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2014/11/29 「你沒聽說、沒看過的台北──跟流浪漢學街頭生存之道」

你沒聽說、沒看過的台北──跟流浪漢學街頭生存之道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4/11/25
2014/11/17
作者: 陳如翎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41129 - 1

 試著想像一下:當你全身上下只剩十塊錢、颱風天沒有地方遮風避雨、冷颼颼的過年沒有家可以圍爐,這些時候該何去何從?

對萬華的街友來說,面對這些時刻,他們總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方法。

「街遊」從剝皮寮廣場展開,我們參與的是「阿和流浪記」的場次。導覽員阿和剛開始和遊客碰面時似乎有點害羞,不太說什麼話。「阿和,今天穿很帥喔!」、「阿和,說個笑話嘛!」街遊的工作人員好像感受到阿和的緊張,率先與他聊起天來,阿和才慢慢打開他的話匣子,在剝皮寮的百年紅磚屋前介紹起艋舺的歷史和他自己的故事。

戴著導遊帽、身穿藍襯衫、西裝褲後的口袋有些破舊、皮帶上還捆著橡皮筋,曾經阿和也是住在艋舺公園的一份子,如今他成為街遊的專業導覽員,看著從容站在遊客面前說話的阿和,很難想像他過去的流浪生活是如何。

「我叫阿和,就是和和氣氣跟大家逗陣,」阿和用台語述說自己原本是台東人,因為家境不好,年輕時早早就出外打拼,如今待在艋舺已經是第四十二個年頭。雖然沒辦法念高中,但阿和幽默的開自己玩笑:「後來啊,我就直接保送唬人大學了。」

街頭是街友的家,走進街頭細細看進他們的生活

阿和帶著我們穿梭於艋舺的大街小巷,每到一個地點,他總是很容易聊起曾在這裡發生的事。阿和的「演講」功力不可小覷,像是第一站的「長壽茶桌仔店」舊址,就算碰巧遇到休息日沒能進去參觀,他還是能在店門前講古講十分鐘,講到要伴走員Cyndi趕著他到下一站。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41129 - 2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41129 - 3

經過三水街菜市場,阿和回憶起過去:「我也曾經在這裡住過十幾天!」原來以前每當菜市場打烊,攤商們總是會將攤位清洗得很乾淨,雖然空間不大,卻也足夠讓一名街友在那睡覺過夜,甚至是度過風雨。這樣小小的舉動,是專屬於老艋舺人的貼心和默契。

近年來在菜市場過夜的街友已經很少了,大都聚集在艋舺公園。走進龍山寺旁的艋舺公園,長椅上擺放各種食物與衣物,街友們在紙板鋪成的小區塊或坐或躺,一瞬間好像從台北跳進另一個世界。阿和稱這裡是「艋舺動物園」,表示公園裡自成的文化圈常常引起旁人的好奇駐足。

「你們看那椅子上一個紅袋子,就代表一個人。」如果阿和不說,平常人可能不會在眾多雜亂的物品中特別去注意這紅色袋子,這是市政府配給的睡袋,一人一個。到了固定時間,市政府就會派人來清掃放在紅袋子外的物品,但小小一個袋子,怎麼可能裝得完街友的所有家當呢?


經過公園的廊道,有許多阿和的朋友和他打招呼,他們似乎已經很習慣阿和這樣帶著一群遊客逛來逛去。一位街友直接走到阿和身旁聊起天來,此時阿和突然從口袋拿出手機說:「你們看,這支手機是我昨天剛跟他買的唷,3G的,兩百塊。」朋友沒有說手機是哪裡來的,也許就像街友在路邊擺的二手貨一樣,通常是「借來的」,但沒有人在乎這個問題,因為這就是他們生活的方式。

街頭生存法則:流浪有流浪的所在

說起吃,阿和有他自己一套心得,如果口袋只剩十塊錢了,那就到梧州街或廣州街來,買一碗十元白飯,再跟老闆娘討一些滷汁淋在上頭,便能夠填飽肚子。或是到人安基金會登記吃飯,偶爾需要幫忙出公差,阿和說:「你做我呷,我做你呷,不做免呷。」就算是街友,也不能白白拿別人的東西。

以前阿和非常愛喝酒,有句俚語是「孝子感動天」,阿和笑著說他自己是「孝酒感動天」,愛喝酒到一種連上天都會感動的程度,也因此知道哪裡有酒可以喝是件非常重要的事。例如過年的時候,艋舺有名的「刈包吉」會封路四天,辦桌請街友們吃飯喝酒。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41129 - 4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41129 - 5

阿和說:「流浪要知道流浪的所在。」待在街頭上久了,就會慢慢了解哪裡有東西可吃、何處可睡,就連人心的善惡,也漸漸可以分辨。

走過以前的「蝴蝶蘭大旅社」,阿和憶起過去沒有錢可以花用的時候,就會到旅店來找老闆娘,用他的「唬人」功力跟老闆娘要錢,說要搭車去高雄找工作,其實都拿去喝酒了,但老闆娘每次都願意相信阿和,總會提醒他:「阿和你不能拿去喝酒啊!」阿和回憶起這段往事,他說:「從沒有看過這麼慈悲的人。」

就算生不逢時,也要和和氣氣過生活

跟著阿和的腳步逛完一圈艋舺,最後回到芒草心協會所在的三水樓,裡頭就像是一個家庭,遊客們圍坐在阿和的身邊,聽他做導覽最後的分享。當我們問阿和帶了這幾個月的導覽有怎樣的感觸時,阿和突然不像先前那樣滔滔不絕,反而思索了一陣子才開口:「其實,在艋舺這麼久,都會有一種感慨,就是我們生不逢時。」

年輕的時候聽別人說艋舺工作機會多,才會離開家鄉北上打拼,結果卻碰到艋舺的沒落,工作被外勞取代,身體又受了傷,慢慢地阿和就被這個社會留下來了。不只是阿和,艋舺有整整一個世代,都像他一樣被遠遠拋在後頭。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41129 - 6

「時也、命也、運也。」阿和淺淺說出這三個詞,道出他的無奈。他們曾經也很努力,只是這個世界變得太快,他們追不上。

但阿和對於現況並沒有太多的埋怨,就像他在導覽一開始介紹自己「和和氣氣」,這樣的和氣不只用在和他人相處上,更是他的流浪生活哲學。

阿和的樂觀態度,也許有部分來自他的信仰。萬華有一個專門幫助遊民朋友的活水泉教會,曾經有人問教會牧師需不需要捐款或物資,牧師回答:「我只需要你去街上,像對待一般人那樣對待街友就好。」萬華有非常多和阿和一樣的街友,正努力地用他們的方法生存下去,他們只是缺少好的機會,但仍然值得被社會寬容的對待。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41129 - 7

「街遊」讓觀光景點不再只是走馬看花,城市的每一個空間都充滿著人的故事,任何不起眼的角落都可能是阿和或其他街友的家。來走一趟吧!你會發現城市與人的另一種面貌。

(本文轉載自你知我知好學網部落格,歡迎加入FACEBOO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