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

2015/3/14 「先要「做對的事情」,再「把事情做對」」

先要「做對的事情」,再「把事情做對」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5/3/10
2015/03/09
作者: 呂理正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50314

記得小時候常常聽長輩說:「把事情做對」, 當時年紀小,常常會把這句話當做是我做錯事情。後來年紀漸長,被管與管理的經驗增加,書也讀多了,才發現「把事情做對」這句話是建立在先「做對的事情」上。換言之,整個句子應該說:「做對的事情並把它做好」。

十幾年前我在大學教行銷學時問同學「把事情做對」跟「做對的事情」這兩句話哪一句是對的時,百分之八十的人都說「把事情做對」,現在反過來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投「把事情做對」的票, 表示現在這個觀念也普及到大部分人。但是我繼續問他們:「你在做事或做決定前,如何會知道你是在做對的事情?」時,全部的學生都無言以對,全部眼睛都看著我,好像這個問題是他們有生以來第一次被問到,或是這輩子第一次去思考。這個問題我現在也問我在企業上課的聽眾,絕大多數也無法回答。

其實這個問題的解答也是我在看到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一本管理書(我已忘記書名,他的書太多了)中所提及的一個觀念時,我突然豁然開朗並開始思考我在讀那本書之前四十年的人生生涯所經歷的所有失敗事情,也讓我檢討並知道為何失敗,這個觀念也巨大影響我未來的工作與人生。

他說人的思考,決定,執行是經過四個過程:Data(資料), Information(資訊), Knowledge(知識), Wisdom(智慧)每個過程都有一定的步驟,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完全走完。意思就說,不是每個人或每件事情都會走到「智慧」這個階段。他在提及這個觀念時並沒有解釋很詳細,我現在就以個人的經驗來詮釋這個觀念與步驟。

我先以公司財務長做財務決定這個例子來解釋。所有的財務報表都是經由每日的一筆筆交易所產生,在簿記或初會來說就是一筆分錄,每天數以千筆的分錄就是Data(資料),分錄要成為財務報表要經過:T型帳,製作工作底稿,調整分錄,編試算表,然後才能成為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這時候這些財務報表就是Information(資訊)。所以說由Data(資料)Information(資訊)是要經過資料的分類,整理,歸類,組合才能成為可以讀的資訊。

財務長拿到這些Information(資訊)後,他要做財務決定到執行然後得到結果,這個結果就是Knowledge(知識)所以說從Information(資訊)Knowledge(知識)是要經過對資料的解讀,判斷,然後下決定。其執行結果大致上分兩種,成功或失敗,這兩個結果就是Knowledge(知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經驗(Experience),一般人的過程到這裡就會結束,但要如何從Knowledge(知識)Wisdom(智慧)其實很簡單,做決定者要知道這個決定為何會成功或失敗,並且在下次類似的情況做決定時不要再犯錯。記住,從Knowledge(知識)要到Wisdom(智慧)就是知道為何犯錯並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或古人所說的不貳過。就因為擁有對這件事的智慧後,下次遇到相同的事時,你就會”做對的事”而不會只把”事情做對”。

這四個過程,每一個過程都有其價值(講白的就是薪水),我以國內投信業來解釋。投信都有產業分析師,這些人大都是國內外知名企管碩士,他們的工作就是拜訪公司,蒐集產業資料,分析各公司財務報表後就寫產業或公司分析報告(請注意,這個報告的完成都有走完四個步驟,差別只是最後報告的精準或是達到Wisdom(智慧)多或少)他們的薪水應落在五到十萬左右(在公司職務定位,他們就像財務部記帳及製做財務報表的會計人員一樣) 這份報告對產業分析師來說就是Knowledge(知識)Wisdom(智慧),但對投信的基金經理人來說這份報告只是Data(資料),經理人自己要從眾多的產業報告來整理出他自己的Information(資訊) ,再由整理完畢的資訊再來決定投資標的與買賣價格,投資結果(贏錢或輸錢)就是他們的Knowledge(知識),一個經理人在這階段的薪水應至少落在二,三百萬。投資有賺有賠,一個明星經理人若能反省為何當初做錯誤的分析與投資決定,然後知道下次投資時如何避免再犯類似的錯(下次不犯錯就是下次投資成功,意思就是賺錢啦),他就擁有Wisdom(智慧),所以他在做下次的投資決定時就是「做對的事」,這時他就有機會成為明星基金經理人,年新就可上看五百到上千萬。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想要賺多少錢,就要看自己在公司上建立的價值。

以上我所舉的例子不是只能用在工作上,就如我之前寫過的文章所敘述的我的信念: 行銷與管理應常用在生活上。我們每天從一早醒來到晚上睡覺這段時間,就一直在做決定,每次決定的結果都是人生的經驗,我們如何能活的快樂(家庭和樂少吵架)與有效率(就是不要加班),就是常做對的事情,少犯錯。人在做決定之前並且在做對的決定之前,一定會走完這四個步驟。我們不是常聽到某人又遇人不淑,怎麼每次找的男()朋友都是一樣爛等等很離譜的八卦,我想他們就可能只有走到Knowledge(知識),還沒走到Wisdom(智慧),甚至許多人從Data(資料)就直接跳到Knowledge(知識)的過程吧!

其實每個人不論他是凡夫俗子,達官顯貴,沒讀過書的,或是學到超博士的都無法離開這個步驟。每個人都擁有其個人在處理事情的智慧,差別的只是有人經驗多智慧多,經驗多智慧少,經驗少智慧多,或是經驗少智慧少而已。佛說每個人都能成佛,只要大家能明心見性。我說每個人都能成為生活上的智者,只要大家能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練習這四個步驟。我能在四十歲後工作不加班,都拜此步驟的幫忙,因為多做對的事情,績效就會好,少犯同樣的錯誤,就少花時間在擦屁股的時間,剩下的時間就可以用在生活上,用同樣的方法用在下班後的生活上,就可以增加親子與夫妻間的關係,這樣公私兩相宜,職場上班族要的也不過如此,不是嗎?

(本文作者呂理正為「Polycom」台灣區總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