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2014/8/16 「【名人 Talk Show】鈕承澤:成為小時候憧憬的那個我」

【名人 Talk Show】鈕承澤:成為小時候憧憬的那個我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4/8/14
文:盧昱瑩/攝影:王均峰/影音:吳筱菁、闕壯柏/出處:Cheers雜誌 2012/03



導演鈕承澤除了大家認識的狂放、直接,拍片時遇到不順遂會發飆、來回踱步。在經歷拍攝電影《艋舺》與《愛Love》之後,他變得更成熟,懂得與大家分享…
35歲以前的夢想】鈕承澤給年輕人的真心話


電影《愛Love》上映至今,兩岸三地票房已突破新台幣8億元,成為華語電影史上兩岸同時上映且都票房破億的電影。2月初,主要演員和導演鈕承澤在W飯店舉行電影的台北記者會。偌大的宴會廳擠進超過200名媒體工作者,數十台攝影機已經架設好,就等待他們出場。這有如好萊塢電影宣傳的陣仗,台灣電影不曾有過,鈕承澤也表示:「台灣電影最差的時刻已經過去。」

這個外界看起來相當「成功」的導演,卻在接受《Cheers》雜誌採訪時坦承,有的時候,成功是人生最大的陷阱。「因為不小心你的頭就暈了,你會視之為理所當然,可能就會面對下一個崩解。」

這番話,來自深刻的人生經驗。

想成功先立志,步步邁進

17歲演紅國片《小畢的故事》中的叛逆少年畢楚嘉,鈕承澤成名甚早,卻也因此迷失,過著放縱的日子。然而,台灣電影沒落,讓他面臨無戲可演的窘迫,在演藝圈載浮載沉10幾年,人生沒有目標。直到一次跟資深演員李立群聊天,對方一句:「要當成功演員要先立志」,打醒了他。

鈕承澤開始給自己目標:做個偉大的演員。以前拍戲挑三撿四,後來卻什麼戲都接,並大量閱讀、鍛鍊身體,還會從旁觀察燈光、攝影,最後甚至嘗試當個導演。

初試啼聲執導的電視劇《曉光》得到最佳女配角獎;第1部偶像劇《吐司男之吻》在播出第一集的晚上,就開始不斷接到電話,製作人、電視台主管爭相要跟他合作。人生又再度攀上高峰,卻在第2部電視劇回收不如預期之下,受到重擊。

17歲時,鈕承澤就發下豪語,未來要當一個「自製自編自導自演的全才電影工作者」。他不知道自己哪來的志氣,但就像《祕密》這本書所提到的,當他許下這個願望後,真的就一步步朝夢想邁進。「給自己一個很大的目標,但是不要執著於過程和結果,順勢而為,該發生的自然就會發生。」

第一部執導的「偽紀錄片」《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是他人生的寫照,讓他獲得「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2010年的《艋舺》,更是讓他得到當「豆導」之後,最大的肯定。

歷經人生低潮與高潮,現在的鈕承澤反而對於成功和失敗,看得更泰然。

別因害怕失敗而放棄夢想

他認為,就算到達目標的過程痛苦萬分,也不能因為害怕會失敗,而放棄夢想。「如果好好面對失敗,失敗就是生命給你最好的禮物,」鈕承澤進一步說,體會失敗後,「就會有個東西長出來,而那個東西往往會把你帶向成功。」這是鈕承澤經過那麼些年的挫折與磨練之後的切身感受。

「現在的我就是小時候想成為的自己。不一定多有錢、多有名望,不一定被所有人尊敬或喜歡,但是喜歡自己、尊重自己,在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鈕承澤回過頭看鈕承澤,發現當個愈來愈好的自己最重要,汲汲營營、機關算盡去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反而都無法達成。

於是,他把焦點轉移到外在世界,而不是自己的成功。現在要做任何決定前,他只會思考兩件事:第1,我有多想做這件事?第2,做這件事,會不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成功只有甘美5分鐘,之後仍然要面對人生的種種考驗與課題。

直到現在,鈕承澤也還是在面對人生的陰暗和挑戰,但他已懂得帶著幽默感,去欣然接受生命給的一切。

鈕承澤小檔案

導演、監製、演員,國光藝校影劇科畢業。2002年成立紅豆製作公司,拍攝製作多部趨勢劇、電影。導演作品包括《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艋舺》以及今年上映的《愛Lov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