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10問吳興傳
摘錄自:講義雜誌電子報 2015/3/11
2015/03/11 第795期
文.採訪/胡佩瑛
知名馬拉松運動員,創立中華民國慢跑協會、臺灣抗癌協會,他於2011年開始發起「癌友單車環臺」活動,獲得熱烈回響。曾牽引盲人跑者參加世界各大馬拉松,率領盲胞登上玉山和富士山,獲選亞運馬拉松陪跑教練。2009年診斷出罹患大腸癌三期,並歷經妻子罹癌、逝世之痛,他沒有被命運打倒,幫助、鼓勵癌友藉由運動走出恐懼、活出自我,並於日前出版自傳《跑出生命力》
在自傳中提到,你的跑步生涯有三個階段,可否聊聊這三個階段的心境轉折。
小時候,我的夢想是成為運動員,但一六三公分的我因體格限制,無法進入學校體育隊。十六歲我志願去讀陸軍士校,後來進入高雄鳳山步校的跆拳訓練班受訓,那段服役時期,我開始每天跑步,也知道自己很能跑。
一九九二年,我開始嘗試長跑,個人全程馬拉松最佳紀錄是兩小時五十二分,名次常在十名以內,就這樣跑了近十年,長期使用過度的雙腳發生病變,開了人生第一次刀,跑步成績已不如以往。沒想到,在開完刀後半年,張文彥出現了,他是臺灣第一位全盲跑者,他想跑步,希望由我來帶他、訓練他,幾經考慮,我決定投入視障朋友陪跑訓練,因此陪跑了十二年。二○○九年,我確診為大腸癌第三期,經過十二次化療,老天爺讓我活了下來,我因此有了帶更多癌症朋友去運動的構想,並積極策畫「單車環臺」活動。
第一個十年我為獎金、獎盃而跑;第二個十年,我帶領視障跑友而跑;接下來,我將為自己、為更多癌症朋友的健康與夢想而跑。我很為自己「願意轉換」的抉擇感到高興,要是當初我為了自己賽程再跑下去的話,我也許就無法經歷完成別人夢想的感動。
請聊聊當初帶領張文彥陪跑的經驗或難忘的事。
因為沒有經驗,一開始花了許多時間磨合與研究帶跑模式。我們先用毛巾嘗試,但在有速度感的移動中,毛巾很容易沒抓緊而滑掉。之後參考國外資料,發現五十公分的「牽引繩圈」,剛好適應他和我的身材,腳不會卡到、踩到,也不會因太長抓不回來。我跑在他的左邊,操場練跑時,採逆時鐘跑,張文彥因此產生離心力,我拉著繩子,繩子就拉緊了。如果我在他右邊,他因離心力會直接往我身上靠而影響步伐,這中間都有些有趣的科學與學問。
在帶跑以前,先建立感情、吃個飯、聊聊天,慢慢培養默契,不然路上只會拉拉扯扯,他往前你往後,力量就抵消了,我腳幅多少、他腳程多快,了解程度影響信任與否,這些都成為這步跨得出去跨不出去的重點。陪跑過程,我是張文彥的眼睛,用繩子引導他方向,也間接把臺灣視障跑步風氣帶了起來,到今天臺灣已有二十多位視障跑友,我與張文彥一起達到巔峰的時刻,很難忘也很美好。
你認為馬拉松的精神是什麼?
馬拉松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要跟人家比,跟自己比,跟自己的昨天比。馬拉松是很苦很孤獨的運動,但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跑,因為他們「享受裏面的痛苦」。有人說,馬拉松跑到三十八公里,會歷經最沈重的撞牆期,會產生很多放棄的念頭,身體的痛苦也到了極致,身上沒有一塊肌肉是舒服的。但這個牆不撞過去,就不會成功,這是跟自己的意志力在搏鬥,就好比早起跟睡神搏鬥是一樣的意思,那也是天人交戰。所以跑馬拉松沒什麼技巧,就是「咬得住痛苦」,一口氣放掉的話,就會愈落愈遠,很難再追回來。不過一場大病之後,現在我更覺得,馬拉松,不管快慢,只要有速度,就會到達終點。我開始了解自己的極限,快慢無所謂,只要保持前進,不要停下來,終會達到目標。
罹癌後,為何堅持每天運動?
