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一輩子受用的難聽話
摘錄自:Career職場情報誌 電子報 2014/6/4
撰文◎林郡妙
對成功的人來說,每一句難聽的話,都是一個激勵。
「全球最大癌症原料藥廠」台灣神隆,10幾年前創立時沒有人看好。創辦人詹維康當初看好原料藥生產的前景,卻在集資創業過程飽受冷嘲熱諷,爭取行政院開發基金的投資時,更被質疑「毫無開發價值」,認為原料藥在台灣無立足之地。但詹維康堅信「只要能撐下去,總有一天會賺錢!」他的遠見與不畏批評,終讓台灣神隆苦盡甘來,2006年轉虧為盈,往後每年獲利成長率高達2位數,成為台灣營業額與獲利最高的藥廠。
麵包界的「台灣之光」吳寶春,以「米釀荔香麵包」奪得素有「烘焙界奧林匹克」之稱的法國「世界盃麵包大賽」首屆麵包大師賽冠軍,在研發這款冠軍麵包的過程中,不斷聽到「不好吃」的刺耳批評,甚至有朋友認為根本沒勝算,告訴他「不要拿去參賽了。」此話卻刺激了吳寶春,他堅持要做到大家都說好吃為止,終於如願拿下世界第一。
流行歌曲天后蔡依林出道至今年,一路在難聽話中挺過來,因為她從長相、造型,到歌聲、表演都有人毒舌批評,但她卻愈挫愈勇,建立起天后地位。她在拿下金曲獎最佳女歌手時有感而發地說:「要謝謝曾經很不看好我的人,謝謝你們給我很大的打擊,讓我一直很努力。」
人在被罵中成長
《被罵的幸福》作者川澄祐勝說:「人的一生在被罵中成長。」
川澄祐勝是一間每年有200萬人參訪的日本名剎住持,他說多虧師父的嚴詞責罵,才造就了今天的他。他分享了自己被罵的故事:川澄的寺廟每年都要參加日本的「文化財產防火日」,有一年由於演習規模盛大,前來幫忙的消防人員很辛苦,師父知道川澄忙於準備,於是吩咐別人把防火演習結束要送的禮打點好。川澄聽到後急忙在旁插話:「我已經打點好了。」沒想到師父竟然怒罵:「我不是跟你說話!」
被罵的當下,川澄實在不解,自己做了萬全準備為何被罵?仔細思索後才領悟,師父不滿的是他搶先爭功的念頭。他反省自己確實很希望別人肯定他是個「機靈的人」,但這種自命不凡的念頭,被師父一眼看穿了。他對於師父能觀察到連他自己都沒發現的傲慢心,佩服得五體投地。
匯豐(台灣)商業銀行台灣區人力資源處資深副總裁陶尊芷說:「在職場上碰到一位很兇的主管,是很幸運的事,」她解釋,主管會表達對你的不滿,就表示對你還有期望,希望你改變現狀、好還要更好。川澄祐勝也說:「如果一個人沒有責備的價值,別人是不會罵你的,被罵就證明別人認為你是個值得罵的人,因此你要滿心感謝。」
逆耳的話聽進去 距離成功就不遠
美國創意思考大師賽斯‧高汀(Seth Godin)說:「建設性的批評是進步的原動力。」
日本首富、亞洲最大平價服裝品牌Uniqlo創辦人柳井正,在1995年Uniqlo業績正好的時候,祭出高額獎金公開徵求批評,他認為難聽話雖刺耳,卻蘊藏寶貴的建議,有助於產品好上加好,能把難聽話聽進去、並著手改進的人,距離成功就不遠了。
批評,讓人進步,精英公關集團執行長嚴曉翠最知道。在初入職場時,一句主管的難聽話徹底改變了她的為人態度,她說:「我每天努力工作,表現也很積極,連別人不願做的事都甘願承攬,但有一天主管卻告訴我:『你上下的人都沒有人想跟你工作。』」聽到這句話,嚴曉翠感覺好像被人捅一刀一樣,她不懂:自己為公司鞠躬盡瘁,為什麼得不到支持?她開始思考自己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後來終於明白,公司是講求團隊合作的環境,光一個人拚命衝是不行的,她嘗試修正個人作風,學習圓融處事,與同事的關係改善了,後來爬到了執行長的地位。
生命的貴人 是嚴厲對待你的人
有時候刺激你進步的難聽話,不見得盡是責罵,一個直刺你心的舉動,也會是場超級震撼的教育。
