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8日 星期日

2015/3/8 「缺資金?上創櫃板吧」

缺資金?上創櫃板吧

摘錄自:能力雜誌電子報                                2015/3/4
/蕭雅云


能力雜誌電子報 - 20150308


2014年底,台灣大學的「Flux」團隊特別受到國際媒體的關注,原因是他們以其研發的3D印表機前往矽谷闖天下,更在Kickstarter平台募資超過164萬美金,創下台灣群眾募資的最高金額紀錄。

2014年到2015年初,各取得約3億台幣高額投資的香港貨運版UberGoGoVanEasyVan進軍台灣的消息,也引起不少人的注意。

募資這門學問,看別人進行總是信手捻來、水到渠成?但事實上,台灣中小企業在這方面往往比較弱勢。尤其在事業剛起步階段,除非原先就擁有雄厚資金或是營收一開始就有亮眼成績,不然「公司一開門就需要錢」可能變成許多企業經營者的惡夢,得為了資金到處奔走。

中小企業融資壓力升高

根據2012年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資料,以及2013年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資金融通資料,顯示了兩種狀況,也可以了解中小企業對於融資的壓力:

1. 2012年中小企業整體財務,受到外在需求減弱的影響,所保有的流動性資產明顯增加,尤其在存貨部分。面對未來景氣復甦所可能帶動的產能需求,中小企業降低在基金及長期投資的配置,提高固定資產比率。

2. 2012年中小企業流動負債比大幅增加,造成短期融通壓力升高。獲利方面,中小企業營業費用大幅提高而使營業收益減少,也使得中小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大幅下滑,負債比率上升,持有長期資金減少,整體經營能力明顯下降。

因此,不論公、民銀行皆加大對中小企業承作貸款。根據2014年中小企業白皮書,隨著景氣逐漸好轉,5大銀行新承作貸款利率也隨之提高,使得中小企業面臨融資成本上升的壓力。由此可見,當中小企業面對未來的經營難題時,所需要的資金將更高更多,所必須付出的成本亦是如此。

銀行借款不易 對外募資掀熱潮

面對資金需求,大多數中小企業會從兩種管道進行。第一種管道是對外募集資金,如「創櫃板」以及在國外掀起熱潮的募資平台「kickstarter」。其中,截至2014年底,創櫃板公司已約達60家,展現扶持微型企業成長之成果;至於kickstarter也在2015年初公開宣布,2014年共計有世界各地約330萬的網民,投放了約5.29億美元的資金,而成功集資的專案共有22,253個項目(音樂/電影及影片,是最多成功集資的兩個項目,分別為4,0093,846個)。可見只要想法夠有創意性與技術性,都有機會募到資金。

第二種尋求資金的管道就是向銀行借款。不過,向銀行借款必定有利息費用,且借款越多成本壓力就越大。台灣很多中小企業經營者只知道往前衝,不斷擴大經營規模,總覺得只要能跟銀行借到錢,就有辦法成功,卻沒想到萬一市場環境突然改變或是消費者不買單,整個事業將會面臨極大危機,也因此,為周轉不靈而面臨倒閉的中小企業也時有所聞。因此,建議向銀行借款的中小企業應了解如何具體展現財務報表,與往來銀行維持一定的關係,並在長期互動下讓銀行了解企業本身的核心競爭力(包含企業客戶、競爭對手及供應商等),讓現有財務報表所揭露的訊息更有價值,就比較容易獲得貸款與較低利的資金成本。

然而,從最近各家銀行的放款比率來看,便會發現銀行的態度也趨近保守。尤其是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表示,當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QE)2014年第三季完成減碼(停止購債)後,美國將會有大約半年時間來進行升息。美國升息的訊息也帶動資金利率的提高,可以預測資金的成本也會越來越高,當然新創事業要取得銀行奧援也會相當不容易。

銀彈不足?創櫃板是好選擇

因為向銀行借錢不易,因此若能透過創櫃板的方式取得資金,對於新創事業具有相當的肯定與助益。而上創櫃板的門檻並不高,須具備的條件是:具「創意、發展潛力」且為資本額不超過新台幣5千萬元的股份有限公司或募集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籌備處;但如果有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推薦函者,則資本額不受限制。而為了保障投資者,非專業投資人僅可投資最高金額為6萬元(請參考「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官網)。

這樣聽起來似乎所有中小企業都可以申請,但透過此平台取得資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仍需要獲得投資者的青睞。你的公司技術與發展是否具有未來性?財務管理制度是不是健全?等,都是中小企業獲得挹注的關鍵。

而根據接觸一些想申請創櫃板的企業的經驗,我們會發現通常這些中小企業的財務制度與內控情況並不夠健全,生產環境也並不好。即使技術不錯,但面對全球市場競爭時,又顯得競爭力不夠。經營事業是一場長期的抗戰,成功背後除了必須具備察覺市場動態的敏銳能力,在製造、銷售、人才、研發、財務、後端支援系統等,樣樣都不可少。但如果一家企業現在什麼都具備了,唯一缺少的是資金挹注,那麼創櫃板當然會是最好的選擇。

IPO前先求財務透明

我們可以從公司的財務狀況,診斷以下主要4點:1.公司的營運能力、2.公司的償債能力、3.公司的盈利能力、4.公司的發展能力。透過了解公司所面臨的問題,進而運用SWOT分析、五力分析等,了解經營者應如何解決問題?如何針對無法解決問題的部份進行階段性改善?些需要的不僅僅是流程的建立,也需要人才遵守其規範,尤其在中小企業人力精簡的情況下,必須在制度簡易化的同時,又能有效達到內部控制稽核的效果。

階段性建立制度能讓中小企業有效控制事業發展,而導入創櫃板的精神,能夠重新檢視公司在管理制度上的缺失,讓經營者了解若要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則財務透明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由於投資者必須就公司的財務資訊,了解其獲利經營狀況,因此所有的財務資訊都必須公開揭露,而企業在未上櫃前的經營方式,在財務上特別著重節稅問題與節省成本,然而一旦申請創櫃板,就必須看重經營成果的展現。也就是說,實在地展現公司的能耐,持續穩定地成長,才有辦法得到投資者的挹注。

大家都知道財務管理很重要,但台灣中小企業在這方面往往很弱勢,除非公司營利收穫豐富,否則在這個微利時代之下,中小企業應該如何開源節流、以及錢是否花在刀口上等問題,就顯得重要許多。

而透過申請創櫃板,中小企業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財務與經營狀況,此外也能藉此管道增加公司知名度,相對也會帶來更多的合作與投資機會。再者,也能讓銀行願意挹注資金予經營體質好、有創意、有潛力的公司,讓這些公司不必再為了財務問題傷透腦筋,也更有機會讓全台灣,甚至是全世界看見自己。

隨著申請創櫃板的企業越來越多,期許透過創櫃資金的挹注,讓有創新、創意活力的公司能夠蓬勃發展。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53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