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2015/3/3 「「我覺得...」這個超糟糕的開場白,你還在說嗎?」

「我覺得...」這個超糟糕的開場白,你還在說嗎?

摘錄自:經理人 每日學管理 電子報                        2015/3/2
2015-02-16 15:00:00 作者亨瑞克.費克塞斯(Henrik Fexeus

經理人 電子報 - 20150303

如果你不想去開會,你會用下列哪一種方式回話?
A.「這個會我非去不可嗎?」
B.「你覺得我不去開會,你有辦法搞定嗎?」

「這對我有何影響?」

「這對我有何影響?」每當我們看到、聽到、或經歷某件事,最早掠過腦海的,就是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我們每天都問自己好幾千次,甚至是不加思索地問。我們提出的下一個問題是:這件事對我有沒有好處?若有,是什麼好處?要確定你隨時都站在談話對象的角度處理這個問題,即使他自己從未說出口。這麼做將使結果大不相同。我個人喜歡花最少的力氣達到最大的成果,而這也是這項技巧一個明顯的特色,說穿了也就是何時該說「你」這個字。

試著盡量多用「你」這個字開口說話,這麼做就是在優先考慮對方及其利益,也是請別人幫忙的一個妙招,比如說,假設你不想去開會,如果你說:「這個會我非去不可嗎?」聽起來好像你只考慮到自己的利益,而你得到的回答也會反映出這一點:「也許你偶爾應該考慮一下別人的立場,要是每個人都像你這副德行,那公司還怎麼經營下去?」

反之,如果你是從對方的立場來描述情況,要提出的問題應該是:「你覺得我不去開會,你有辦法搞定嗎?」現在的問題已經不再是你去不去,而是對方是否有能力獨當一面,而對方通常是可以處理的。「安啦,要是你去不了,你的事我會幫你搞定的。」

所以不要說:「我需要幫忙」,而該改口說:「你能幫我嗎?」從純語言學的角度來看,差異可能不大,但聽到的人心裡會怎麼想,差別可就大了。在第一例中,你只是在說你需要幫忙,卻把該怎麼做的問題丟給了和你交談的同事,而他可能一點也沒有要幫忙你的意思。在第二例中,你是讓對方自問是否能幫你,如果可以,他就會行動。

這個方法適用於你說的每一件事。讓你說的話更涉及到對方這個人,跟談話對象解釋你提到的事對他有何影響。不要說「做得很好」,而要說「你做得很好」。

若想提高別人參與的意願,你可以說:「你會看到結果正如預料」,不要只是說:「結果正如預料。」

別跟老闆說:「週五要開會」。改說「週五的會您會去,對吧?」讓老闆個人也涉入其中。

「這對我有何好處?」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都一直在處理第一個問題(「這對我有何影響?」),接下來要處理第二個問題(「這對我有何好處?」)。如果你希望女朋友做你正在請他做的事,就要說清楚那件事對他有何好處。如果你這樣問他:「梅莉.史翠普拍了一部新電影,應該會很好看,星期五你要一起去看嗎?」他會這樣想:「他說應該很好看,可是我會覺得好看嗎?」要是你換個方式問他:「你一定會喜歡梅莉.史翠普的新電影,星期五跟我一起去看吧!」你已經回答了這件事對他有何好處的問題:他會喜歡這部電影的!

當然,他可能還是會問自己,或問你(這比較有可能)為什麼他會喜歡這部電影,是劇本有趣嗎?還是有什麼特殊效果?請注意此時發生的狀況:他在請你幫他確定他會喜歡這部電影,他會不會喜歡這個問題已不在考慮範圍內了,現在的重點是他為什麼會喜歡。

通常你甚至不會被問到這種問題。一般人傾向於能不動腦就不動腦,因為思考是很費力的。既然你幫他做了思考這件事,替他決定他對這部電影有何感覺,也告訴他去看這部電影對他有何好處(也就是愉快的電影觀賞經驗),他自己就不用傷腦筋了,這對他來說是件好事。畢竟,在成長過程中,我們身邊總是有人告訴我們該怎麼思考(例如長輩、教師等),而這是一個我們很容易又陷入的習慣。

開口先說「你」這個字,讓別人知道你正在為他們著想,接著再解釋這件事對他有何好處,對方就會按照你說的每句話做,即使那根本只是你為自己著想,一時興起的念頭。

這樣說讓讚美的效果倍增

「你」這個字恰巧也是恭維別人絕佳方式的關鍵。一般的恭維話,例如「我覺得你的夾克真的很酷」,問題出在雖然讚美的是穿夾克的人,焦點卻被轉移到說出這句話的人身上,因此強調的是說話者的意見,而不是這件夾克。

恭維的效果可以增強數倍,只要確定焦點會停留在你恭維的對象身上。再次提醒,開口要先說「你」這個字,不要說:「我覺得你的夾克真的很酷」,也不要說:「我覺得那次活動你講得很棒」。不要再談論到你自己了!應該改說:「你穿這件夾克真的很酷」,或者說:「你那次活動講得很棒」。

(本文轉載自圓神書活網,原文請點此。)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