多年的運動習慣,培養我堅強的意志力,但癌症在我身上沒有造成太大影響,這可能是長期運動帶來的好處,讓我有體力應付治療階段的消耗,但心理上卻面臨了極大的恐懼。目前臺灣對癌症、重大疾病的心理學治療,還沒有很完善的資源,我心念一轉,其他癌友一定也跟我經歷了這樣煎熬的過程,因此決定辦活動,帶癌友走出家門運動。我在辦公桌放了一個小棺材,每天看到他就提醒自己,「我不運動,我會進去」。我也體悟到,對許多癌友來說,運動是為了延續生命,而不是為了挑戰生命。
為何堅持每年舉辦「癌友騎車環臺」活動,未來還有什麼計畫?
這個活動直接、間接產生的效應很大。臺灣抗癌協會每年十一月舉辦「癌友騎車環臺」活動,因聯繫工程浩大,必須於四月份就開始籌備並完成報名,而報名成功的病友就要在這半年的時間,訓練體能,把自己練得很壯、很有活力。我們每個月都有團練,並鼓勵家人一同參與,一起騎車,建立感情。我們就像朋友相聚一樣,不談藥,談運動,心理層面很快樂。人體需要運動,培養病友正常運動、生活習慣,讓心靈有個健康的出口,完成環島,更為病友建立很大的信心。
能把一個癌症朋友帶出來,等於把一個癌症家庭帶出來,「我連環島都可以做得到了,癌症算什麼?」沒有這種鬥志的話,怎麼產生意志力?環島成功,代表你很健康。我們鼓勵團練、環島行程,家庭成員一起參與,一個兒子陪著生病的父親騎車運動,這個畫面多好多感動,也有夫妻檔、兄弟檔,這樣運動的歷程與喜悅跟家人一起分享,家庭氣氛獲得改善,你會真的忘記自己有生病。
環臺時,我們有保母車,只要你累了,你就上車,十天行程共一千一百公里,你一天騎一公里都可以,不強迫,重點是,讓你體會運動的重要,及感受臺灣的美。
現在與癌友騎車環臺抵達終點的掌聲,跟過去自己跑步所獲得的掌聲完全不一樣,回到終點時,癌友家人的歡呼聲令人震撼,現場那種榮耀,每個拍照情景,現在還是很難忘,那種因別人快樂而產生的快感與滿足感,特別強烈。所以為了更多癌症朋友及家人,我們堅定每年續辦活動的信念。今年開始,將增加六月癌友登玉山活動,一年兩個活動,讓癌友看見更不一樣的自己。
「癌友騎車環臺」活動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舉辦這樣的活動,我們是完全不收錢的,但我幾乎不曾為錢煩惱過。臺灣是個資源豐富又友善的地方,每次五、六十位騎士,有時包含家人、在地陪騎,十天的吃喝拉撒,都要由我們張羅,所以我們曾去寺廟香客房、學校、活動中心借住,跟十五個縣市都有配合。前臺北市長郝龍斌,是最支持我們的縣市長,提供小型巴士及醫師隨行,協助了四年。
我最大的壓力是,要把他們好好的帶出去,好好的帶回來。曾有一位過世隊友的太太、兒子來找我,跟我說,「吳教練,感謝你,讓我先生最後這四、五年過得那麼快樂。你辦這個活動,讓他有一個生活出口,每天去運動,蹦蹦跳跳的。」這件事曾帶給我打擊,但家屬的話,讓我體會到這個活動對癌友及癌症家庭所產生的價值與重要性,我希望能一直把持著這份心努力下去。
曾經有什麼事情,讓你一直到現在都還覺得後悔?
