於醫院、安養院,有時在路上也可能遇上他們。黃冠螢期許自己成為「當代小丑訓練師」,培訓小丑志工,運用在人道關懷與孩童教育上,讓當代小丑工作室成為亞洲培訓中心,「以愛為單位,以給與為美好,散播更多溫暖,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目標,」黃冠螢堅定的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