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2014/8/6 「脆弱之島 如何避免下一場浩劫?」

脆弱之島 如何避免下一場浩劫?

摘錄自:天下雜誌電子報                        2014/8/5
2014-08-06 天下雜誌 553   作者:吳琬瑜

天下雜誌電子報 - 20140806
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我的日本朋友被派駐台灣高雄工作,他喜歡台灣人的溫暖友善,但對於台灣人不遵守規則感到憤怒。
 
他在高雄開車,四個月內被撞兩次,原因都是對方不遵守交通規則。身為工程顧問,發現台、日在執行工作的精準度、安全意識的警覺性,有顯著的文化差異。

八月一日,高雄氣爆的地點就在他家附近,驚嚇之餘,他感慨地說,「台灣人覺得遵守規定的人都很笨,不知變通,不遵守規定的人才聰明。但守規則卻是一個社會維持安全的最基本要求。」

台灣移民社會血液裡所擁有的特質︰冒險、患難、彈性、應變,殺出了一條經濟奇蹟之路,但這樣的性格在公共安全的治理上,反而成為致命的弱點。這一次所製作的封面故事基調,不在於歸咎責任、讓人忐忑不安,而是聚焦討論,未來我們如何避免悲劇再度發生。

因為我們實在難以承受,十五天之內,連續發生澎湖空難、高雄氣爆,奪走七十六條人命、近四百人傷亡的慘劇之後,再度發生重大公共安全災難。

再多的溫情助難、捐款救急,都無法彌補「長期不規劃、事先不預防、平時不檢查、危急不通報」的行為疏失,所造成的社會至痛。

本期另一個封面故事是「天下CSR企業公民獎」出爐。它正指出,比企業追求獲利更重要的,是善盡企業公民責任。

只有善盡責任,企業才能永續經營。以復興航空或者高雄氣爆的可能責任人李長榮化工為例,兩家公司都可能面對難以承受的民事訴訟與賠償。一個疏失釀成巨禍,這個疏失可能來自CEO急功近利,也可能是基層員工便宜行事,從上到下如何培養正確的企業文化、行為準則,正是台灣企業最需要修煉的功課。

對於災難新聞,本期介紹哲學家狄波頓(Alain de Botton)的分享︰人們特別喜歡看車禍、飛機失事、很多人喪生的新聞,是人們變態、有病嗎?

當然不是。他認為,人們是想要藉由見證死亡,珍惜所擁有,更加看重生命價值和意義。

本期的《天下》如果喚起大家心生「憐憫與恐懼」,我們所有人都有可能走上災難的邊緣,應該對那些悲劇人物感到憐憫,對自己則要戒慎恐懼,希望因此能避免下一個浩劫發生,這也是編輯部同仁在最短時間努力拚戰、夙夜匪懈的初心。

最後,一年半以來,台大國企系教授李吉仁及資深主筆熊毅晰合作的「新創業精神」欄位,一直深受讀者歡迎,將在本期劃下句點。接替登場的是「經濟有解」新欄位,以豐富的資訊圖表,為台灣悶經濟尋求解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