以前,我為了運動、自己的興趣,長期忽略我太太,二○○九年我太太因腹部腫大去醫院檢查,才發現罹患卵巢癌第四期。之後我也發現罹癌,頓時人生一片黑暗,而我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
我太太在過世前一直堅持著一口氣,從六十幾公斤瘦到三十幾公斤,當時我正在做化療,她在安寧病房對我說,「我們有一個人要留下來照顧孩子,當然是你。」我被她的母愛感動但又不知所措。她就撐著那口氣不斷,一直撐,撐到我化療結束,「你別再撐了,我們下輩子再續前緣吧。」當時我已做完十二期化療,對她說完這句話,三天後,她就走了。我一直很後悔沒有在太太生病前多關心她,照顧家裏,但安寧病房的那段時間,我重新發現太太的好,我跟她的心比過去許多時間都要貼近,她帶給我往後人生最大力量。今天如果她在天上有知的話,知道我因為她而改變,無形中改變了其他人家庭,我相信太太在天上也會很欣慰。
那麼你跟孩子的關係呢?
我在生病前,與家庭及孩子都比較疏離,之後經歷太太去世,我必須一肩扛起母親責任。我是火爆脾氣,一開始只會打罵,孩子們會反彈,門也被孩子踢破。這幾年下來,發現行不通。我把門修好後,自己想法也改變了,我發現父母過於擔心是多餘的,像有時候在路上看見父母幫孩子將書包捏著往上提,我覺得沒有必要,該承受的還是要承受,不該承受的,就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
人有生存的本能,讓孩子自由發展。我的母親也早逝,知道兩個孩子欠缺什麼,所以選擇把他們當兄弟,關係反而變好許多,關係也更親密。現在他們會叫我「老頭」,我開心接受,然後我就叫他們「小頭」,就當兄弟一起玩鬧。有時帶他們去當活動志工,進入彼此的生活,我們會勾肩搭背,還會比誰的力氣大,但我持續運動,力量也不輸他們。
如果想開始跑步,你有什麼建議?
還沒開始運動以前,最好不要去柏油路水泥地跑,因為那裏硬度過大,所以我會建議到學校操場的PU跑道練習。練跑約三個月,讓腳的強度適應硬度,身體機能適合跑步,再嘗試在水泥地跑,如果一下子就在硬度過大的地上練跑,不到三五天,可能因此受傷,你又要停一、二個月不運動,鬥志就消磨掉了。另一個重點,鞋子要買好一點,換鞋容易換腳難,每種類型的鞋子都有它的功能性,慢跑就買慢跑鞋,想跑馬拉松就買馬拉松專用鞋。如膝蓋、腳踝不好,可保養周邊肌肉的組織群,以防受傷。可以先去操場練短跑,將周邊肌肉強度練起來,習慣這樣的反彈力量,再來練習長跑,循序漸進,不要運動過量,以免軟骨受損。
了解自己的身體很重要,並試著找到自己適合的運動方式。如是癌友,當你覺得疲倦,你可能需要先試著停下來,不強求。曾經有一個年輕人,他失戀了,從失戀的那天起,他每天跑十公里來抒發自己心情,到現在他八十歲了,他還是跑十公里,因為最適合他的運動方式與長度,就是跑步十公里。
你心中最幸福的片刻是什麼?
最開心的,就是一起運動的五十位癌友,目前沒有人再回醫院,快樂的在運動場上。我覺得老天爺很厚愛我,兩個兒子平安長大,也讓我平安度過癌症五年觀察期。雖然我生病了,卻因此轉變跑道與觀念,這個病讓我接觸到更多人,在我的專業領域裏幫助他們。幸福,莫過於發現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感覺生命更圓滿了。活動我會繼續做下去,讓更多人感受到運動的快樂與可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