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和人生永保有趣的祕訣是…?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4/10/9
2014-10
CAREhER
作者:李其儒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marfis75/4386981374 |
在看似無聊的事情中,尋找到讓妳感興趣和充電的事情。有一天,妳不再會說:我好無聊,而將會是一個時時感到有趣的人。
我和朋友聊天,經常聽見:「唉呀,好無聊!」、「無聊的工作、會議、簡報、作業…」
請問你一週感覺到了幾次無聊?無聊的時候,你會做什麼來解決你的無聊,是開始刷臉書、看新聞、看韓劇、還是上網看文章,點進這篇?甚至,去 Google 搜尋「好無聊能幹嘛」?
按了 Enter 後,就像減肥、練六塊肌,有很多搜尋結果。我試過很多方法,但效果有限。有些人說:要學會滿足,自然不會無聊。我同意,但是許多人只有做到一半。我有些朋友,有的老、有的少,他們不再感到無聊、也停止抱怨生活。雖然他們看似滿足,但我不見得能看出他們的更新,每次的談話都沒什麼改變,彷彿不再有新陳代謝,就像法國文人 Charles Augustin Sainte-Beuve 說的:
有些人的時鐘停在他們人生的某處。There are people whose clocks stop at a certain point in their
lives.
這樣的人,難道真的不無聊嘛?不論我們的口中、心裡是否有說出「好無聊」三個字,都有可能成為無聊的人。還在 20、40 、60 歲,還沒走到人生盡頭時,我們內心的人生時鐘可能早已不再走動。
我這個月準備 GRE 考試,每天背單字、寫題目,滿枯燥、無聊的。但是,我讀完 John Gardner 經典演講稿《個人更新》和請教其他 CAREhER 的作家後,我得到了「好無聊,怎麼辦?」的答案。
不再無聊,讓心態青春永駐的秘訣
曾任美國衛教福部部長,推動美國老人醫療保險(Medicare)的 John Gardner 給感到無聊的我們,提供了簡單的願景:「不斷地感到有趣(Be Interested)」。在一個廣為流傳的麥肯錫演講中,他說:
每個人都想要成為有趣的人(interesting),但是真正能滋潤、賦予你生命的是不斷地感到有趣。保持好奇心。發掘新的事物。
這種滋潤指的是內在的青春永駐,是個很有理想性的願景。的確,這很困難,畢竟要每天在規律的生活中很難不斷的感到興趣。然而,若是我們願意在健康、外表、儀容上努力保持年輕,而花上許多心力,何不多花點心力讓內在年輕呢?
而且,當你能夠有個對人事物都感興趣的心態,自然而然就能散發快樂和熱情,滋潤自己,不需假裝自己很有能量。當你對人生感到興趣,你必然會成為有趣的人。
John Gardner 特別對年輕、有才能的麥肯錫顧問強調,他不光只是在講野心,因為野心最終會、也最好需要消磨掉。但是不斷感興趣的熱誠(zest)、態度則能不斷保持著。也就是說,野心只是下一個里程碑、過眼雲煙;而天天學習的熱誠則是能讓人永駐青春的生活方式。
如果人生是段長跑,野心就像是小段賽事中的獎杯,不斷感興趣的熱誠就像每天要吃新鮮早餐的習慣一樣。
每個賽事的獎杯,確實能督促你往前跑,但獎賞需要奔跑完才能得到,而且在奔跑的時候不見得能實質地滋養你,當得到了獎杯,觀賞一陣子後,還得想出另一個獎杯做為新的目標。
可是有個每天吃新鮮早餐的習慣時,不僅每天會期待明天的早餐,更會每天因為品嘗了早餐而飽足,帶給你動力奔跑。
這個新鮮的早餐就是不斷學習。
在我的問卷調查中,對簡報實驗室的創辦人孫治華來說,不斷學習已經是一種生活方式,不看點新的、不分享點新的都會感到不爽快。
感興趣才是不無聊、不抱怨的關鍵
我們的旅行經驗也可以證實到:感興趣的熱誠比達成特定的目的地更為重要。
