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2015/7/19 「管理辭典」………… (59)

管理辭典

延遲滿足理論
Delaying Gratification

放棄眼前誘惑,追求更長遠的目標

摘錄自:經理人 每日學管理 電子報                        2015/7/17
2015-07-15 15:00 整理.撰文 吳硯文 


經理人 每日學管理 電子報 - 20150719


1960年代,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心理學家華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做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Marshmallow Experiment)。他找來一群4歲兒童,一次安排一位兒童進房間,各發給他們一顆棉花糖,並且跟他們說好,如果他們能夠在研究人員離開的15分鐘內,忍住沒吃掉的話,就可以獲得第二顆糖。

實驗開始後,有些孩子一口就吃掉棉花糖;有些雖然努力抗拒誘惑,卻仍等不了15分鐘而功敗垂成;還有一些兒童成功忍耐了15分鐘,最後獲得第二顆棉花糖。

多年後,米歇爾發現一個現象,當年那些能抗拒棉花糖誘惑的孩子,不論是學業表現還是考試成績,都比其他等不到第二顆糖的孩子來得好,特別是大學入學測驗(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的平均得分,兩者相差多達210分。

不僅如此,懂得克制欲望的孩子長大後,不但較受同儕與老師喜愛、薪水較高,也比較不會有藥物濫用的問題。反之,急著吃掉棉花糖的孩子,無論是於公於私,似乎都比較會惹麻煩。

美國菩及海灣大學(University of Puget Sound)心理學教授卡洛琳.薇絲(Carolyn Weisz),正是這個實驗的最佳註解。當年忍耐了15分鐘後得到第二顆棉花糖的她,四十多年來始終自豪自己是個相當自制的人,「不管訂下任何目標,我都可以排除萬難達成。」

薇絲拿下史丹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博士學位的的成就,也曾獲得《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報導,證實了米歇爾的實驗發現:一個人的成敗,與能否展現「延遲滿足」的能力有關。

轉移注意力,以欲望消滅欲望

實驗過程中,較有耐心的孩子會用手遮住眼睛、轉身不盯著糖看,或是玩弄自己的衣服、踢桌子、大聲唱歌,努力讓自己熬過15分鐘,「他們的欲望並沒有消失,只是被暫時忘記了。」米歇爾因此認為,抵抗欲望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分心,「如果你不停地想著棉花糖,想像它的美味,很有可能會迫不及待吃掉它。關鍵在於,不要去想它。」

要是這個方法太抽象,試試另一個做法:以欲望消滅欲望。

米歇爾再次對一群兒童進行實驗,這次他將孩子們分成3組,並在實驗開始前,分別請他們在心中想著白白胖胖的雲;棉花糖的軟綿口感、甜美滋味;以及鹹鹹香香的餅乾。結果顯示,把棉花糖想像成白雲的兒童,忍耐時間是心繫棉花糖口感兒童的3倍;而將念頭轉移到餅乾上的人,忍耐的時間比誰都還要久。

也就是說,「轉移注意力」(從棉花糖到餅乾)也是抵抗誘惑的好選擇。但要注意的是,你必須確保注意力轉移後的欲望,無法在當下立即獲得滿足。

放長線釣大魚,避免短視近利

「棉花糖實驗」後來成為喬辛.迪.波沙達(Joachim de Posada)的創作題材,在《先別急著吃棉花糖》等系列暢銷書中,透過「成功企業家」和「渴望成功的司機」的對話,說明延遲滿足的重要性。

波沙達在新書《盯住最大的棉花糖》中描述了一段故事,說明了棉花糖實驗在職場上帶來的力量:

有一次喬納森.沛辛前去拜訪客戶,這位客戶想聘請他替公司舉辦一場時間管理研討會。這的確是喬納森的業務之一,但如果他說,「好啊,有多少人,活動是哪一天,要在哪裡舉辦?」他就等於吃下了棉花糖。

相反地,他說,「您好,我所籌辦的研討會向來口碑很好,但是我想先詢問一下,貴公司發生什麼狀況,讓您覺得需要舉辦一場時間管理研討會呢?」這個問題的答案讓喬納森拿到了一張總值120萬美元的訂單。

圖片來源 / Sharon & Nikki McCutcheon via Flickr, CC Licens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