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2014/8/6 「威信的誕生:別懷疑,我是玩真的!」

威信的誕生:別懷疑,我是玩真的!
 
摘錄自:Career職場情報誌 電子報                     2014/8/6
撰文◎羅吉甫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大概是主管最不喜歡見到的狀況,卻是最普遍的現象,因為它是人性的一部分。從中央到地方,從老闆到員工,上級的規矩制定得再多再細,基層能避則避,能免則免,陽奉陰違,自利為上。所以才有人主張「主法從寬,執法從嚴」。立法再嚴,如果執行不力,不但有法律漏洞可鑽,也等於打擊立法者的威信,長期下來,這個組織就變得紀律散漫。

為什麼大家不把規定當一回事?除了有漏洞可鑽,有空間可躲,也在於認定了上面說歸說,政策隨時會轉彎,就算不轉彎也不會嚴格執行,可以混過去。

所以主管要做的是,用各種管道,以各種方式,宣示決心,不論是賞罰或執行過程,給下級感覺「玩真的」。

商鞅變法 徙木立信

歷史有名的商鞅變法,成功的先決條件就是告訴秦國百姓,我,主導的變法,是來真的。但怎麼宣導,怎麼證明呢?商鞅想出一個辦法,他教人把3丈高的木頭立在南門,公告說,如果有人能把這根木頭從南門搬到北門,就賞10金。

這根木頭不重,搬動不難,這樣就有賞金?開玩笑,百姓觀望者多,嘗試者無。商鞅把獎賞加碼到50金。後來有人做了,果真得到50金。這事一傳十,十傳百,傳遍全國。

百姓知道政府說到做到,不是隨便唬爛的,因此對於新近頒布的法令,不敢怠忽。

商鞅推動變法,初期以「徙木立信」策略,贏得關注,獲得信賴,視為一場宣導的秀也可以。這是賞的部分。除了賞,還有罰。賞罰分明,才能成功;罰則實施,更能展現決心與鐵腕。商鞅推行新法,既得利益者反彈很大,需要用強力手段,讓全國上下服從法令。

就在這時,太子犯了法。王子犯法,與民同罪,但太子是王位繼承者,不能真的責罰,因此懲罰太子的兩位老師,因為他們教導不嚴,太子才會犯法。

這事震撼了整個秦國,從此人人遵守法令。新法施行10年之後,秦國蛻變,變成強國,為日後統一天下打好基礎。

領導者一定要說到做到

出版人何飛鵬,也是暢銷書《自慢》系列作者,在<主管的團隊學>文中提到團隊的紀律:「有一次我接手一個創意及浪漫導向的團隊,我耳聞這個團隊每個人各行其是,完全視紀律於無物。首先我召集全員會議,時間定為早上9點。事先我一再告知,準時非常重要,因為不準時會浪費大家時間,並且不準時者會被罰站開會,以向準時者道歉,不論他學歷和職位有多高。結果真的有幾位被罰站開會,從此大家知道我是玩真的。」

何飛鵬強調,領導者一定要說到做到,不可以打折扣,這是紀律的開始。

向發怒的青蛙致敬

所謂玩真的,不僅是法令紀律而已,領導者對價值觀的議題,也應該堅持,並要求每位同仁。

《韓非子》有一段故事。越王句踐計畫攻打吳國,他希望戰士個個英勇,不怕死亡。然而該怎麼傳遞「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價值觀呢?

有一次在野外,句踐看見一隻發怒的青蛙,就向牠致敬。隨從一臉困惑,問說:「為什麼對怒蛙致敬?」句踐說:「因為這隻青蛙氣勢洶洶。」戰士們聽到後說:「青蛙氣勢洶洶,大王便向牠致敬,何況英勇敢的戰士呢?」結果第二年,向句踐表達願意拋頭顱灑熱血的人,就有十幾位。

越王句踐眼見勇猛戰鬥的價值觀已經建立起來,看來可以向吳國復仇了。他問謀士文種:「我打算攻打吳國,可以嗎?」

文種回答:「可以。如果我們獎賞優厚,信守承諾,而且懲罰嚴厲,果斷執行,那麼攻打吳國,絕對沒有問題。」

讓部屬不敢存僥倖之心

文種建議,不妨做個實驗,就清楚了。句踐依照建議,下令焚燒宮室,要求大家救火,可是沒有人敢救。越王便下令說:「救火的人,如果死了,比照陣亡將士撫恤;去救火而沒有死的,比照殺敵獎賞;不救火的,比照投降治罪。」

命令下達之後,幾千個士兵,有的塗抹身體,有的弄濕衣服,紛紛衝進火場救火,很快就將火熄滅了。句踐因此知道,這時開戰,有信心取勝。

句踐以賞罰策略強化部屬的信念,並從救火一事看出成效。於是進攻吳國,獲得勝利。

賞罰分明,價值觀與信念傳達準確,部屬知道主管玩真的,便能全力以赴,不存僥倖之心,團隊戰鬥力增強好幾倍。這是領導者必須學會的功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