旅行應該是最不會令人覺得無聊的事了,因為我們可以放下義務,單純輕鬆的學習世界、城市、文化。即使如此,還是會聽到有人嫌棄,哪趟旅程不好玩、很無聊。仔細分析,我發現我很少聽到自助旅遊的人抱怨哪趟旅程不好玩。
當你去自助旅行時,有做些功課、知道該期待什麼,旅遊途中也會不斷的擁抱學習機會。即使旅館的品質不好或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你不會怨天尤人,而會自行面對結果。而且之後談起這段旅程,你會更加的興奮分享你所看所學的事情。
相反的,很容易聽到對旅行社安排的行程不滿。或許這是因為選擇跟團旅行的人,對這趟旅行沒有產生興趣,而不會主動安排。如果你的旅行是別人安排好的,不僅不知道該期待什麼,你也只是聽著導遊的故事,不會想要創造學習機會。一旦有不如預期的事發生,容易抱怨旅行社、導遊。就算是輕鬆遊玩也無法感受到豐富的樂趣,即便各個名勝都去了,旅程中的回憶也稍嫌薄弱。
人生每個階段都能有鮮明、有趣的回憶那該有多好!因此,我們要提起興趣、主動學習。
不斷學習不易培養,但不可不得
雖然不斷學習的熱誠能夠滋潤內在、讓人生很有趣,但是要養成這樣的心態和習慣,比昂貴的保養品更不容易得到。因為人生的確苦悶,每個階段都有新的挑戰、瑣事、解決不了的事,排山倒海地壓著我們。
John Gardner 說,「許多人只是反覆做一樣的事,我不是在批評他們。人生很苦,光是持續做件事就是個很有勇氣的行為。但是我的確擔心男人、女人沒有發揮他們的潛力。」
從另個角度來想,就算我們選擇不要主動學習,苦悶的事情也不會減少。而且停止學習的代價很高。還記得那些人生時鐘已經停止運轉的人嘛?他們就是停止了學習,沒有發揮潛力。那不是永駐青春,那是留在過去。
每個年紀都該繼續讓自己的人生時鐘轉動,繼續學習的熱誠更沒有年齡限制。
John Gardner 又說:「有個迷思是只有年輕人需要學習。但是俗諺說,只有你懂了所有事情後所學的,那才算數。中年是很棒很棒的學習時間。即使是過了中年,也是如此。我在 77 歲時有了新的工作,我還在學習中。」
在你努力培養出吃早餐的習慣前,得先品嘗下新鮮的早餐。一樣的,要培養出日日更新、天天感興趣的熱誠之前,你得重新品嘗學習的滋味。
如何不斷學習?
在此介紹幾個方法,讓讀者嘗試不斷學習。
這裡沒有讓你不再無聊的魔法石,只能提供些學習機會、啟發心中的有趣感。你也不一定馬上就能找到熱情,也有可能尋找得灰頭土臉。不斷學習的熱誠是種習慣,需要時間的累積,不斷的嘗試才能培養出來。
然而當你能說不斷學習是種生活習慣時,或許,你將開始感到禮拜一是值得期待的一天。
我向許多 CAREhER 的作家、業內人士請教他們不斷學習的秘訣後,有些人喜歡閱讀,自己學習不同主題領域的知識、不同觀點的文章,再與朋友討論;有些人推薦旅行,思考不同生活狀況的原因;有些人喜歡認識新朋友,發現自己新的興趣、分享自己的經驗;也有些人每年規劃不同的學習目標。我從這些回應,整理出三個不斷學習的方向:
1. 獲得不一樣的知識、觀點
2. 認識不一樣的人、結交新的朋友
3. 拜訪不一樣的地方
不管你選了什麼繼續學習,我希望你都能做兩件事情,設定目標、紀錄並分享學習過程。這樣能確保你真的有學到東西。
花點時間寫出你個人的願景、目標
讀完這篇,先不要馬上去讀下篇文章,不管它多麼吸引你。寫個能激勵自己的願景、目標、計劃,給自己一個方向、以及可以衡量成果的目標。比如說:
我有個夢想,我想天天能感到有興趣。目前我對 _______ 有興趣,所以我要藉著 ________ 來學習。
這個願景和計劃不用馬上就很完美。因為很多時候,剛開始學習並不太知道目標長什麼樣子,目標是要越走才會越清楚的。先求有,再求好。
紀錄下你的學習、分享你的熱誠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單純消費資訊不代表你真的學到東西。你可以藉由短短的文字心得、成果照片、影片、錄音紀錄經驗,讓自己再學一遍,也能把學習的熱誠分享給你周遭的人。
