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翔文:賤男與道歉
摘錄自:天下雜誌電子報
2014/6/10
2014/06/07
作者: 塗翔文.
最近剛上映的新片《為愛璀璨:永遠的葛麗絲》(Grace of Monaco),描寫的是奧斯卡影后葛麗絲凱莉(Grace Kelly)的故事。資深影迷們應都知道,她是五○年代的超級巨星,因為在坎城影展與摩納哥雷尼爾三世國王相識相戀,後來她毅然放棄表演工作,嫁進王室,成為摩納哥王妃,從此未再復出演戲。
電影的故事集中在1961、62那兩年發生的一段「內幕」,一方面傳出她將復出主演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作品《艷賊》(Marnie),另一方面摩納哥正面臨被法國戴高樂總統併吞的威脅。在這樣兩難與尷尬的情況下,她究竟要返回鎂光燈下再做巨星,還是安守本份做好一個王妃?
坦白說,在這部未經過親屬與摩納哥王室正式點頭的電影裡,整段驚心動魄的政治與婚姻危機,到底有多少屬實、多少屬於軼事杜撰的比例?恐怕你我都無法分辨。但電影裡呈現葛麗絲凱莉所面臨的輿論壓力、人言可畏,事隔六十年的今天,似乎一點也沒有改變。當然影后變王妃,本身就是一個令人好奇不已的傳奇經歷,只不過名人被迫得把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甚至是私領域的情事醜聞都得攤在陽光底下的現實,彷彿註定無法改變,而且越來越無所遁形。
尤其是名人的婚姻一旦亮起紅燈,總是大家最想窺探的目標。婚姻需要忠實,但普天下有多少人並不忠實?捫心自問,其實人人都明白這一習題,本來就是「干卿何事」,永遠只有當事人冷暖自知。偏偏主角是公眾人物,於是屋簷下的事就變成你我口中的新聞,似乎成了大家最關心的重要事務。最近在台灣媒體燒得沸沸揚揚的兩椿婚外情事件,一是李心潔與導演丈夫彭順出現第三者,另一件則是新婚不久的插畫家彎彎的約會緋聞。兩件新聞都是「偷拍」,最後全鬧成了報紙與電視新聞的頭條。那些不知所云的窮追猛打,以及名嘴們個個宛如「親眼所見」、「床下報導」般的栩栩如生,我想大家都看在眼裡,司空見慣,毋需我再多廢口舌贅言批判。
但這一次我想說的是,不知從何時起,媒體竟可以粗暴地把所謂網友的個人意見(甚至從不列出究竟是哪裡來的網友),全放大變成「主流民意」,於是乎如潑婦罵街般,直接有人大剌剌地叫彭順「賤男」,有人自以為正義地施壓於彎彎,叫她應該出面公開道歉。寫著寫著、喊著喊著,在媒體上粗鄙地叫人「賤男」像是理直氣壯;假扮當事人觀點逼人家出來道歉,竟也變得像是全民正義!
過去我做過多年的娛樂線媒體記者,翻譯過無數這類緋聞情事的外電報導,我從未看過有任何一篇新聞稿裡,出現過「罵人」的字眼,大部份都是忠實地報導事情的過程,或者引述相關人士的言論,怎可能會在行文下標裡有叫人「賤男」或「小王」的稱謂出現!因為這連最最基本、表面的「客觀」都做不到,我相信沒有一個大專院校的新聞教育是這樣傳道授業的。
至於叫人家出來「公開道歉」一事,恐怕也是只有台灣最流行。這種情節好像以前有一陣子八點檔鄉土劇最流行的其中一種老梗──「洗門風」,就是叫犯有偷情之事的男女到公眾場合,如廟口、廣場,公開向元配表示悔改與歉意,然後就會有很多三姑六婆、叔叔伯伯站出來看熱鬧兼交相指責,甚至還對他們丟東西、吐口水。我過去每每看到這種情節,總會在電視前哈哈大笑,當做奇觀;如今竟活生生地在新聞裡隆重上演,而且還居然是頭條焦點!「維基百科」寫著:「洗門風為台灣早期農業社會的道德制裁手段,其作為專門懲罰破壞婚姻或名譽的人。」原來我們是時光倒退,回到早期農業社會,洗門風還得要洗到全國大眾眼前,才算個準。
我在想,當年如果沒有輿論壓力,或許葛麗絲凱莉真的會復出影壇,不知道還會拍出多少佳作,或者為摩納哥帶來什麼其他的影響;當然也可能就因為這樣,這段世紀矚目的婚姻也因此走上另一條截然不同的路。但無論如何,畢竟還是在她辭世三十餘年之後,電影才試圖呈現葛麗絲凱莉當年那些不為人知的內在煎熬與兩難抉擇,一切亦不見得是所謂的「事實」,甚至仍有爭議出現;而如今,這兩段婚外情的「當事人」都還活生生地陷在風暴之中,感情的事千絲萬縷,憑什麼任由你我任意瞎說?我們又有什麼資格高高在上地自以為能判定是非,揭櫫真相?
【為愛璀璨:永遠的葛麗絲】HD中文正式電影預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