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4日 星期六

2015/7/4 「只要可以免費退貨就先買再說?有這6種習慣,你就一輩子留不住錢!」

個人成長


只要可以免費退貨就先買再說?有這6種習慣,你就一輩子留不住錢!

摘錄自:經理人 每日學管理 電子報                                 2015/7/2
2015-06-17 11:24 編譯、整理 張玉琦 

經理人 每日學管理 電子報 - 20150704


「為什麼錢包裡又沒錢了」「不是才剛領過錢嗎?」

你是不是也常常發現錢包不自覺地空空如也,卻想不起來錢都花都到哪裡去?資產管理專家大江英樹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人的花錢習慣與心理盲點,提出幾種留不住錢的用錢習慣,看看你中了幾個?

1. 店員問你需不需要集點卡的時候,都會說「好」

產品打9折和給予10%積點回饋,前者的現金折扣是10%,但是後者就不同了。買1萬元的東西,給你1000元的積點,你還得消費折抵,等於買了11000才有1000元的優惠,折扣是1000/110009%。況且,積點還會讓人有要累積更多,捨不得用掉的心理機制,最後積點變成重點,就不自覺愈花愈多。

2. 決定投資方式的時候,總是選聽過的

有次大江在投資論壇遇到一名讀者表他想要開始理財,決定從買外幣開始。大江問他為什麼選外匯?他說因為他覺得股票很難,但是出國旅遊的時候都換過外幣,已經有過經驗。

大江說,這種想法就是行為經濟學所稱的捷思(heuristic),依據自己的經驗,把「容易想出例子」的情況,以為是「比較瞭解」,對外匯這種投資方式產生安心感。把「聽過」當成「了解」,在投資上萬萬不可。

3. 只要看到「免費退貨」,就很容易把東西買回家

行為經濟學上有一種心理機制稱為稟賦效應,指的是人對自己擁有的物品會給予較高的評價,所以拿到手的東西會比較不願意放棄。因此,業者提供免費退貨的服務,先吸引消費者下單。東西拿到手之後,消費者就會高估商品的價值,就算沒那麼喜歡,多半也會決定把東西留下,實際上的退貨率很低。

4. 對「特賣」「打折」等字眼沒有抵抗力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百貨專櫃打折的時候,還會有一區以原價出售的新品區?可是打折的時候根本沒有人要買原價的商品。其實,這是因為人很容易受到參考數字的影響,行為經濟學上稱為定錨效應。

消費者在買衣服的時候忍不住會去比較原價是多少錢,因而有「好划算」、「不買可惜」的心態。原價的新品區,就是在高價區下錨,讓顧客覺得打完折好便宜的手法。

5. 結帳時常常順手買下櫃檯上擺的口香糖和小零食

剛剛在逛超市的時候,商品的價格可是會比較到個位數才善罷甘休,為什麼在櫃台邊很容易順手買東西呢?因為你結帳時的參考點是結帳金額,相較之下覺得買個幾十元的東西也沒差多少。

利用這個心理機制蠶食你的錢包的,像婚禮包套或是裝潢,一開始先收了幾萬元,後面的加值服務,每次幾千元,你也會覺得比起幾萬元來,幾千元事小,很容易就點頭加價。

6. 經常用「犒賞自己」當理由

假設你拿到一筆五百萬的退休金,會不會想說我工作這麼辛苦,先拿一百萬去環遊世界?但表示,你退休後的準備金馬上少了20%。換個方式,如果你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放在銀行裡的五百萬,恐怕就不會花得這麼豪氣。

從行為經濟學來說,這是把不同來源的錢放在不同的心理帳戶。實際上錢就是錢,退休金和薪水的價值一樣,用錢的方式也不應該有所不同。假如想要環遊世界,就腳踏實地慢慢存錢去玩,不要在心裡開一個犒賞自己的帳戶,這樣很容易省小條花大條。


原文來自:PRESIDENT 2015.6.29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