現在能用的工具更是百百種:有能輕鬆寫作不必在意部落格後台的 Medium、簡書(中國版的 Medium)、YouTube 、手機錄影、照相。
細談三個繼續學習的方法
剛剛提到三個方向,我將提供一些更明確的學習選擇。
1. 獲得不一樣的知識、觀點
可以藉由閱讀和上課來獲得不一樣的知識、了解到不同的觀點。閱讀我就不多談了,書店、網路能閱讀的許許多多。
你可以這麼做:遠端網路開放性課程 (MOOC)
這個方式成本最低,能夠讓你接觸各種領域,適合習慣於一般上課學習方式的讀者。可以選擇自己沒有學過的領域或是繼續專精自己會的東西。edx 為常春藤線上課程的平台、coursera 則是有最多課程的平台。若是想先從美國百大上課、並以中文界面選課,可先從 Baidaonline 開始。
2. 認識不一樣的人、結交新的朋友
認識新的朋友除了藉由朋友介紹、工作環境等,也可以主動出擊去參加 off-line 會議,認識其他有學習動力的人。想成為厲害的人,先認識厲害的朋友。
你可以這麼做:參加 off-line 會議、認識新朋友
這種會議不僅能有教育性質,也能讓你在校園和職場外,認識其他想提升自我的朋友。
若是想要培養領導力,有主打領導技能工作坊的GLO和人才媒合社群 AIESEC。以創業取向,則有 Taipei SLP。若是想探索寫程式,則有 Rails Girls、R User Group、Call for RLadies。其他專業領域,還請讀者分享。
3. 拜訪不一樣的地方
異地旅行是最容易學習到新東西的方法。但不見得要花大筆的金錢、時間才能拜訪新的地方。
你可以這麼做:用創意觀察你的四周
這個方式最古怪,不是拿證書也不是參加工作坊。
我聽過個故事,有個大學生她在各個系所的大廳或是辦公室放了個 Lego 積木,讓路人去玩。她後來再回去看,比較各個系所的成果,觀察做出來的積木是否有差異。當然這不是多嚴謹的科學研究,但是是種有創意的觀察方式。她後來去到了印度,跟著一些牛走了好起天,觀察當地人們跟牛的互動。她發現,因著全球化的經濟,當地人對牛的尊重開始下降。她的觀察讓她檢驗書本上所學的理論、用另一個角度看印度社會。
我們有許多包袱,但不見得要拋下一切去遠處旅行、世界流浪後,才能學習到新的體悟。在印度或是在自己的社區都能學習、觀察新的東西。剛剛所提的 Lego 觀察就是在自己社區學習的一例。如果你早上上班不妨選擇另個路徑,觀察其他的通勤族。如果是需要接送小孩上下學的家長,不妨提早十分鐘到,紀錄下接送家長的性別比例,比較禮拜一跟禮拜五的結果是否相同。
許多的理論能啟發我們用新的角度來觀察四周的人和城市。如果你想觀察,但是缺乏點子和理論基礎,不妨上幾堂 MOOC 談論人或是城市的課程。再加入你的創意,你也能藉著有趣的專題,繼續學習。
目標、記錄,別忘了要分享
若能正面面對自己的無聊,不僅不再無聊,不再如同反射般的看臉書、看電視,也不會唉聲嘆氣。做個夢,夢想著你每一天都會藉著學習感到有趣和新鮮。在看似無聊的事情中,尋找到讓你感興趣和充電的事情。有一天,你不再會說:我好無聊,而將會是一個時時感到有趣的人。
【本文作者:李其儒】全球化研究主修、統計副修,喜歡用統計圖表來認識世界,也想體驗各地的運輸系統。相信領導力能改善社會,“If your actions inspire others to dream more, learn more, do
more and become more, you are a leader.”。目前關注的議題包括
Women in Tech、社會流動性。
關注他在 Medium 和有物報告上的文章。
【原文出處:CAREhER網站】歡迎每一位想改變職場現況的妳和你,互相幫助並分享職場生涯。讓我們從提供職場女性關心的議題開始,展望大中華地區,打造一個有影響力、新世代的女性平台,歡迎加入FACEBOOK。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