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代貧窮翻身的「富一代」
摘錄自:Career職場情報誌 電子報 2014/10/1
撰文◎高永謀
「小富由儉,大富由天」,除非幸運中樂透,否則想要「脫貧入富」,唯有靠著勤勞加節儉。
「年輕時,我把一部分薪水依照政府預算的方式,編列第一、第二預備金,非有必要絕不動用。」事業橫跨營建、房仲、會計、律師事務所,現任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的林敏弘,17歲便遭遇父喪,不但得一肩扛起家計,還得照顧弟妹,但靠著過人的勤儉,終於躋身資產殷實的企業家。
代父還債 17歲撐起家計
出生於台中鄉下的林敏弘,14歲時父親心臟病發,以他為保證人借錢治病。雖然當時兩位兄長已經成年,但債主認定「古靈精怪」、成績較優的他,將來才有可能代父還債,因此指定他為保證人。這使得林敏弘從青少年起,便嘗到負債的辛酸。
「我從沒抱怨過,父親早已言明,栽培我讀書,是希望我撐起整個家。」林敏弘父親過世後,他隔天便將遺體下葬,否則根據習俗,棺木得在家中停留4個星期,光是供應弔唁親友的飯菜就吃不消。為還清父親遺留的債務,他被迫賣掉自己分配到的田地。
在台灣社會傳統中,賣田被視為大不孝,林敏弘雖有不得已的苦衷,身為族長的堂伯卻大為震怒,要他在父親靈前下跪,簽下切結書,保證將來就業之後,將賣出的祖產買回,倘若地主不願出售,就得購置2倍的土地。
決定靠考試來改變命運
學生時代林敏弘節儉的程度,實非當下年輕人所能想像。一天3餐經常只能吃1餐,午餐就跑到舊書攤看書,因為連便當都帶不起。他也買不起雨具,就算淋成落湯雞,也只能靠體溫讓衣服慢慢變乾。然而,他拒絕被惡劣的環境擊倒,決心靠考試扭轉命運。
「還沒當兵前,我就考上了書記官。」林敏弘說,他一退伍就有「鐵飯碗」可捧,但由於看不慣法庭上的連篇謊話,於是再度通過公職考試,轉任台灣省審計處審計,展開為期10年的審計生涯,「只要有可考的證照,我都會去考,還被朋友戲稱為『考棍』!」
「用功讀書考證照,我根本沒時間花錢,錢自然就省下來了。」對於家境不富裕的人,林敏弘認為在求學時,可將考公職當成第一階段的職涯目標,因為公務員起薪較高、福利較優、工時較正常,只要省吃儉用努力儲蓄,就能快速還清學貸、存下人生第一桶金。而且有些公務員的視野與接觸層面,並不輸給民營企業,堪稱人生坦途的跳板。
全國最年輕的審計主管
林敏弘說,若能做到「老闆不幫你加薪,都會感到不好意思」的地步,升遷加薪將是水到渠成。不單民營企業,公務體系也是如此,林敏弘靠著過人的勤奮,30歲就升上全國審計體系最年輕的9職等主管。
「年輕人除了存錢,也得存人脈。」林敏弘奉勸公務員,不能有「老大」心態,要多幫忙民眾、同事,未來倘若需要對方協助,才不會碰釘子。以他自己為例,在創業之後,經常得跟政府機構打交道,過去的好人緣,讓他的事業相當順利。
30歲時,林敏弘離開公務體系自行創業,3年就實踐對堂伯的承諾,重新買回土地,更靠著投資房地產、開設會計師事務所,實現致富的夢想。
處境再惡劣 不能喪失鬥志
僅有國小學歷的佳龍科技董事長吳耀勳,同樣自幼便把「吃苦就是吃補」當成座右銘,14歲便離開故鄉,到台北西門町當銀樓學徒,還當過建築工人,最後靠著投入廢五金業而致富,成為台灣首屈一指的環保企業家。
即使佳龍年營收已超過70億元,但吳耀勳依然儉樸自持,還使用一般手機,不肯改用智慧型手機。出生在雲林縣台西鄉的他說,50、60年代的台西,比非洲好不了多少,多數台西子弟國小、初中畢業後,就得前往大都會討生活,他也不例外。
吳耀勳不堪回首地說,銀樓老闆相當苛刻,他不但常吃不飽、無法洗熱水澡,甚至睡覺連張木板床都沒有,就用2張椅子加板凳,湊合睡了3年,連翻身都難。
憑著早年在銀樓業的經歷,吳耀勳在1980年時,發現了回收廢五金的商機,剛開始別人開卡車,他只能騎摩托車運送廢五金,後來轉型處理高科技廢棄物,事業版圖也擴及海外。
「就算處境再怎麼悲慘,也不能喪失鬥志!」吳耀勳說,倘若當年他放棄希望,不願苦撐待變,今日根本不可能是股票上櫃公司的負責人。3個小孩在他的身教下,也從小就進出工廠,「年輕人若不想變成好逸惡勞的草莓族,就應該偶爾陪同父母一起工作,才瞭解職場的辛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