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2014/8/19 「中國王永慶:我要做就做最大的」

中國王永慶:我要做就做最大的

摘錄自:天下雜誌電子報                        2014/8/19
2014-08-20 天下雜誌 554   作者:採訪整理/陳良榕

天下雜誌電子報 - 20140819
圖片來源:劉國泰
看慣了台灣石化業動輒七、八十歲的銀髮兵團,到了恆力會很有「違和感」。一個最傳產的行業,操盤的竟是一群網路公司年紀的年輕人。
 
恆力集團董事長陳建華,今年四十三歲,身邊部屬普遍是精力充沛的三十多歲年紀。也難怪,恆力過去幾年衝刺速度之快、擴展領域之廣,會讓台灣同業瞠目結舌。

「我是吃螃蟹的人!」他常用濃濃的蘇州口音強調。

這是魯迅名言,他認為古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定膽子很大,才敢碰這種外表猙獰又有危險雙螯的生物,而也因此嘗到他人難以想像的美味。

這正是陳建華的半生寫照。他二十三歲那年,成為蘇州第一個大膽收購國有資產的民營企業家。當時,多數人不看好他能救起那家負債累累的紡織廠,等著看他笑話。

陳建華硬是大獲成功,此後嘗到甜頭,切進化纖、PTA原料業,乃至國家管制的輕油裂解,他都搶著當蘇州,甚至全國第一。

這個歷程,在台灣石化業人士看來,也與早年王永慶屢屢突破政府管制,第一個拿到美援進入聚氯乙烯(PVC)項目、第一個進入輕油裂解領域的歷程類似。

難怪一位與陳建華熟悉的台塑代理商,會稱他「中國的王永慶」。

陳建華一直以台塑集團為學習標竿,甚至連他在受訪時,慷慨激昂喊出的口號:「只有倒閉的企業,沒有倒閉的行業。」都出自王永慶的名言:「只有夕陽企業,沒有夕陽產業。」

而他的生活起居,還確有幾分台塑集團「勤勞樸實」的樣子。

今日雖已貴為「蘇州首富」,夫妻仍與父母同住在吳江廠區舊辦公大樓的頂樓住家,至今沒有佣人。

老家農地種出的四季蔬果,常為員工餐廳「加菜」。《天下雜誌》採訪當日,便是一鍋冒著蒸氣的水煮玉米。「老闆家的玉米,要不要嘗嘗?」食堂大娘笑著對記者說。

恆力如何師法台塑創辦人王永慶?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聽說你跟台塑集團很熟?

答:我們最早織布的時候,就開始買台塑集團的紗。認識二十年了。他們是值得尊敬的企業,他們做事的務實和敬業精神,值得恆力學習。

王永慶先生在世的時候,我常去走動。南亞前董事長吳欽仁、台化總經理洪福源,我們都認識。

問:恆力是第一個進入PTA跟煉油領域的中國民營企業。你怎麼看當前中國「國退民進」的趨勢?

答:十八大以後,整個國家發生很大改變。

煤礦、石油、礦產、軍工,這些原來國家管制、不允許民營企業進入的行業,現在變成開放啦。

以前政府做,現在民營企業也能做了,而且政府知道放權、知道要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這種思惟現在逐漸變成共識了。

問:為什麼你一蓋廠,就要做到世界最大?

答:我們還在決策的時候,已經有人蓋出單套一百萬噸、一百五十萬噸的產能。因為我後發展,如果我還做跟他一樣大,那我成本一定比他高。所以我直接做到單套產能二二○萬噸。

同行很多人認為,我們不會成功,因為一次規模開得太大了。

但我對提供技術的美商英威達很有信心,所以我一下子做了兩套(後來又加購一套,合計六六○萬噸),果然一開就成功。

這好像九○年代台塑蓋六輕時,人家煉油一次還是一百萬、五十萬噸,台塑一下子幹了八百萬、一千萬噸。麥寮的煉油廠,兩個一起幹到一千八百萬噸。那時候,六輕轟動全球就是這樣。

現在新加坡也拚命上,人家一上就上兩千八百萬噸。又成為新的行業標準。

問:你現在已成為第一個拿到發改委核可,可投資輕油裂解項目的民營企業。計劃何時動工?

答:當然具體時間,得等發改委正式公文批下來。

現在經濟處於低迷狀態,但是跟○八年的金融危機又有點不一樣。

現在有點溫水煮青蛙的感覺。今年中央出台很多經濟振興政策,但我認為依然很艱辛。

在這個時間點投資,有好處也有壞處。雖然經濟情況對我們很不利。但有利於材料設備的採購,投資成本可以大幅下滑。

問:現在石化、化纖業進入「大過剩時代」,你怎麼因應?

答:我們恆力成立二十年,前十年,做什麼都可以掙錢。

可是現在不是,已經競爭到了供過於求。品項做得好,市場就有;做不好,市場就沒有。

我常說,「什麼時代做什麼事」。現在這個時代,要做尖端產品,唯有領導整個市場,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要在全球市場做到數一數二。可以做到,就有市場;不能做到,就倒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