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敵共舞:勁敵讓你更強壯
摘錄自:Career職場情報誌 電子報 2015/7/1
撰文◎李翠卿
加州《動物保護》雜誌一篇關於美洲虎復育的文章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秘魯國家級森林公園為了保育珍稀的美洲虎,建構出最優渥的生存環境,並供應大量牛羊給他做食物;但受到妥善照顧的美洲虎卻無心狩獵,整天待在有空調的虎舍裡吃飽睡、睡飽吃。
後來動物行為學家引進幾頭美洲豹投放進虎園,原先懶散的美洲虎態度丕變,積極巡視地盤,驅逐外來者,恢復怒嘯山頭的王者之風。
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類)都是一樣的,沒有敵人,也就沒有不斷進步的絕對必要,競爭對手的存在,一方面能累積經驗和信心,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因驕傲或怠慢而滅亡。
敵人,能讓你更強壯
敵人,通常比朋友更能激發人的潛能。
中國大陸田徑選手劉翔就是個典型「遇強則強」的運動員,渴望與高手對戰,提高自己的實力。他的教練孫海平坦言,若是對手不強,就會很放鬆地準備比賽;但若是跟世界第一田徑選手強森這種高手同台競技,他往往能發揮超乎平常的水準。
競爭對手也是航向成功的參考座標:設定一個假想敵,然後努力超越他。當然,這個假想敵的實力一定要在自己之上。
知名企業甲骨文CEO賴瑞‧艾利森(L. Ellison)習慣先設定一個目標,然後再設法消滅對手,勝過這個對手以後,他會選定另一個新的對手繼續挑戰。20年來,甲骨文過關斬將,一步步往前推進,爬到今天全球第二的地位。
內部競爭:苗疆養蠱法
除了外部競爭,有些公司還會運用「內部競爭」的方式提升員工素質。在傳播圈,部分媒體會在同一條路線上安置多個新進記者,讓他們彼此競爭,這種讓員工較勁的訓練方式固然招致「苗疆養蠱」(在容器內放置各種毒物,讓他們彼此吞噬,留下最強者煉製成蠱)的非議,但若在良性競爭的情況下,確實能在短時間內,培養出抗壓性、企圖心俱強的記者。
其實,辦公室同事間的關係本來就是既合作又競爭的,同事的能力愈強,無形中也會敦促自己提升實力。只不過,這種競爭必須被約束在良性互動的範圍內,才有正面效應,若是演變為剪除異己的「鬥爭」,無論對組織或對個人,都只有負面傷害。
棋逢敵手是一件過癮的事
企業常將競爭對手視為一種威脅,必須徹底殲滅才能高枕無憂,但對個人來說,敵人有時候幾乎是一種生存的意義。
棋逢敵手,是一件很過癮的事。
在運動場上,這種情形尤其明顯。網壇名將山普拉斯2002年美網公開賽重新贏回暌違26個月的冠軍寶座時,談到對手阿格西,用一種英雄惜英雄的口吻說,「阿格西是位可敬的對手,他激發我全部的潛力。」
同年11月的上海大師杯網球賽,山普拉斯未能出賽,阿格西深感惋惜,嘆道,「他的存在讓我的存在更有意義,他不能來,我很遺憾。」
與旗鼓相當的對手過招,其實是一種彼此提升的過程,因為不想被比下去,就會努力加強自己的裝備。當打遍天下無敵手時,反而是最寂寞的時候。
某一齣已下檔的八點檔商戰連續劇曾炒熱過一句名言,雖是戲劇對白,卻把現實生活中「競爭」的意義描述得十分傳神:「你若是想要成功,你需要的是『朋友』;你若是想要非常成功,你需要的是『敵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