陶尊芷大學時期,就因為一個動作與一句話改變她的人生:當時她在美生總會(共濟會台灣分會)打工,會員全是政商界有頭有臉的大人物,每次會議都是全程英文進行。有一次總幹事要陶尊芷負責會議記錄,當時英文還相當「菜」的她,硬著頭皮接下任務,認真地用錄音機錄下全程會議,回家後聽了無數遍,終於整理出紀錄。但總幹事看到會議紀錄的反應,卻讓她一輩子也忘不了:「他僅僅看了幾秒,就把它揉掉,丟進垃圾筒裡,一句話也沒有說。」陶尊芷嚇得立刻反省:「我馬上回去重寫一遍。」重寫的過程中,她有問題立即發問,再請其他前輩幫忙抓錯字,第二回終於沒被退件。
後來換了新主管,這回工作是要幫忙回覆會員寄來的信,陶尊芷才回了兩、三封信,新主管就帶著一張紙來找她:「這是回信範本,以後我告訴妳寫範本上的哪幾點,妳就照著打上去就好!」
陶尊芷說,兩位主管都沒有直接罵人,卻可從他們的回應中知道:「在這裡,英文不好,什麼事都做不了!」這也讓陶尊芷驚覺自己的不足,「他們是我的貴人,嚴格的要求讓我發憤圖強,大學畢業後,我到任何一家外商公司上班,英文再也不成問題。」
先動氣的人就是輸家
誠如197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物理學家Burton Richter所言:「當一個人受到責備之後仍能保持謙虛,那才是真正的謙虛。」忠言總是逆耳,聽到刺耳批評還能平心靜氣接受並反求諸己,絕對屬於最高境界。
不過,像台灣第一名模林志玲一樣,不管聽聞多麼難聽的批評,仍能微笑以對、同時感謝批評者指教的人幾乎是微乎其微,一般人聽到難聽話,「羞辱、不解、憤怒」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反應。
但嚴曉翠說,在職場中,無論自己是否有理,先動氣的人就是輸家。被難聽話激怒,大喊「不幹了!」,這只是逞一時之快,過後往往會後悔莫及,回頭細想,當初這份工作得來有多不易,卻為了一句話負氣離開,怎麼算都划不來。
嚴曉翠認為,從事服務性質的工作,客戶無奇不有,碰上客戶口出惡言、或使用情緒性字眼,基於服務精神,本就毋須計較。但若「動不動就罵」是公司的一種企業文化,就應該衡量自己是否還喜歡這份工作?這份工作有沒有前景?是否有留下來的理由?倘若找不到堅持下去的理由,確實該考慮另謀高就。但如果還想留下來,就該試著接受這種企業文化,她說:「企業是團體,你是個人,改變自己一定比改變企業容易。要把自己縮小一點,與其一直想著別人不瞭解你,不如努力做到其他人都懂你。」
面對責難 冷靜找回主導權
陶尊芷認為,面對責罵,第一時間冷靜、甚至空白幾秒,可讓雙方各退一步、回歸理性。如果自知理虧,切記「多說無益」,立刻道歉、允諾改進就對了。但若對批評內容感到委屈或認為有待釐清,找回「主導權」是最好的辦法。
陶尊芷解釋,找回主導權不是要你反駁,一個太愛強辯的人,只會讓對方認為你「不受教、禁不起罵」。所謂把場面控制在自己身上,目的是要打斷對方的持續猛罵,同時也避免自己被罵得一頭霧水,不知被罵的「點」在哪。例如可以展現「同理心」回應對方:「讓您這麼生氣我很抱歉,可否讓我針對事情的來龍去脈有更深入瞭解…」或「我很希望自己能改進,您能否幫助我瞭解事情的問題點…」,用這些婉轉話語,來表達自己想解決問題的誠意,待對方心情平靜後,再表達自己立場也不遲。
陶尊芷強調:「被罵時要試著澄清問題,而不是自行猜測對方說難聽話背後的含意,錯誤的臆測只會讓問題永遠無解,」但是對話過程一定要誠懇,很多人在受人質疑或責罵時會說︰「不然你舉個例子告訴我!」或「你說得再具體一點!」這類過份直接、不留情面的反問,反倒會讓場面搞得更僵,引爆一場不必要的戰爭。
本文轉載自「Career職場情報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