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
「說不定以後還會再看?」別讓家中書滿為患,這4種書請勇敢丟掉吧
摘錄自:經理人 每日學管理 電子報
2015/11/11
2015-10-25 16:40 整理‧撰文 / 謝明彧
「能夠擠進『沒辦法丟掉的東西』前三名之一的,非書籍莫屬,」以《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在日本大賣百萬本的近藤麻里惠表示,不管是愛看書的人或不愛看書的人,能夠毫不猶豫把書丟掉的人其實非常少。
為什麼丟不掉?「說不定還會再看」是最主要的理由。但近藤反問,「在所有的藏書中,哪些你曾經看過第二次?」根據美國國家檔案管理協會(NARA)統計,1年沒碰的東西,會再度使用的機率只有1%,以此計算,就算每周讀1本書,會重讀的書很可能兩年也才1本左右。
然而書的用途,是為了讓人透過瀏覽上面的文字,獲得所需的資訊,或體驗閱讀時的樂趣。換句話說,書的價值存在於「知識與內容的吸收」上,一旦了解了一本書所要傳達的內涵,其實書本身不存在也沒有關係。
丟棄書籍不代表丟棄知識,擁有書本也不代表擁有知識,因此近藤強調,只保留那些會想要一讀再讀、或每次光看書封就會湧起感動的書,為未來的新書騰出架上空間,才能讓知識流動,讓自己能不斷成長,否則就算藏書再多,也只是占空間的無用裝飾和自我安慰而已。
取捨 無法令人心動的書,能丟就丟
步驟1:先留下「名人堂等級」的心動之書
近藤表示,首先那些「絕對不可能丟棄」「能毫不猶豫說出『我好心動!』」的書,是一個人心中「名人堂等級」的存在,這種書當然可以毫不猶豫地留下來。
步驟2:讀過的書依性質分類取捨
對於已經讀過的書,《零雜物》作者詹采妮表示,書依照內容功能分為3種,以下為基本應對之道:
❶ 通俗讀物的小說:一般來說小說讀完,知道劇情後,幾乎沒有人會讀第二遍,因此可以直接捨棄。如果真的某天想要重新溫習,再向圖書館借即可。
❷ 概念性的知識書:提供某種知識架構或理論的商管書、歷史書或科普書都屬於這類,這類書了解內容遠重於保存,如果看著書封就能大概說出主要理論,請放心捨棄。
同樣如果某天需要翻閱,從圖書館借閱即可。
❸ 實用性的工具書:工作或家居需要用到的書籍,例如設計書、食譜等,由於不時會有反覆翻查內容的需要,可以留下,但只需保留最新版本或最好的幾本經典作品,相同功能的書不需要重複擁有。
步驟3:只讀一半的書請捨棄
有些書會只讀一半就停住,想說找時間再來讀完,近藤強調,「讀到一半的書不需要讀完,因為這種書的任務就是只讀一半」。真的喜歡的書,怎麼可能讀到一半就停止?
會只讀一半就放回架上,代表內容根本不適合自己,與其勉強自己讀下去,還不如把時間拿去讀現在就想讀的書,更有意義。
步驟4:買來1年還沒翻過的書就丟吧!
日本整理師小松易在《改變人生的一分鐘整理術》中指出,整理書架時,請挑出「買了1年卻1頁也還沒看的書」。然後想想,我真的需要這本書嗎?如果需要的話,馬上開始閱讀;如果沒有立即閱讀的必要,就應該立刻處理掉。
因為對一本書的需求度,最高峰是在購買的當下,其後隨著時間遞減,放1年都沒看,代表對它的閱讀需求早已不存。
定位 讓書本「站起來」,避免平放堆疊
原則1:書一定要豎著放
所有整理專家都強調,書籍擺放時一定要讓書本「站起來」。因為平放堆疊,書會彼此遮蓋,形成「沒看到、看不到、不能用」的情形,讓壓在最底下的書難以拿取,甚至直接被遺忘。
更重要的是,堆疊可以無止境的向上發展,也就意味著書籍無止境增加時你也不會發現;但若直立擺放,一旦書架放不下,你才會意識到「啊!書好像太多了!」明白是該進行書籍總量管制的時候了。
原則2:選擇適合自己的書本上架分類
日本事務效率化顧問、「辦公室事務的效率學」網站主持人小田切展子在《日經Associé》2012年12月號「整理術」專題中表示,為書做好上架時的分類,才能避免以後買入新書後,架上又變得一團亂,可以依照每個人閱讀與使用習慣上的不同自行選定分類系統:
❶依照類別:不管是依照出版社、音標或主題進行排列,採用一套自己便於檢索的分類法,可以加快自己找書的速度,適合藏書量大的人。
❷依照尺寸:將開本大小相同的書排在一起,再由小到大從左向右排列,可以創造出整齊畫一的陳設。
按照尺寸排放的另一個優點,是能創造最大的收納力,適合書不多或注重美觀的人。
原則3:預留兩成空間
在上架書本的時候,小松則強調,一定要預留空間給未來的新書。最佳的收納量標準,是設定在「八分滿原則」,留下兩成空間,留有餘裕,才能隨時接收新的東西,讓自己有機會不斷接收新的資訊與知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